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探究专题检测卷(二)苏教版选修6.doc

    • 资源ID:1084542       资源大小:2.30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探究专题检测卷(二)苏教版选修6.doc

    1、1专题二 物质性质的探究专题检测卷(二)(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日常生活中常用铝制炊具,它美观、质轻且耐用,其原因是( )A.铝很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B.铝虽然很活泼,但是只能在高温下才能反应C.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保护作用D.铝制品表面镀有一层铜,可以保护铝解析 铝很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且坚固的氧化膜,能阻止铝继续被氧化,故铝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铝制品就是利用了铝的这个性质。答案 C2.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盛放食醋B.烧煮开水C.用金属

    2、丝擦表面的污垢D.用碱水洗涤解析 铝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氧化铝也是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所以不能用来盛放食醋,不能用碱水洗涤,不能用金属丝擦表面的污垢,以防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被破坏。因能形成较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薄膜,用于烧煮开水是合理的。答案 B3.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A把相同大小的一块铝和镁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 NaOH溶液中:铝溶解有气泡放出,而镁没有任何变化由此得出:铝的金属性比镁强B 取一块铝箔,用酒精灯点燃:铝箔只熔化成液体而 由此得出:铝不易燃烧2没有脱落C 向

    3、氯化铵溶液中投入一铝片: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由此得出:该气体是氨气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沉淀完全消失由此得出: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解析 A 项,比较金属性的强弱是用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产生 H2的快慢程度,错误;B项,由于生成了熔点很高的氧化铝,阻止了内部熔化的铝的滴落,错误;C 项,产生的气体应为 H2和 NH3的混合气体,错误。答案 D4.下列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不是由羟基所决定的是( )A.在足量 O2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B.跟活泼金属 Na 等发生反应C.当 Ag 或 Cu 存在时跟 O2发生反应生成 CH3CHO

    4、 和 H2OD.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到 170 生成 CH2=CH2解析 从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出:乙醇与钠发生反应时,d 处价键断裂,因此,该性质是由羟基所决定的;C 项反应从 c、d 处断裂,该性质是由羟基所决定的;D 项反应为消去反应,从 a、b 处同时断裂,该性质也是由羟基所决定的;故答案为 A。答案 A5.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常温下不与酸、碱反应,可用如图装置制取(该反应放出热量)。制取时观察到烧瓶中有大量红棕色蒸气,锥形瓶中导管口有白雾出现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白雾出现是因为 HBr 易挥发且极易溶于水C.装置图中长直玻璃导管仅起导气作

    5、用3D.溴苯中溶有少量的溴,可用 NaOH 溶液洗涤除去解析 制备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 正确;HBr 易挥发且极易溶于水,生成的 HBr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出现白雾,B 正确;该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图中长直玻璃导管起导气和冷凝作用,C 错误;溴苯与 NaOH 溶液不反应且不溶于 NaOH 溶液,Br 2能与 NaOH 溶液反应,所以溴苯中溶有少量的溴,可用 NaOH 溶液洗涤除去,D 正确。答案 C6.下列有关除杂所用试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烯中的乙炔,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用溴水C.除去苯中的溴,用苯酚D.除去苯中的少量甲苯,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用

    6、NaOH 溶液处理解析 除杂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所选试剂不能与主成分反应,既要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 项中乙烯和乙炔均能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故 A 项不正确;B 项中 与 Br2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又溶于苯中,且苯也能溶解 Br2,故 B 项不正确;同理,C 项也不正确;D 项,甲苯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成 ,用 NaOH 溶液处理后与苯分层,分液即得苯。答案 D7.某有机物的结构为 ,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可以燃烧B.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C.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D.能发生聚合反应解析 该有机物分子中有碳碳双键、酚羟基和醚键,另外还有苯环。其中

    7、的碳碳双键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加成、氧化、聚合等性质。而酚羟基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弱酸性、易氧化等。另外苯环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受酚羟基的影响苯环还可与浓溴水等发生取代反应等。而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一般都具有可燃性。答案 C48.最近,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加水制造氢气的新工艺。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能源潜在用途,包括为汽车、潜水艇提供燃料等。该技术通过向铝镓合金注水,铝生成氧化铝,同时生成氢气。合金中镓(Ga,A)是关键成分,可阻止铝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下列关于铝、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的金属性比镓强B.铝的熔点比镓低C.Ga(OH)3与 Al(OH)3性质相似,一定能与

