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 名著阅读,1.2018北京第14题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长篇小说,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答案】示例: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无限收获,开启智慧的大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我学会了面对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只要善于转换思路,借助他人力量就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关羽单刀赴会,运用勇气和计谋成功脱险,让我明白处事不惊也是一种智慧。,【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题干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
2、言通顺、有条理。,2.2017北京第2(1)题 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1分)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解析】本题考查形式新颖,但难度不大。通过审读题干,可确定该题考查文学常识。提示语中提到了骆驼祥子,看到这一点,即可判断出为老舍故居。,【答案】老舍故居,3.2017北京第8题 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下
3、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链接材料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4、【答案】示例:上联中提到“择朋友”,就是要选择朋友,比如链接材料中提到“无友不如己者”,孔子认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选择朋友,选择有益于自己的朋友,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 下联中提到“慎言语”,要求说话谨慎,比如链接材料提到“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认为做人说话要谨慎。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与人交往中要谨言慎语,说正确的话,说合适的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要注意审题,分别从上联和下联中选择一个方面,然后以链接材料中具体的语录为例来谈自己对这两方面的认识。上联中提到了“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四个方面;下联中提到“慎言语、守礼法、远
5、小人、亲君子”四个方面,学生可从中分别提取。其次,材料讲“忠信、择友”;材料讲“礼”;材料讲“孝”;材料讲“为政”;材料讲“礼”;材料讲“言行”。最后在对联和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材料对应上联的“择朋友”,材料、材料对应下联的“守礼法”,材料对应上联“别尊卑”,材料可以对应上联的“别尊卑”,或者下联“无愧于心”,材料对应下联“慎言语”。结合所学知识谈出自己的理解即可。,4.2017北京第9题 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记述了鲁滨孙在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的孤岛上的生活经历。他能够在孤岛上艰难地生存28年,靠的是 (限4个字以内),这从_ (限20个字以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来。你由此得到的启示是 _ (限20
6、个字以内)。(3分),顽强意志,鲁滨孙靠自己的双手建造营地,找粮食和水,要向鲁滨孙学习,遇到问题不放弃,坚强面对,【解析】这道题考查鲁滨孙漂流记,重点考查人物及能体现人物特征的相应情节。要特别注意的是字数的限制。,5.2017北京第10题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人物。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分),【答案】示例一:三国演义中,刘备是蜀国团队的中心人物,他心系黎民,胸怀天下,广布仁义,使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
7、忠等文武忠臣聚集左右,赢得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示例二:西游记中,唐僧是师徒四人的中心,他虽然个性懦弱,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在去往西天的路上,妖怪百出、凶险不断,金钱、美女、王位的诱惑层出不穷,在这些面前,唐僧平静面对,凭借其坚定的信念带领四个比他厉害百倍的徒弟取得真经。,【解析】本题考查对三大名著中人物关系的理解,名著中的中心人物比较容易确定,他们的中心作用则需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比如刘备带领团队奠定蜀国基业;宋江带领绿林豪杰聚义梁山,接受诏安;唐僧带领徒弟们经历磨难,取得真经。,6.2016北京第11题 下面是论语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学习的,有论述治国之道的,也有论述其他
8、内容的。请你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只填序号)(2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述学习的语录:_ 论述治国之道的语录:_,【解析】 本题考查对儒家传统经
