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家作品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 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伯玉集感遇三十八首等传世。 登,登上。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 在今北京西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 称为“诗圣”。他的诗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 “诗史”。名作有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 “三别”等。,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 一首是咏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2、轻的诗人开始过着 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作者游齐、赵(今山东、河 北一带)时,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那种蓬勃的朝气。 望,远远地看。岳,指山,本诗指泰山。题目点明写作的对象和内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 公,谥“文”,也称王文公。其诗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 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 登,登临。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 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陆游(11
3、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 人、词人。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 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 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关山月十一 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冬夜读书示子聿等均为后世所传诵。 游,出游。山西村,是指当时三山附近的一个小村。题目概括了诗的主 要内容游览山西村的见闻。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人,号定盦(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 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 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有定庵文集,
4、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为咏 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为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 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 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 本诗为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中心意旨 登幽州台歌一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以慷慨悲凉的基 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情怀。 望岳一诗通过描写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 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 困
5、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一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高 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以及不畏艰难、立志有所作为的政治 抱负。 游山西村一诗以一个“游”字贯串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 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己亥杂诗(其五)一诗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然远离官场仍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表达技巧 登幽州台歌 1.情景交融,两相映照 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第三句登台眺望,写出空间的 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
6、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 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2.长短交错的楚辞体句式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 六字,四个停顿,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 增加了一个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表现 了他无可奈何、仰天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交错,音节抑扬变 化,两者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望 岳 1.观察角度适当,写景层次分明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从诗人远眺、近望泰山的雄浑景象开始,最终 落笔于诗人的心理活动。一、二两句作者
7、自问自答,从远望角度描绘了 初见泰山时的惊异情状;三至六句,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仰望泰山所见 的雄伟、壮美和磅礴的气象,侧面烘托其高大和生机盎然的特点;七、 八两句将群山与泰山对照,进一步刻画出它的高大雄伟,并抒发自己登 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雄伟的气魄。,2.妙用想象、夸张,诗句神采飞扬 本诗运用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象宏大、神采飞扬,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人 那卓然独立的形象。如“造化钟神秀”这一句是虚写,因为泰山的秀美 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钟”字,将大自然 写得有情有感;“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入云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 充满了生命力。诗人通过想象和夸张,表现了泰山
8、的高峻。,登飞来峰 1.诗歌通过“托物明理,借景寄意”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 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以及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2.以议论为诗,把形象性和隽永的诗韵相结合,寓理于事,寄理于形,不但 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而且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 3.典故的运用,不但增强了诗歌的含蓄蕴藉之美,而且使诗歌更具形象感。,游山西村 1.通过记游抒情,写出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安静、欢跃的气象,反映了农 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景物描写中寄托着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和世 间事物消长的哲理。 2.全诗层次清晰,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炼语 言的非凡功力。 己亥杂诗(其五) 构思新
9、颖奇特 诗人借花自喻,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 从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官场,但是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献身的决 心是始终不变的。因此,此诗格调昂扬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这五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社会深度关注与思索的产物,诗人或寓理于景, 或融理入情,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 艺术形象或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登幽州台歌全诗没有具体描写,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通过“前” “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 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
10、宇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 古今人事和浩荡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 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 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望岳前六句从多个角度描写泰山之高大、壮美。正是这壮丽美景 引发了诗人的攀登欲望,诗人触景生情,以展望的姿态,想象“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而其中蕴含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 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登飞来峰同样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触景生情,借“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多层内涵。首先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 看得远”的哲理思考;然后表明“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眼睛,自然是我 站得高的缘故