    8、 NaOH 溶液反应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后的物质可以回收利用冶炼铝解析 Al 与 Ga 属同主族元素,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知,铝的金属性弱于镓,熔点高于镓。Ga(OH) 3的碱性强于 Al(OH)3。由题意,铝镓合金与水反应后,铝生成氧化铝,是冶炼铝的材料,故 A、B、C 错误,D 正确。答案 D9.工业上用的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含氧化铁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试剂 X 是氢氧化钠溶液B.试剂 Y 是 HCl,它与 Al(OH)4反应生成氢氧化铝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包含 2 个氧化还原反应D.将 X 与

    9、Y 试剂进行对换,最终可以达到相同结果解析 B 项,若试剂 Y 是 HCl 过量 HCl 与 AlO 反应生成 Al3 ,错误;C 项,图中所示转 2化只有一步是氧化还原反应:2Al 2O3 4Al3O 2,错误;D 项,试剂 X 为= = = = =通 电 氢氧化钠,沉淀为氧化铁,溶液为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H)4CO 2=Al(OH)3NaHCO 3,不能调换,错误。答案 A10.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足 量 溶 液 A 充 分 反 应方案:铜铝混合物 测定剩余

    10、固体的质量 足 量 溶 液 B 充 分 反 应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5A.溶液 A 和 B 均可以是盐酸或 NaOH 溶液B.若溶液 B 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C.溶液 A 和 B 均可选用稀硝酸D.实验室中方案更便于实施解析 溶液 B 若选用稀硝酸,将会使铜铝混合物全部溶解而导致无法实施对剩余固体质量的测量。答案 C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明矾KAl(SO 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 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向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 NaHSO4溶液,沉淀不消失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D.日用

    11、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解析 明矾能净水就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 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而净水,A 正确;B 错误,向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 NaHSO4溶液,沉淀将发生反应 Al(OH)33H =Al3 3H 2O 而消失。答案 B12.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烘干可得无水氯化铝固体B.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要剧烈得多C.除去苯中的苯酚可采用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后分液的方法D.除去硫酸铝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镁,可加入足量烧碱,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酸化解析 A 项,氯化铝水解的产物是氢氧化铝和

    12、氯化氢,由于氯化氢易挥发应在 HCl 气流中蒸发,水解平衡被破坏,最后烘干得不到无水氯化铝固体,故不正确;B 项中水与钠反应要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得多;C 项苯酚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易溶于水,苯不溶于水,所以分液可以除杂;D 项中加入烧碱后可以除去硫酸镁,但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钠,故不正确。答案 C13.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蒸馏 过滤 静置分液 加入足量的金属钠 通入过量的 CO2 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 加入足量的 FeCl3溶液 加入 H2SO4与 NaBr 共热,最合理的步骤是( )6A. B.C. D.解析 苯酚和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小,因此,不能直接蒸馏

    13、。要先将 转化为沸点较高的盐类物质 ,然后控制蒸馏温度将乙醇蒸出,剩下的是 的水溶液,通入足量的 CO2,生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 ,再利用分液的方法便可得纯净的苯酚。答案 B14.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 1丁醇的转化率解析 A 项,反应温度为 115125 ,超过了水的沸点 100 ,故不能用水浴加热。B 项,长玻璃导管有利于冷凝回流。C 项,提纯乙酸丁酯不能用 NaOH 溶液洗

    14、涤,因为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D 项,增大乙酸的量可提高 1丁醇的转化率。答案 C15.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乙醇和乙酸混合共热制取乙酸乙酯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C.在苯中滴入浓硝酸制硝基苯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解析 A 制取乙酸乙酯,应将乙醇和乙酸、浓硫酸三者混合加热;B 应注意溴苯是在 Fe 作催化剂,由液溴和苯混合制得;C 在苯中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后水浴加热才能制得硝基苯;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 CuO,CuO 可把乙醇氧化为乙醛,故 D 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716.(6 分)无水