9、典论语中重点句子的基本理解,难度系数较低。,7.2016北京第12题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 ,又如 中的 。(3分),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解析】本题考查了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主要人物和主要篇目,难度系数较低。,8.2016北京第13题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问题。(5分),(1)连环画讲述的是鹦鹉螺号潜艇在前往南极路上的一次遇险经历。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当破冰遇到困难时,尼摩船长想到的解决办法是 。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尼摩船长拯救鹦
10、鹉螺号或他人生命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在遇到_ 的险情时,尼摩船长 ,化险为夷。(3分) (2)根据前8幅画的内容,为第9幅画补写一句话。(2分),【答案】 (2)示例:大家探出头呼吸到新鲜空气,舱内的空气补充满,舱里的人醒过来,关上舱盖。,【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相关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这里是围绕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潜水艇发生的故事展开的。第(1)题小题除了写土著人事件,我们还可以写遇到巨型章鱼时船长挺身而出救了尼德兰的故事情节。,用热水浇,同时不断凿冰,土著人袭击潜艇,给船身充电吓跑土著人,9.2015北京第13题节选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问题。(3分)
11、,(1)连环画中有一幅是通过司马懿的专注神情来表现诸葛亮的临危不乱,这幅画是第 幅。 (1分) (2)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临危不乱,使用_的计谋吓退了司马懿,化险为夷。同样能表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比如 。 (2分),8,空城,草船借箭,【解析】诸葛亮的空城计大家都不陌生,但这道题的重点不在于情节而是细节。比如第(1)题要求我们找出通过司马懿的专注神情来表现诸葛亮的临危不乱的图,这里要注意去连环画中找司马懿的特写。第(2)题的细节在于第一空后已有“的计谋”二字,我们在填空时若写“空城计”,则语义重复。,10.2015北京第14题 小说红岩塑造了众多革命
12、烈士的形象。下面三个语段分别写到三位烈士在与敌人面对面斗争时说出的话,表现了他们宁死不屈、甘为崇高理想献身的高尚品质。请你从每个语段后面的括号中选择一位烈士的名字,分别填写在横线处。(3分)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高声说道:“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成岗 刘思扬) 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 凛然说道:“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江雪琴 李青竹) 革命烈士 在英勇就义前毅然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
13、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许云峰 齐晓轩),成岗,江雪琴,许云峰,【解析】以连环画(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名著中的一些经典情节展示出来,形式很新颖,但是题目设置难度不大。,11.2014北京第8题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5分),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 。连环画讲述的是的情节,反映出了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 的主题。,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官逼民反,【解析】以连环画(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名著中的一些经典情节展示出来,形式很新颖,但是题目设置难度不大。,【考情总结】,1.考查形式:2018年“
14、名著阅读”列为第三大题单独考查,5分。中考“名著阅读”考查形式主要是填空题、重点内容简答题、名著情节简答题、人物形象简答题、理解感悟题。2.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多样化,从基本的常识到内容、主题、细节、感悟都有考查,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阅读,而且有的篇目需要精读细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能阐发自己的看法。3.命题趋势: 2019年中考名著阅读题,将从考查多种内容向考查单项内容转变,从考查识记、理解转向考查理解鉴赏,从题型看,从多种题型向单一题型转变,从选择、填空、理解简答题,转向理解鉴赏题。4.备考方向:按照2019年北京市中考说明规定的名著阅读考查范围备考,熟记作者、作品名,深入理解名著内容、
15、情节、人物形象、作者名言等,加强复习,掌握审题要领和答题技巧。,【真题定位】 2017年第2题,2016年第12题,2015年第13、14题,2014年第8题。,技法精讲,考点1 常识、人物及形象,1.熟记中考说明规定考查的名著作者、篇名。2.掌握各部名著中主要人物和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3.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思想感情有正确的认识、理解、评价。,针对训练,1.2018西城区一模 小刘同学在读西游记原著前,认为孙悟空是个神通广大的猴子;读完整本西游记,他发现孙悟空不仅神通广大,而且重情重义。比如孙悟空被师父误解而逐出师门,当师父遇难,他还是回到师父身边,降伏妖怪,护送师父西天取经。你在阅读名
