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实验二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实验原理等效法:使一个力 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 F1、 F2的作用效果相同,都是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这个力 F就是那两个力 F1和 F2的合力作出力 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 F1和 F2的合力 F 的图示,比较 F 和 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3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个)、细芯铅笔、橡皮条、细绳套(两个)4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图 1(3)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 1 甲所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 O 点的位置及此时的两细绳套的方向(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 O 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1和 F2的图示,并以 F1和 F2为邻边用刻度尺、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 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 F 的图示(5)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和细绳套的方向,用刻度尺从 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的图示(6)比较力 F与用平
3、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7)改变两个力 F1和 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25注意事项(1)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 O 的位置(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 O 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取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 O 点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5)在同一次实验中,
4、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6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够准确造成的误差,为此要选择比较准确的弹簧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读数和作图造成偶然误差,需要多做几次实验,并且使两分力 F1、 F2的夹角适当大些自测 1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答案 B自测 2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 2 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 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 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
5、沿 AO 方向的是_答案 F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 1 (2018金陵中学等三校四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 3 甲所示3图 3(1)某同学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如图甲所示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点,用两条细绳连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伸长到 O 点,用铅笔记下 O 点的位置,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 FOB、 FOC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O 点,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 F的图示(如图乙),比较 F与用
6、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改变 FOB和 FOC的夹角和大小,重复上述过程上述实验过程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是_(填步骤序号);图乙中,力_的图线与AO 延长线重合(选填 F 或 F)(2)某同学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你认为正确的有_A拉橡皮条的细绳套适当细一些且长一些B实验中把橡皮条节点拉到 O 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为 90不变,可便于计算合力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应贴近且平行于木板D两根细绳必须等长,且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3)如图丙,某次测量 FOB、 FOC大小、方向实验过程中发现, FOC读数几乎满量程,而 FOB读数不到量程一
7、半(两弹簧测力计相同),需要作适当调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A保持结点 O 位置不变、 OB 方向不变, OC 逆时针转过一定的角度B保持结点 O 位置不变, OB、 OC 逆时针转过适当的角度C适当调整结点 O 远离 A, OB 顺时针方向、 OC 逆时针各转过适当角度D适当调整结点 O 靠近 A, OB 方向可不变, OC 逆时针转过一个角度答案 (1) F (2)AC (3)D解析 (1)本实验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的方法是作力的图示法,作出合力的理论值和实际值,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果所以,实验时,除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外,还要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以便确定两个拉力的方向,这样才能
8、作出拉力的图示步骤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题图乙力 F是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所以应该是F与 AO 延长线重合4(2)拉橡皮条的细绳套适当的细一些且长一些,有利于实验的操作,因此 A 正确两细绳套的方向不一定要成 90夹角,故 B 错误. 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测力计应与木板平面平行,且细绳与弹簧伸长的方向平行,故 C 正确两根细绳不一定要等长,且橡皮条不一定要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故 D 错误(3)若 O 的位置不变,则合力不变, OB 方向不变,则 OC 的大小方向均不变,故 A 错误若O 的位置不变,则合力不变, OC 逆时针旋转,则 OB 须顺时针旋转,所以 B