11、”,言下之意,浮云还在“我”的脚下。由此表明诗人抱 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游山西村,写景中寓含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中,“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疑无路”和“又一村”两两,相对,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山野小径,溪水潺潺, 山路陡转,当你感觉无路可走时,花明柳暗掩映之下的山村就那么明丽 地出现在你的眼前。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 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岁月蹉跎,青春已逝,如“落 红”一般。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12、更护花”,诗人用比喻手法, 以“落红”自比。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 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新的花。这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 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古今对译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 后不见来者。 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 想到那苍茫的天地悠悠无限, 独怆然而涕下! 独自满怀悲伤地落泪!,【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 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怎么样呢? 齐鲁青未了。
13、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阴阳割昏晓。 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 决眦 入归鸟。 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 凌绝顶 ,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一览众山小。 俯首一览,四周的山峦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岱宗:泰山。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青:山色。未了:不尽。造化:指天 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 阳。割:分。曾:同“层”。 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 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
14、,登上。】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 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因为我站在山的最高峰。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缘:因为。】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 丰年留客足鸡豚。 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备足鸡肉、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
15、代风气仍然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 拄杖无时夜叩门。 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足鸡豚: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箫鼓追随春社近: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吟鞭东指即天
16、涯。 扬鞭催马向东去,从此我将漂泊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落红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待来年春暖雪融之时, 化作春泥更护花。 化成肥沃的泥土,又去滋养惜护新枝香花。 【浩荡:广阔,深重。白日斜:夕阳西下。吟鞭:诗人的马鞭。吟, 指吟诗。即:正。天涯:本指天边,这里指极远的地方。落红:落 花。红,借代花。护花:养护花。护,滋养、惜护。】,走进“文学部落” 素养呈现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初步了解文学鉴 赏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培养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之情。(思维发展与提升) 素养解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 灵,伴随我们成长。当网络、游戏、电视、电影充斥你的
17、课外生活时, 不要忘记文学这片精神的家园。我们应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 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与 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 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本单元选文体 裁多样,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 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让我们漫步其中,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话,感受 语言之美,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审美品位,让自己变得纯净、高贵而深刻,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典例剖析 例 (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龙
18、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竞 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 和 。,解析 平时学习古诗词,不能仅限于熟读与记忆或作浅层次赏析,还要 适当加以拓展。,答案 绝句 律诗,2.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 路上。“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 “压枝低”,形象
19、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 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 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 魅力。 (2)你认为诗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能够 表现出黄四娘家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解析 (1)“彩蝶蹁跹起舞”不是主要景致,而是起衬托作用,作者以此 来表现黄四娘家的花香味浓郁、色彩艳丽。 (2)由“留连”等词可看出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全诗回答黄
20、四 娘家花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蝴蝶嬉戏起舞、流连忘 返的美丽景致表现了诗人对该景致的喜爱以及闲适、快乐的心情。,答案 (1)C (2)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 鼻。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3.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学过的对联知 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继承 之 中 国学 答:,答案 学习国学里的经典 继承传统中之精华,解析 先将题中给出的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的词语对应地排列起来,并 添加适当的词语组成完整的上下联,然后看组成的上下联字数是否相 同、结构是否一致、上联
21、尾字是否为仄声、下联尾字是否为平声。,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念天地之悠(yu)悠,独怆(chung)然而涕(t)下! B.岱(d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dng)胸生曾云,决眦(c)入归鸟。 D.不畏浮云遮(sh)望眼,自缘(yun)身在最高层。,答案 A B.了lio。C.眦z。D.遮zh。,2.下列诗句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B.莫笑农家蜡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C.山重水馥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 D A.揽览。B.蜡腊。C.馥复。,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
22、的一项是 ( ) A.念天地之悠悠(空旷无边) B.会当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 C.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D.落红不是无情物(落花),答案 A “悠悠”在诗句中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4.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 代文学家。 (2)登飞来峰的作者是 ,北宋 家、 家、 家。 (3)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 , 代 家、 家。,答案 (1)陈子昂 唐 (2)王安石 政治 文学 思想 (3)龚自珍 清 思想 文学,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避免写错别字,如“龚”不要误写为“粪”。,1.下列对诗句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3、(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 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 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因山峦重叠而无法流淌,流进 了一个柳绿花红的村子。)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纷纷飘零的落花绝不是无情之 物,化成了春泥还要培育出更美的鲜花。),答案 C 诗句的意思应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 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风格质朴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 诗风的转变。
