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30120.doc

    • 资源ID:975606       资源大小:1,01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30120.doc

    1、- 1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12 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读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回答 34 题。3关于四大茶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大茶区 1 月份均温都在 0以上B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C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以长江为分界线D自南向北,茶区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4 “南茶北引”

    2、过程中,茶叶在江北茶区易受到的自然灾害有 ( )A低温、冻害 B台风、寒潮 C水土流失 D风暴潮、霜冻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2 -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 56 题。5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综合指标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6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读下图,回答 78 题。7上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

    3、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8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东输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 910 题。- 3 -9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 B我国华北地区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我国西北地区10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 B C D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

    4、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 。读图完成1112 题。11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 )。12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 ( )。A城市道路网类型 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C城市功能分区结构 D城市商业网点分布13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 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 20%,主要原因是A冰雪融水增加 B冻土面积扩大C青藏高原抬升 D湖面蒸发增加如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回答 1415 题。- 4 -14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

    5、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15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大气污染 区域规划 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水文地质A B C D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 1618 题。16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 ,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降水 气温 地形 植被A B C D17红水河和黑龙江航运量均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降水 气温 B地形 气温 C地形 降水 D资源 地形18下列不符

    6、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5 -A大量开垦坡地,发展种植业 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 166.48 万 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 1920 题。表一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 km2)荒漠化土地总量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111.32 2.35 4.31 50.54 54.12表二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 km2)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12.53 83.93 5.24 9.39819.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

    7、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20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 2122 题。2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 6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2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图表

    8、示中国的大庆油田、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杜玛兹油田和土库曼斯坦的古姆达格油田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比值为“1”时,即达到“巅峰时刻”)。读图回答 2324 题。23图示曲线反映了 ( )。A古姆达格油田开采时间最早 B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C罗马什金油田储油量最大 D杜玛兹油田的开采率最高24有关石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油田B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大于消费量C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石油价格D中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9、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 2527 题。- 7 -25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26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 世纪 90 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27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

    10、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2829 题。28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29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下图为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据此回答下题。30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从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D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

    11、上升二、综合题(40 分)31、 (15 分)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1 600 - 8 -mm 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图 1)。材料二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图 2)。材料三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图 3)。(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等。 (3 分)(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 (2 分)(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 ) (2 分)- 9 -A植物

    12、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4 分)(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4 分)32、 (15 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4 分)(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6 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13、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5 分)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33、 (10 分)阅读材料及“七城会”吉祥物“鄱鄱”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七城会”吉祥物取名,表示庆祝本届盛会在美丽的鄱阳湖畔南昌举行,体现本届运动会是公平公正、纯洁和平、吉祥向上的盛会,并祝愿全国城市生活和体育事业繁荣昌盛。材料二 “七城会”:主题口号“红色英雄城,绿色七城会” 。在南昌举办“七城会”也体现出“共和国体育回故乡”的深刻含义,因为“红色故都”瑞金曾举办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届体育运动会。- 1

    14、0 -(1)在“七城会”期间,江西省的“红色旅游”对本省经济的积极作用有哪些?(6 分)(2)若有外国游客离开南昌前往上海再取道京沪线从北京回国,京沪线沿途经过的世界遗产地有哪些?(4 分)- 11 -高二地 理 试 题 答 案1.D 2.C 3.B 4.A 5.A 6.C 7.B 8. A 9.C 10.D 11.A 12.B 13. A 14.A 15. D 16.C 17.B 18.A 19.C 20.D 21.D 22.B23.B 24.D 25.A 26.D 27.A 28.B 29.C 30.D31、 (1)水资源(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2)旱地 增大 (3)

    15、BCD(4)自然因素: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条件;植被状况。(5)治理对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32、 (1)(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4 分)(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6 分)(3)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1 分)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16、;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4 分)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1 分)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4 分)(选其中一种观点,并提供论据即可)33、(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地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兴旺,并带动电信、饮食服务业、商业、文教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本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增加收入。为国家和本地区创汇、创税、回笼货币。发展旅游业赚取外汇,弥补贸易逆差,增加税收收入,通过向旅游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旅游服务,可以回笼大量资金。(2)苏州古典园林;南京明孝陵;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泰山。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30120.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