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鲁教版八年级化学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练习题一、单选题1.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B. 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C. 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D. 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2.在一硬质玻璃管中盛放着 10 克 Cu0 和 Cu 的混合物,通入 02加热至不再反应,冷却后,将玻璃管内固体物质投入到适量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4%的蓝色溶液,则原混合物质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 4:
2、1 B. 5:1 C. 8:1 D. 24:13.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不溶物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镁粉的质量比为下列的( )A. 1:1 B. 4:3 C. 2:3 D. 3:24.在一硬质玻璃管中盛放着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固体,通入足量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增重 13.2g,则原固体物质质量减少()A. 16g B. 4.8g C. 9.6g D. 11.2g5.镁在空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的是( )A. 4g 镁和 1g 氧气
3、发生反应生成 5g 氧化镁 B. 3g 镁和 2g 氧气反应生成 5g 氧化镁C. 2.5g 镁与 2.5 氧气反应生成 5g 氧化镁 D. 2g 镁和 3g 氧气反应生成 5g 氧化镁6.取一定质量的 CaCO3固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0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 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生成 2.0gCO2气体 B. 原来 CaCO3的质量为14.5gC. 剩余 8.0g 固体为纯净物 D. 剩余 8.0g 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B.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2C.
4、 8g 氢气在 8g 氧气中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 9g 水D. 1.2 g 碳与 3.2 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4.4 g 二氧化碳8.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样品。由下图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 47.5% B. 21.2% C. 70.7% D. 85.6%9.将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x、y 分别为铁、锌;两份盐酸均完全反应;反应结束时,两种金属一定均有剩余;反应结束时,金属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A. B. C. D. 1
5、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个操作过程,其中与事实不相吻合的是:( )A. 一定量 Ba(NO 3) 2溶液中滴加稀 H2SO4B. 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 NaOH 溶液3C. 一定量不饱和 KNO3溶液中加固体 KNO3D. 质量相同的 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 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制取 O2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制容器可贮运浓硝酸 B. 导电性 AgCuAlC. 铁、铝、铜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D. 金属都不与冷水发生反应12.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 等质量的锌、铁与
6、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M 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图4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3.氧在氧气中燃烧得到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为( )A. 108:96:204 B. 27:32:108 C. 4:3:2 D. 54:96:108二、填空题14.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_若将 9g 水完全电解可生成氧气_ g1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 g,其物质的量为_ mol(2)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
7、方程式计算)_ mol (3)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 16.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现象分析】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1)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_;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_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
8、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5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图 2 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步骤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 ;(2)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 E 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 (填化学式,下同);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 E 为红色,则滤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为_ 或 _ (3)小鹏
9、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 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_ 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 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 B 的质量为 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_ (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7.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另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铁、锌中的一种,现欲测定其组成取该混合物粉末 8.0g 放入烧杯中,将 140.0g 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次数 1 2 3 4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35.035.03
10、5.035.0剩余固体的质量/g 6.8 5.6 4.4 4.2求:(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_ ;(2)若参加反应的金属为 R,请写出 R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3)设金属 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X)的比例式 _ ;(4)如果将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掉 8.3g 水,且无晶体析出,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 18.为了测定黄铜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 10g,向其中逐滴加入 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计算:(1)样品中铜的质量 _ 6(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
11、液质量_ 三、解答题19.为测定实验室中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明取 25.0g 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计算:(1)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 g (2)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_ 20.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CaSO 4)等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 2CaSO4+2CO2请计算:用 125kg 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理论上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四、实验探究题21.石灰石是百色老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本地石灰石中主要成份 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 12.5g 的石灰石样品敲碎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12、,反应产生 CO2的质量和时间关系如图(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你仔细阅题和观察图象的数据,认真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时间达到_时,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和一定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固体全部溶解。他们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1)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7【猜想】猜想一:_;猜想二:CaCl 2和 HCl;猜想三: CaCl 2、Ca(OH) 2;猜想四: CaCl 2、Ca(OH) 2和 HCl;
1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一定不成立。(2)【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 1:_。结论:猜想三不成立。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 2:_。结论: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3)【反思与拓展】酸性较强的液体直接进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要处理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 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A. CaO B. CaCO3 C.Ca(OH)2(4)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5)取 50g 含 CaCl2和 HCl 的混合溶
14、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5.3%的碳酸钠溶液,同时充分搅拌。测得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_ g 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反应完。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请写出计算过程)五、综合题23.(2016孝感)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 10g 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 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g,消耗锌粒质量为_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824.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
15、该样品 12g 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 35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和溶液共 42.6g,(1)反应生成 CO2的质量为_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5.实验室有铁粉和铜粉的固体混合物,现取 10g 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1)固体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 g(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B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 9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A
16、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 二、填空题14.【答案】1:8;8 15.【答案】8.8g;0.2;0.2;80% 16.【答案】左侧试管发热(或右侧试管中有气泡冒出);CaO+H 2O=Ca(OH) 2;Na 2CO3+Ca(OH)2=CaCO3+2NaOH;Na 2CO3+CaCl2=CaCO3+2NaCl;BaSO 4和 Na2CO3;NaOH、Na 2CO3;Na 2CO3、Ca(OH)2;Na 2CO3、Ca(OH) 2、BaSO 4;滤渣 B 全部消失;Ca(OH) 2:3.7g,Na 2CO3
17、:6.3g 17.【答案】52.5%;R+H 2SO4RSO 4+H2; ;18.0% 18.【答案】6.75g;50g 三、解答题19.【答案】(1)3.2g(2)27.2% 20.【答案】解:设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质量为 x,2CaCO3+O2+ 2SO2 2CaSO4+2CO2200 128125kg80% x10= ,x=64kg,答:理论上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64kg 四、实验探究题21.【答案】(1)t 2(2)设 12.5g 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钙质量是 xCaCO3+2HClCaCl 2+H2O+CO2,100 44x 4.4gx=10g则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
18、80%;故答案为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22.【答案】(1)CaCl 2 ;猜想四(2)不变红色;先产生气泡后生成沉淀(3)B(4)CO 2+2NaOH=Na2CO3+H2O(5)20;4.44% 五、综合题23.【答案】(1)0.2;6.5(2)设锌的质量为 x,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Zn+H2SO4ZnSO 4+H265 98 2x y 0.2g解得:x=6.5g y=9.8g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8%24.【答案】(1)4.4(2)解:设生成 4.4gCO2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 2+H2O+ CO2100 44x 4.4g11x=10g100%83.33%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3.33%25.【答案】(1)4.4(2)解:设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yFe+H2SO4FeSO 4+H256 152 25.6g x y解得:x=15.2g y=0.2g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3)硫酸亚铁和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