24、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C.杜甫的望岳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 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D.游山西村是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 的基调比较明快的佳作之一。,答案 D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3.默写填空。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 情的诗句是: , ! (2)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的诗句是: , 。 (3)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 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 (4)陆
25、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5)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写诗人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 和命运的诗句是: , 。,答案 (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 反复诵读,理解古诗名句,按题干提示恰当填写。注意避免写错 别字,如“怆”不要误写为“创”,“凌”不要误写为“岭”,等等。,1.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箫鼓/
26、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 D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 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 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 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 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答案 D 这
27、首诗并没有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意思。,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己亥杂诗(其五)中的“离愁”是指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 南归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B.游山西村一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 息,表现了作者对于农村生活的喜爱。 C.登幽州台歌中“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前一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 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答案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前一句用的是虚笔,后一句 用的是实笔。,1.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
28、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答案 C 颈联写作者细望泰山之景的感受,反衬泰山雄奇壮丽的自然 之态,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非归隐山林的志趣。,2.下列对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贬官退居山乡时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 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情景。 B.颔联写了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其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 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
29、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 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 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答案 C “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表达批判之意”的 说法不当。,1.(2018广东普宁期末,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10分,每空1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 。 (陆游游山西村) (2)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造化钟神秀, 。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 岳) (4)我们应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面对当前世界风云变幻的局势, 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所说的: , 。 (5)默写龚自珍的己亥
30、杂诗(其五)。, 。, 。,答案 (1)丰年留客足鸡豚 (2)独怆然而涕下 (3)阴阳割昏晓 荡胸 生曾云 (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 默写时注意避免错别字,不能有添字、漏字现象,否则该空不得分。,2.(2018陕西岐山期末,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 ) A.杜甫望岳诗中的“岱宗”即泰山,是五岳之一。 B.登幽州台歌诗题中的“幽州台”是战国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 所建。 C.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作者弗罗斯特是法国著名诗人。 D.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答案 C
31、弗罗斯特是美国诗人。,3.(2018广西防城港期末,12,)下面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是远望之景,以设问统领下文,诗人借齐鲁两地的美好山色烘托 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B.颔联中“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之态,突出,了泰山山势绵延不尽的特点。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登 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本诗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 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
32、山的名篇。,答案 B “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1.(2018山东潍坊高密期末,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 一项是 ( ) A.陈子昂是唐代著名诗人,在其代表作登幽州台歌中发出了“念天 地之悠悠,哀人生之常勤”的感叹。 B.望岳的作者杜甫被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落红不是无情物,也作春泥更护花” 是他的名句。,答案 C A.应为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叹。B. 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杜甫被称为“诗圣”。D.“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自珍的名
33、句。,2.(2018内蒙古开鲁期末,6,)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复杂的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 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 涯”映衬“离愁”。,D.诗人以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 成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国家还要竭尽全力。,答案 B 诗歌并未表达“希望当政者能有够广纳人才的渴望”。,1
34、.(2018湖南衡阳中考,4,)古诗文默写。(8分) (1)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4)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孟子)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离别时对朋 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 (1)恨别鸟惊心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 无可奈何花落去 (5)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6)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 上空留马行处,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和