    15、AlCl3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食品膨松剂等。工业上可由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l2O3和 Fe2O3)和焦炭制备,流程如下:已知:AlCl 3、FeCl 3分别在 183 、315 时升华(1)氯化炉中 Al2O3、Cl 2和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700 时,升华器中物质经充分反应后需降温实现 FeCl3和 AlCl3的分离。请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_。(填字母)a.低于 183 B.介于 183 和 315 之间c.高于 315 (3)样品(含少量 FeCl3)中 AlCl3含量可通过下列操作测得(部分物质略去)。m g 样品 NaAlO2溶液 Al(OH)3 n gAl

    16、2O3 过 量 NaOH溶 液 过 滤 过 量 CO2 过 滤 冷 却计算该样品中 AlCl3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用 m、 n 表示,不必化简)。解析 (1)由流程图知在氯化炉中 Al2O3、Cl 2和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 AlCl3、CO;(2)AlCl3、FeCl 3分别在 183 、315 时升华,为实现 FeCl3和 AlCl3的分离,应使温度介183 和 315 之间。(3) n gAl2O3中 Al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mol,根据元素守恒,样2n102品中 AlCl3的质量为 133.5 g,该样品中 AlCl3的质量分数为 100%。2n102 267 n102 m答案 (1

    17、)Al 2O33Cl 23C 2AlCl33CO (2)b (3) 100%= = = = =高 温 267n102m17.(6 分)化合物“HQ”(C 6H6O2)可用作显影剂, “HQ”可以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HQ”还能发生的反应是_(选填序号)。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加聚反应 水解反应(2) “HQ”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 “HQ”的结构简式是_。解析 “HQ”能和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结合分子式可进一步断定, “HQ”分子里含有 2 个酚羟基和一个苯环。它还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氧化。 “HQ”可能的结构有三种:8,它们的

    18、一硝基取代产物分别有:1 种、2 种、3种。所以“HQ”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1) (2) 18.(7 分)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 3)42 。回答下列问题:(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用化学式表示)。(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_。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硫酸铝和氨水 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硫酸锌和氨水(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

    19、氢氧化锌的原因:_。解析 (1)Al 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 2O=2NaAl(OH)43H 2。溶液中 Al 以 Al(OH) 形式存在。 4(2)仿照 Al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可以写出 Zn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aOH2H 2O=Na2Zn(OH)4H 2。(3)少量 Al2(SO4)3溶液滴入 NaOH 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 Al(OH) ;少量 NaOH 溶液滴入 4Al2(SO4)3溶液中有沉淀。Al 2(SO4)3溶液滴入氨水中有沉淀;氨水滴入 Al2(SO4)3溶液中也有沉淀。少量 ZnSO4溶液滴入 Na

    20、OH 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 Zn(OH) ;少量 NaOH 溶液滴入 ZnSO424溶液中有沉淀。少量 ZnSO4溶液滴入氨水中没有沉淀,生成Zn(NH 3)42 ;少量氨水滴入 ZnSO4溶液中有沉淀。9所以,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就能鉴别的有。(4)根据给出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Al3 3NH 3H2O=Al(OH)33NH 4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产生的 Zn(OH)2可溶于过量氨水,生成Zn(NH 3)42 ,所以实验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用量不易控制。答案 (1)Al(OH) 4(2)Zn2NaOH2H 2O=Na2Zn(OH)4H 2(3)(4)Al3 3NH 3H2O=Al(OH)33NH

    21、 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产生的 Zn(OH)2可溶于 4过量氨水中,生成Zn(NH 3)42 ,氨水的用量不易控制19.(8 分)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 2Al(OH)6Clx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装置(固定装置略去)测定Mg 2Al(OH)6ClxH2O的化学式,Mg2Al(OH)6ClxH2O高温下分解为 MgO、Al 2O3、HCl 和水蒸气。(1)装置连接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2)将一定质量的Mg 2Al(OH)6ClxH2O放在加热装置中充分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是 131 g,则其中 MgO 的质量是_g。(3)若只通过测定装置 C、D

