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滨州真题演练考点一 秦帝国的兴亡命题角度 秦灭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2016滨州中考)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2018滨州中考节选)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 000
2、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3(2017滨州中考节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考点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命题角度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和作用24(2018滨州中考
3、节选)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 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考点三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命题角度 张骞通西域、西域
4、都护、丝绸之路5(2017滨州中考)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6(2016滨州中考)下图所示的这条古代商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沟通了历史与未来。西汉时期为开辟这条商路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张骞 B.卫青 C蒙恬 D霍去病考点四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命题角度 造纸术、医学与数学的成就、宗教与史学7(2018滨州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
5、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B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D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参考答案1D 【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秦,虽死犹存”的含义。秦虽然二世而亡,但是它确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 D 项。2(1)秦始皇(或嬴政)。【解析】 第(1)题考查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秦始皇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第一个封建王朝。3(1)统一了六国,于公元前 221 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
6、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回答其中四点即可)【解析】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秦始皇的贡献,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4(1)政治: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措施回答。5B 【解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发展起来。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再到欧洲。因此,B 项符合题意。6A 【解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开通。观察图片可知,该商路的起点是长安,途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远达大秦。据此可判断其为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 A 项。7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A、C、D 表述均符合史实。被尊称为“医圣”的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B 表述错误,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