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政治第三单元国情与责任考点31科教兴国与创新课件20190112290.pptx

    • 资源ID:966322       资源大小:328.3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政治第三单元国情与责任考点31科教兴国与创新课件20190112290.pptx

    1、考点31 科教兴国与创新,20132015年江西省中考试题统计与命题展望,1.我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现状如何? (1)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2)差距: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科技人才缺乏。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事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劳动者的整体文化素质还不高。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科学

    2、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必然产生巨大影响。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1)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教

    3、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4.怎样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

    4、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创新的意义是什么?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3)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6.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5、、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 (3)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增强科技投入,完善科学研究设施。 7.青少年应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 (1)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想,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坚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8.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扎实

    6、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较强的法制意识等。,误区警示 误区一: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很多重大科技成果,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分析: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某些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误区二:从一定意义上说,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分析:该说法错误。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

    7、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观点提炼 1.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科技人才缺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4.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6.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例1,例2,解题指导,(多选)20

    8、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成功。该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它的试飞成功,对推进我国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我国在某些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 C.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已居发达国家行列 D.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又迈出新的一步 解析:A、B、D三项符合题意。C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答案:ABD,例1,例2,解题指导,(2015湖南郴州)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2014年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

    9、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材料二:2014年9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二中的“大众创业”反映了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2)我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3)在这个鼓励创业和创新的时代,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如何做?,例1,例2,解题指导,解析:第(1)问,注意“富民政策”这一关键信息。第(2)问,可联系科技、经济建设、四个尊重

    10、、非公有制经济、科教兴国等知识。第(3)问,只要结合实际,从学习、理想、责任、创新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3)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注重实践,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身边做起,积极参加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11、例1,例2,解题指导,材料分析说明题解题四步法 一、先看问题。仔细阅读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明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二、读材料。仔细阅读材料,领会材料的关键内容,知道材料涉及哪些方面,为下一步回归教材作好铺垫。三、回归教材找依据。搜索那些与设问相关的教材知识,选定该问题、材料与教材中的哪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或时事政策有关联。可用有关联的知识点解答问题。四、紧扣题意作解答。在答题时,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一般来说,先答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再用给出的材料加以说明,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本课结束 谢谢观看,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政治第三单元国情与责任考点31科教兴国与创新课件20190112290.pptx)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