    22、 的增重来确定 x,加热前先通过 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 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入 N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_(用接口处的小写字母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 C 吸收 HCl 气体,没有用如图乙所示防倒吸装置的理由是_。完全分解后测得 C 增重 3.65 g,D 增重 9.90 g,则 x_。(4)下列实验方案也能测定 x 值的是_,并且对不选方案说明不合理的理由:10_(若两个方案都选,此问就不作答)。方案 1:测定加热装置剩余固体的质量和装置 D 增重的质量方案 2:测定加热装置剩余固体的质量和装置 C 增重的质量(5)上述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Mg 2Al(OH)6C

    23、l12 x(CO3)xzH2O,该生成物能发生类似的热分解反应。现以此物质为样品,用(3)中连接的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测定z,除测定 D 的增重外,至少还需测定下列数据中的_(填字母)。a.样品质量 b.样品分解后残余物质量c.装置 C 的增重解析 (1)装置连接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一定质量的Mg 2Al(OH)6ClxH2O样品充分加热,冷却后得到的固体是 Al2O3和 MgO,共 131 g,设 MgO 的物质的量是 x mol,根据Mg 2Al(OH)6ClxH2O可知 Al2O3的物质的量是 0.25x mol,所以 x mol40 gmol1 0.25 x mol

    24、102 gmol1 131 g,解得 x2, m(MgO)2 mol40 gmol1 80 g。(3)装置 C 的作用是吸收 HCl 气体,装置 D 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实验中应首先吸收水蒸气再吸收 HCl 气体,气体通过洗气瓶吸收时应“长进短出” ,因此装置连接顺序为 aedb。因为整个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 N2,故不需采用如图乙所示防倒吸装置。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则有2Mg2Al(OH)6ClxH2O 4MgOAl 2O32HCl(52 x)H2O= = = = =高 温 73 18(52 x)3.65 g 9.90 g ,解得 x3。(4)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可知,测定加热装置剩余733.6

    25、5 g 18( 5 2x)9.90 g固体的质量和装置 D 增重的质量即水蒸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 x;装置 C 增重的质量是 HCl气体的质量,其质量和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可以根据方程式互相换算而与 x 无关,因此不能计算 x 的值,故方案 2 不合理。(5)因为Mg 2Al(OH)6Cl12 x(CO3)xzH2O 中有 x 和 z 两个未知量,所以至少应该知道 3 个量才能列方程组计算,故除测定 D 的增重外还应该至少再测量 a、b、c 中的任意两个量。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80 (3)edb 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 N2,没有必要用如图乙所示防倒吸装置 3 (4)方案 1 由加热装

    26、置剩余固体的质量可计算装置 C增重的质量,与 x 的大小没关系,因此方案 2 是不合理 (5)ab 或 ac 或 bc20.(7 分)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11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测量氢气体积的正确装置是_(填写编号)。(2)装置中 A 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填写编号)。A.防止无水酒精挥发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C.使无水酒精容易滴下(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_(4)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 0.789 gcm3 ,移取

    27、2.0 mL 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 390 mL 气体。则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_,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_而不是_。(5)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_(填写编号)。A.本实验在室温下进行B.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C.无水酒精与钠的反应不够完全解析 该实验利用的反应原理是 ROH 可与 Na 反应产生 H2,以此计算乙醇分子中可被 Na 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从而确定乙醇的结构。据(4)可知,能产生 390 mL H2,因此只能选 B 作为测量 H2体积的装置,C 排空气法不可取,D 试管无刻度,E 中滴定管无此容量,整个装置连接为 A B。A 部分中分液漏斗与

    28、蒸馏烧瓶之间连接导管能使烧瓶与分液漏斗中压强保持一致,分液漏斗的液柱差使乙醇易于滴下。将钠熔成小珠,是为了增大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乙醇与钠充分反应。根据 2ROH H 2知,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121.01139010 3 L22.4 Lmol 122.0 mL0.789 gcm 346 gmol 1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根据上述算式知,测定的体积偏大,或醇的物质的量偏小,即室温下进行或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答案 (1)B (2)C(3)增大无水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5)AB21.(7 分)将煤焦油中的苯、甲苯和苯酚进行分离,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方法和操