9、错误若适当调整结点 O 远离 A,则合力变大, OB 顺时针方向、 OC 逆时针各转过适当角度的话, OC 会超出量程,故 C 错误若适当调整结点 O 靠近 A,则合力减小,若 OB 方向不变,逆时针旋转OC,可增大 OB 的读数,故 D 正确变式 1 (2018锡山中学月考)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 P 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 O 点,记下拉力 F 合 的大小和方向图 4(1)改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筋,记下两个分力,如图 4 甲所示请指出图中两处操作错误_;_.(2)纠正错误后,记下两分力 F1、 F2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乙所示,用
10、力的图示法在纸上画出表示三个力的箭头,以表示 F1和 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由图可得, F1和 F2的合力F_N.(3)在图乙中,表示 F 合 的线段不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上述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答案 (1)橡皮筋的端点没有再次回到 O 点 拴在橡皮筋上的细绳套太短 (2)4.5 (3)上述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力的测量有误差;作图不准确;力的方向记录不准确等解析 (1)两处错误是:橡皮筋的端点没有再次回到 O 点;拴在橡皮筋上的细绳套太短;(2)由题图乙可得, F1和 F2的合力 F4.5 N;(3)误差原因:力的测量有误差;作图不准确;力的方向记录不准确等5命题
11、点二 实验拓展与创新1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2实验器材的改进(1)橡皮筋 弹簧测力计 替 代 (2)钩码 弹簧测力计 替 代 例 2 (2018徐州市期中)某同学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准备了三根相同的橡皮筋、木板、重物、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套、白纸、钉子等器材操作步骤如下:a把三根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分别系一个细绳套;b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在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将任意两个橡皮筋上的绳套分别套在两钉子上;c立起木板,将重物挂在剩下的一个绳套上,如图 5 甲所示;d记录下三根橡皮筋的长度和橡皮筋结点的位置 O 及每个橡皮筋的方向;e取下白纸,利用橡皮筋的伸长量作为
12、拉力大小,画出受力图,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f换用不同的重物重复实验6图 5(1)此实验还需_:A测量重物的质量B记录下两个钉子的位置C测量橡皮筋的原长(2)某次实验,测得三根橡皮筋的伸长量及方向把橡皮筋的伸长量作为拉力大小,作出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请任选两个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3)在(2)问作出的图中,根据_可以说明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4)如果换用不同的重物再次重复该实验,_(填“需要”或“不需要”)改变钉子的位置,使橡皮筋的结点回到原来的 O 点答案 (1)C (2)见解析图 (3)由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对角线与第三条橡皮筋的伸长量大小基本相等,方向差不多都在竖直方向
13、上 (4)不需要解析 (1)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因此重物的重力不需要知道,故不选 A;在题述步骤中已经记录了每条橡皮筋的方向,不需要记录两个钉子的位置,故不选 B;本实验以弹簧的伸长量来作平行四边形,步骤 d 中测量了橡皮筋悬挂重物后的长度,要计算伸长量,需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故选 C.(2)如图,以其中两个橡皮筋的伸长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合力的理论值;(3)由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对角线与第三条橡皮筋的伸长量大小基本相等,方向差不多都在竖直方向上即验证了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4)因为该实验是利用橡皮筋的伸长量作为拉力大小,画出受力图
1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若换用不同的重物重复该实验,不需要使橡皮筋结点回到原来的 O 点7变式 2 (2018兴化市第一中学期初)有同学利用如图 6 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 A 和 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 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 F1、 F2、和 F3,回答下列问题图 6(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A钩码的个数 N1 N22, N34B钩码的个数 N1 N33, N24C钩码的个数 N1 N2 N34D钩码的个数 N13, N24, 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
15、A标记结点 O 的位置,并记录 OA、 OB、 OC 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 OA、 OB、 OC 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 7 中_(选填“甲”或“乙”)是正确的图 7答案 (1)BCD (2)A (3)甲解析 (1)三个力平衡的条件为:任意两力大小之和大于等于第三个力,任意两力大小之差小于等于第三个力,所以题中四个选项都能平衡,但由于实验装置中的三个力不能共线,故A 错误8(2)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 O 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记录砝码
16、的个数和OA、 OB、 OC 三段绳子的方向,故 A 正确,B、C、D 错误(3)以 O 点为研究对象, F3的实际作用效果在 OC 这条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 F1、 F2的理论值要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故题图甲符合实际,题图乙不符合实际.1(2019响水中学一模)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某同学用两只弹簧秤将橡皮筋的端点拉到点 O,作出这两个力 F1、 F2的图示(图 8 甲),然后用一只弹簧秤将橡皮筋的端点仍然拉到 O,弹簧秤示数 F 如图乙所示图 8(1)弹簧秤的示数 F_N;(2)请帮他在图甲中画出力 F 的图示(图中 a 为记录 F 方向时所记录的一点);(3)该同学用虚线把 F
17、 的箭头末端分别与 F1、 F2的箭头末端连起来他观察图形后受到了启发你认为他紧接着应进行的两个实验步骤是_A整理实验器材B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C改变 F1、 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D与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答案 (1)2.8 (2)见解析图 (3)BC解析 (1)弹簧秤的最小刻度为 0.2N,可知弹簧秤的示数 F2.8N.(2)根据图示法作出 F 的图示,如图所示9(3)用虚线把 F 的箭头末端分别与 F1、 F2的箭头末端连起来观察图形后受到了启发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然后改变 F1、 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故 B、C 正确2(2018盐城市期中)某实验小组为“验
