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项二 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典 题 训 练|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G2-2 所示,分别将 100 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对所得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 G2-2A.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 30 g 溶质B.甲、乙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C.溶剂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2.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G2-3 中 A,加热到 50 时现象如图 B,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C。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 G2-3A.图 C 中 N 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B.图
2、 A 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30 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图 B 中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如图 G2-4 是常见固体物质 A、B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 G2-4A.t1 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B.将 140 g A 物质的 b 点溶液变饱和,可以加入 40 g A 物质C.t2 时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AB2D.若将 d 点 A、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 ,溶质的质量分数:BA4.在 0 时,配成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都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如图 G2-5A 所示。将烧杯中的水持续升温,
3、固体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 B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G2-5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B.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等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溶液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如图 G2-6 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G2-6A.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B.t3 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t3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D.t1 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
4、变成饱和溶液6.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氢氧化钠 碳酸钠20 40 20 40 水 109 g 129 g 21.8 g 49 g酒精 17.3 g 40 g 不溶 不溶3图 G2-7(1)图 G2-7 的图像表示 (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 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3)40 时,若将 50 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 g 水和 100 g 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再将 CO2通入所得NaOH 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
5、现象为 。 7.如图 G2-8 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图 G2-8(1)t1 时,10 g 水中分别溶解 A、B 达饱和,溶解溶质较多的是 。 (2)当 A 中混有少量 B 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 A;若 C 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 C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10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 A 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此时 A 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8.图 G2-9 甲是小明在 20 时进行的系列实验示意图,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乙是 NaCl、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 G2
6、-9(1)20 时,KNO 3的溶解度 S= ;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0 时,饱和 NaCl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与饱和溶液 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的大小关系是 1 (填“” “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质质量乙的溶质质量,甲的溶剂质量A,故溶质质量分数5BA,正确。4.D5.C 解析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取混有少量甲的乙,故 A 错误;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如果都为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指明是否饱和,故 B 错误; t3降到 t
7、1时,甲的溶解度变化比乙大,两者溶液质量又相等,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故 C 正确;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等方法转变成饱和溶液,故 D 错误。6.(1)氢氧化钠 (2)大于 (3)酒精 出现浑浊解析 (1)20 时,碳酸钠在酒精中不溶 ,即溶解度为零 ,所以图像表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3)40 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129 g,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 40 g,所以将 50 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 g 水和 100 g 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酒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40 时,碳酸钠在酒精中不溶,所以将 CO2通入所得Na
8、OH 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出现浑浊。7.(1)B (2)降温结晶 变小 (3)10%解析 (1)t1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故 10 g 水分别溶解 A、B 达到饱和时,B 溶质溶解的较多。(2)A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 中混有少量 B 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生石灰为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 C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可与水反应,溶剂质量减少,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会相应减少。(3) t1时,A 的溶解度为 40 g,此时 A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10%,故把 100 g
9、质量分数为 10%的 A 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此时 A 溶液的质量分数仍是10%。8.(1)31.6 g 饱和 (2) (3)b (4)降温结晶解析 (2)氯化钠 20 时溶解度为 36 g,5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不大 ;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85.5 g,在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所以,50 时,饱和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小于饱和溶解度100 +溶解度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4)KNO 3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NaCl 可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加入适量水
10、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KNO 3。9.(1)50%(2)C(3)160 降低温度至 40 以下解析 (1)A 点时,溶液质量为 100 g,可知 50 g 水中溶解了 50 g M 物质,该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2)A 点时,50 g 水中溶解了 50 g 溶质,还剩余 30 g 未溶解,溶液是饱和溶液; B 点时,80 g 溶质恰好完全溶解在 50 g6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由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饱和溶液从 40 升高到 60 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所以, C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3)40 时,50 g 水中溶解 80 g M 物质达饱和,可知,该温度下,100 g 水中溶解 160 g M 物质达饱和,所以,40 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 160 g;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 C 点对应的溶液中获得 M 晶体,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当温度降低至 40 以下时,有晶体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