35、理解名句名篇的能力。(1)(5)题是直接型默 写,(6)题是理解型默写。第(6)题,根据题中的关键信息“依依不舍之 情”,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不难找出与此情感相契合的句子。 注意易写错的字“恨”“落”“沧”“奈”“志”“筋”等。,2.(2018湖南长沙中考,6)综合运用。(6分) 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 任务。 (1)()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 乡”主题类的一句是(2分,只填序号)(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6、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诗人竞猜 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 的语句。(2分)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 。 (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 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 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2分)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 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 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 丰富多
37、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 (1) (2)(示例1)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示例2)一梅一放翁,满腔爱国情 (3)(示例)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的能力。句中的“故乡水”,句 中的“家万里”“归无计”,句中的“乡心”,句中的“杜陵梦” 都透露出思乡之情。句描绘的是诗人隐逸闲适的生活。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示例中谜面是诗人的生平与相关诗作, 因此答题时要突出陆游的特点,如爱国、爱梅等。可以从所积累的陆游 的诗句中提取关键信息。 (3)本题考查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一句介绍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比 赛,每二句介绍了比赛的环节与结果,第三句阐
38、述了此次比赛的意义。 这三句话的核心信息就是: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3.(2016湖北十堰中考,2324)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 月叩门叨扰他人
39、。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 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 理。(2分) 答:,答案 (1)D (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 望的新境界。,解析 (1)A.“豚”指猪肉。B.“丰收后的喜悦”错误。C.“不愿乘月 叩门叨扰他人”错误。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重重山,又一道道 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这 两句写出了路疑无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不论 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
40、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 境界。,1.(2018天津中考,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5)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 (7)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 中的“乡书何处达? ”,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 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的“山气日夕佳, ”,借鸟儿 结伴而归寄托了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答案
41、 (1)谁家新燕啄春泥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柳暗花明又一村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思而不学则殆 (7)归 雁洛阳边 飞鸟相与还,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与默写能力。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 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写错字、别字、形似字。要根据题干提示选 准诗句,避免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柳”“雕”“殆”“雁”等字 的书写。,2.(2018湖北恩施中考,202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
42、级上册) (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分) 答:,(2)()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分) 答: (3)()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2分) 答:,答案 (1)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 也似乎要裂开。 (2)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 的雄心壮志。 (3)(示例1)“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 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示例2)“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 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解析
43、(1)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 想象,扣住画面特点,抓住形象特征,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 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找准“诗眼”,分析意象,把握作者 情感;其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抒情句、哲理句)入手分析,把握作品主 题;再次可从写作背景、作家风格和语言特征等方面领悟作者表达的情 感。此题扣住关键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理解其思想 内涵,由登绝顶联想到人生志向。 (3)解答这类题,可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关 键词语的内涵,同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去分析其表达效果,不能孤立地 去谈这个
44、词的作用。对于“钟”字,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再结合 诗人对泰山的情感来表述;对于“割”字,可以从所表现的景物特征来 分析。,学习了这五首古代诗歌之后,班内举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 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 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2)请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从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
45、 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 答: (3)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古诗讲究炼字。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 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理由: 。,答案 (1)AD (2)(示例)选D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从视觉、 听觉角度描写景物。这里用听到的黄鹂声来反衬涧边青草所处环境的 幽静,表达出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 (3)随 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解析 (1)B项写夏季,C项写冬季,E项写秋季。 (2)第一问:感
46、官描写的角度主要是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A项 从触觉、视觉角度,D项从视觉、听觉角度来描写景物。第二问:可从抓 住景物特点、运用感官描写的效果、抒发诗人情感等角度回答。 (3)“随”字可体现出溪流平缓,桃花浮出水面随溪水漂出流远的特点; “入”字有“沉入”之意,显得水大浪急,桃花沉重,与原诗意境不符。,1.在“百度图片”中输入关键词“杜甫”,你会看到关于“杜甫”的各 种形象。 你们班就此热点话题组织了一次辩论会。反方辩手说:“我认为这只是 网友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个性解读,杜甫诗圣的地位不会因 为恶搞而受损,不妨宽容处之。”如果你是正方辩手,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答案 (示例)我反
47、对对方辩手的观点。我们将杜甫恶搞了、娱乐了,但 又获得了哪些关于杜甫、关于古典文学的知识呢?我认为,这是一种不 尊重祖先、不珍惜经典的恶劣行为。,解析 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明确表示反对,发表的看法要有道理。,2.为了帮助对本课的学习,班级举行“我与古代诗歌”的语文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答: (2)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阐明理由。 答:,答案 (示例)(1)走进古代诗歌,品味文化精髓。 (2)最喜欢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喜欢的理由:这两句诗充分 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非常富有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 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 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 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最后,这两 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 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 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