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梦游天姥吟留别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天姥(m) 天台(ti) 觉(jio)时 暝(mn)色B.脚著(zhu) 訇(hn)然 澹澹(dn) 渌(l)水C.剡(shn)溪 殷(yn)岩 层巅(din) 战栗(l)D.木屐(j) 鸾(lun)鸟 魂魄(p) 霓(n)裳2.下列加红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3.对加红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2、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4.下列加红字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5.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B.尔安敢轻吾射C.既来之,则安之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7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
3、叶树,灯下白头人。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8.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C.一唱雄鸡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9.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这首诗的“诗眼”是_。1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
4、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2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中苏家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
5、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1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A(“觉”读“ju” )2.D(暝:天黑、夜晚)3.D(或:有时)4.B(B 项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5.B(B 项语气副词“怎么” )6.B(A、C、D 三句为比喻)7.D( D 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是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8.D(A 渌水荡漾猿啼清,B 一夜月飞度镜湖,C 雄鸡一唱天下白)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0.D(D.“逃避现实” ,有;“消极” ,
6、也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 ,没有“消沉” )11.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1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 “红香湿”对“绿色匀” 。比拟,如“柳拂”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 香湿” 。1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解析:(1)考查诗歌的景象,抓住绘景的意象即可得出答案。 (2)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点出手法后,结合诗句分析。 (3)考查的是作者的情感。根据题目可知诗人去拜访苏轼,注释点明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再结合诗歌描写的景物特征,可知情感为高兴、忙里偷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