1、,子鱼论战,1.掌握一些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2.培养通过查字典以及组词的方法解决某些难以理解的字词的能力。 3.学会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学习目标,春秋地图,新课导入,背景介绍,鲁僖公22年时,中原暂无霸主,力量并不十分强大的宋襄公企图称霸,而南方的楚国也想争霸中原,所以当宋襄公攻打郑国的时候,楚成王救郑,于是爆发了这场泓水之战。,咎( ) 勍( ) 耇( ) 儳( ),ji,qng,gu,chn,字词积累,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
2、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整体感知,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列,行列,战阵。,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既,尽,完全。济,渡河。,宋襄公,司马曰:
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官名,主管军事的官,这里指子鱼,他的宋襄公的庶兄。,趁着,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给国君守门的禁卫官。,通“阵”,这里作动词用,摆好阵势。,大腿,杀绝,译文: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4、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责备,责怪。,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重,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禽,通“擒”,俘虏。,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用兵的道理。,险阻。不以阻隘,就是不凭借险阻取胜。,亡国者的后代。,不进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鼓,这里是击鼓进军,也就是进攻。,译文: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强,助,因地形险阻
5、而未成阵势。,还有什么害怕的呢?犹,尚且,还。,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年纪很大的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译文: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 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怜惜,何如,不如。,
6、(对敌人)屈服。,译文:(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译文: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一、通假字,1.既陈而后击之
7、,重点积累,通“阵”,这里作动词用,摆好阵势。,2.不禽二毛,通“擒”,俘虏。,2.君子不重伤,(古:再次 今:分量较大),二、古今异义,1.楚人未既济,古:渡河 今: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4.虽及胡耇,(古:即使 今:虽然 ),3.天赞我也,(古:助 今:夸奖 ),2.明耻交战,使动用法,使明白。,三、词类活用,1.既陈而后击之,通“阵”,名词用作动词,摆好阵势。,3.隘而不列,名词用作动词,排成行列。,2.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四、特殊句式,1.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介宾短语后置,“于泓战”。,3.既陈而后击之,省略句,省略句,4.门官歼焉,被动句,5.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判断句,朗读课文,说
8、说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宋(宋襄公)、楚人。,交战双方:,作战地点:,泓水,细读感悟,宋军,“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彼众我寡”,优势:劣势:,结果:,“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读课文归纳,宋襄公的作战原则。,1.不重伤、不禽二毛; 2.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主要的)。,显示仁义,子鱼对宋襄公的回答如何反应的?,作战原则,先说:君未知战,再反驳,不以阻隘 不鼓不成列,最后反驳,不禽二毛 不重伤,正面论证 十分精辟,读课文,比较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两篇短文在写法上的特点。,相同点:,略写战争的过程;详写战前的策略和战后的评议。,不同点:,前文议论的是取胜的原因 后文议论的却是失败的原因,“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是古代两个著名的战例。前者君臣合作,君授臣权,战争取胜,后者君不听臣劝,战争失败。,写作特点:,叙事曲折生动,详略得当; 语言精当,刻画人物形象传神; 有叙有议,叙议结合。,本文记叙了宋、楚泓水之战中,由于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的事实,说明抓住战机的重要性。,课堂小结,子鱼论战,板书设计,不重伤 不禽二毛 不以狭隘 不鼓不成列,宋襄公,子鱼,抓住战机的重要性,你能运用曹刿和子鱼对战争问题的策略与见解,来解决其他问题吗?请举例说一说。,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