    29、作:(1)写出物质 a 和 e 的分子式:a_;e_。(2)写出分离方法 b 和 c 的名称:b_;e_。(3)混合物中加入溶液 a 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分离出的苯酚含在_中。解析 甲苯、苯、苯酚互溶不分层,加入溶液 a 分层,则溶液 a 为 NaOH 溶液或 Na2CO3溶液,下层液体 d 中通入 CO2可析出油状苯酚,通过分液操作即可得到 。苯和甲苯互溶,二者的分离则依靠蒸馏的方法。答案 (1)NaOH CO 2 (2)分液 蒸馏(3) 上层液体 f22.(7 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13(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30、。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氧化反应是_反应。(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乙的作用是_。(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 a 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4)若试管 a 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填写字母)。a.氯化钠溶液 B.苯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然后,再通过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解析 (1)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Cu 作催化剂,反应过程中,红色的 Cu 先生成黑色的CuO,黑色的 CuO 又被乙醇还原

    31、为红色的 Cu。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 22CuO,CuOCH 3CH2OH CuCH 3CHOH 2O。= = = = = (2)甲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乙冷水浴的目的是为了冷凝乙醛。(3)生成的 CH3CHO 和 H2O 以及挥发出来的乙醇进入试管 a 被冷凝收集,不溶于水的 N2被收集在集气瓶中。(4)能使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说明该液体为酸性物质,即 CH3COOH;要除去乙醛中的乙酸,可以先将其与 NaHCO3反应生成 CH3COONa,再加热蒸馏,蒸出 CH3CHO。答案 (1)2CuO 2 2CuO,= = = = = CH3CH2OHCuO CH3CHOH 2

    32、OCu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14(4)乙酸 c 蒸馏23.(7 分)乙酰基二茂铁常用作火箭燃料添加剂、汽油抗爆剂等,由二茂铁合成乙酰基二茂铁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乙酸酐易水解,乙醚的沸点为 34.6 ,乙酰基二茂铁的沸点为 163 ,图中的氧化铝是一种扩散剂。实验步骤如下:步骤:如图所示,将 1 g 二茂铁与 3 mL 乙酸酐加入干燥的三颈烧瓶中,在搅拌下慢慢滴加磷酸 1 mL,加热回流 5 分钟。步骤:将反应液倒入烧杯,加入 10 g 碎冰,在搅拌下缓慢滴加 NaHCO3溶液至烧杯中的酸性物质基本耗尽,置于冰水浴中 15 min。过滤,烘干,得到乙酰基二茂铁粗品

    33、。步骤:将粗品溶解在苯中,从图装置的分液漏斗中滴下,再用乙醚淋洗。步骤:将其中一段时间的淋洗液收集,并进行操作 X,得到纯净的针状晶体乙酰基二茂铁并回收乙醚。(1)步骤要求无水操作,原因是_。(2)步骤中的过滤操作,除烧杯外还必须使用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仪器是_。(3)步骤中不需要测定溶液的 pH 就可判断烧杯中的酸性物质基本耗尽,依据的现象是_,必须缓慢滴加的理由是_。(4)步骤中操作 X 的名称是_。15(5)步骤将粗产品中杂质分离所利用的原理是_。(6)为确定产品乙酰基二茂铁中是否含有杂质二乙酰基二茂铁( ),可以使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是_。解析 (1)步骤要求无水操作,原因是乙酸酐易水解。(

    34、2)步骤中的过滤操作,除烧杯外,还必须使用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仪器是漏斗和玻璃棒。(3)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气体,据此可以判断烧杯中的酸性物质是否耗尽,即滴加 NaHCO3溶液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溶液接近中性;必须缓慢滴加的理由是防止产生 CO2速率太快,将液体冲出烧杯。 (4)由于有机物之间的溶解性大,但沸点相差较大,所以 X 的操作名称应该是蒸馏。(5)步骤 3 将粗产品中杂质分离的实验方法为层析法,由于不同物质在扩散剂中扩散的速率不同,据此可以实现分离。(6)由于乙酰基二茂铁和二乙酰基二茂铁的结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所以可以使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是质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答案 (1)乙酸酐易水解 (2)漏斗、玻璃棒 (3)滴加 NaHCO3溶液后不再产生气泡 防止产生 CO2速率太快,将液体冲出烧杯 (4)蒸馏 (5)不同物质在扩散剂中扩散速率不同 (6)质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16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探究专题检测卷(二)苏教版选修6.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