16、著前后,对某一文学形象产生过怎样不同的认识?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产生新认识的过程。(100字左右)(3分),【答案】示例:在阅读水浒传之前,鲁智深在我印象中就是一个莽撞无礼的粗汉。在阅读原著之后,才知道他粗鲁的性格中还有精细的一面。如“拳打镇关西”之前,他考虑到金氏父女不好脱身,就在客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等他们走远了,才去找郑屠算账。,【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和对作品情节的理解,试题要求考生以阅读西游记后对孙悟空形象性格的认识的改变为示例,另外选一部小说谈对这部作品主要人物形象或重要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对相关情节的理解。,2.2018海淀区二模 相对于中心人物而言,文学作品中还活跃着
17、许许多多个性鲜明、颇具特色的次要人物,他们或衬托主要人物,或推动情节的发展。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这样的人物,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100字左右) (5分),【答案】示例一:周瑜是三国演义中智勇双全的人物,但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之中,总被诸葛亮占上风。如设计刁难诸葛亮,却被对方用草船借箭轻易化解。作品正是以才华出众的周瑜来衬托诸葛亮的“智绝”形象。 示例二:骆驼祥子中,孙侦探欺负弱小、阴险狡诈的特征十分典型。他谎称祥子串通乱党,需要花钱疏通以免除罪罚,将祥子辛苦积攒的买车钱骗走。孙侦探的欺骗,使祥子买车的希望破灭,导致祥子再次回到车厂。因此孙侦探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解析】本
18、题考查“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这样的人物,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这样的人物不是主要人物,而是“文学作品中还活跃着许许多多个性鲜明、颇具特色的次要人物”,这是答题的关键和主要得分点。,【真题定位】 2017年第9题,2016年第11、13题,2015年第13题。,技法精讲,考点2 内容主题、情节细节,1.熟记、理解、感悟2019年中考说明规定考查范围内的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比如,2017年第9题考查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和情节启示,需要熟读名著,对名著的内容和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2.解答名著连环画试题,要依据试题要求,在读懂连环画的基础上,结合名著内容理解,找到答题点,提炼出正确答案。
19、,针对训练,1.2018福建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他(孙行者)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 (西游记) 孙行者为什么推倒人参果树?最后又怎样救活了人参果树?请简述。,【答案】偷吃人参果后无法忍受仙童骂毁;请观音菩萨施法救活。,【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重点情节的识记能力。这句话出自第二十五回“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骂毁。就狠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把条金箍棒揝了又揝”由此可得出孙行者推倒人参果树的原因。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中讲到“菩萨将杨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行者手心里画了一道
20、起死回生的符字”即可知答案。,2.鲁滨孙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分别是_国的 和 国的 。小说中鲁滨孙和尼摩船长都有着_的性格特点。分别在 和_ 的内容中得到体现。(2分),英,笛福,法,凡尔纳,坚忍,挖掘沟渠,冲破冰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容主题、情节细节、作家作品,涉及的知识点多,首先要读懂试题的全部内容,然后逐题解答,试题涉及的内容较多,答题时要对号入座,不能张冠李戴,要针对性强,依据试题要求逐一答题。,【真题定位】 2018年第14题,2017年第8题,2015年第13题。,技法精讲,考点3 理解、感悟、启示,1.首先正确理解试题内容,看准试题要求的答题重点,理解什么内容,感悟了什么
21、,受到什么启示。2.然后对照试题的题干答题,比如,2018年第14题要求理解托尔斯泰所说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应紧扣这句话理解和感悟。,针对训练,2018河南 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1)悟彻菩提真妙理 (2)尸魔三戏唐三藏,【答案】(1)故事情节: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艺,悟得祖师敲他三下的暗示,半夜跪在祖师榻前求学长生之道。后来祖师传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的口诀,他自悟自修学成之后返回花果山。极真之理:求学之道,名师引路不可少,个人领悟和勤学更重要。 (2)故事情节: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化成美丽的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了。极真之理:坏人无论如何伪装,最终都会被识破,得到应有的惩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记忆与理解能力。如“悟彻菩提真妙理”是西游记第二回,讲的是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艺的故事。表述的时候注意说清楚“谁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探究其中真理的时候,注意把握细节,孙悟空领悟了祖师敲他三下的暗示,才有后来的学艺,并刻苦练习,学会了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