18、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方案一:实验装置如图 9 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A 为橡皮条, OB 和 OC 为细绳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 OB 和 OC 将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拉到 O 点,再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将结点拉到与 O 点_(选填“重合”或“不重合”)方案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 A 挂于固定点 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 M.弹簧测力计 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 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 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 A 和 B 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 O 点的位置和三根细线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 N,图
19、中 A 的示数为_N.方案三: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 A 和 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 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要记录的是:结点 O 的位置、三段绳子的方向和_图 9答案 重合 3.6 各条绳上所挂钩码的个数解析 方案一:该实验采用“等效替代”法,同一次实验中要求两次拉橡皮条要到同一位置,即要求橡皮条形变的大小相同,故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与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结点O 的位置会重合;10方案二:弹簧测力计读数,每 1 N 被分成 5 格,则 1 格就等于 0.2 N则题图中 A 的示数为3.6 N;方案三: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
20、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 O 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还要记录OA、 OB、 OC 三段绳子的方向和各条绳上所挂钩码的个数3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 x 轴,纵轴为 y轴,最小刻度表示 1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 10(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 Q 固定在 y轴上的 B 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 P 位于 y 轴上的 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 P 端沿 y 轴从 A 点拉至坐标原点 O,此时拉力 F 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 F 的大小为_N.
21、(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 P 端回到 A 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 P端拉至 O 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F14.2N 和 F25.6N.用 5mm 长度的线段表示 1N 的力,以 O 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 F1、 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 F 合 ;图 10 F 合 的大小为_N, F 合 与拉力 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若 F 合 与拉力 F 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 (1)4.0 (2)见解析图 4.0 0
22、.05解析 (1)由题图(b)可知, F 的大小为 4.0N(2)画出力 F1、 F2的图示,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 F 合 的线段长约为 20mm,所以 F 合 大小为 4.0N, F 合 与拉力 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tan 0.05.114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图 11(1)如图 11 甲,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时电子秤的示数F;(2)如图乙,将三根细线 L1、 L2、 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 A 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 L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 O 的位置、_和电子秤的示数
23、 F1;(3)如图丙,将另一颗墙钉 B 钉在与 O 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 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图乙中 L2的方向拉开细线 L2,使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图乙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 F2;(4)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 F、 F1、 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 F2的合力 F的图示,若_,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答案 (1)静止(或稳定、平衡、不动) (2)三根细线的方向 (3)结点 O 的位置 (4) F与F 的图示在误差范围内重合解析 (1)要测量装满水的水壶的重力,当水壶处于平衡状态时电子秤的拉力等于水壶的重力,故需记下水壶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 F.(2)要画出平行四边形,则需要记录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在白纸上记下结点 O 的位置的同时也要记录三根细线的方向以及电子秤的示数 F1.(3)已经记录了一个分力的大小,还要记录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则结点 O 位置不能变化,力的方向也都不能变化,所以应使结点 O 的位置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题图乙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 F2.(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 F2的合力 F的图示,若 F 和 F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合,则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定则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