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周末培优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8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是示波管的工作原理图:电子经电场加速后垂直于偏转电场方向射入偏转电场,若加速电压为 ,偏转电压为 ,偏转电场的极板长度与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 和 , 为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发生的偏转距离取“单位偏转电压引起的偏转距离”来描述示波管的灵敏度,即 (该比值越大则灵敏度越高),则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A增大 B增大C减小 D减小【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经加速电场后的速度为 v,则根据动能定理: ,所以电子进入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大小为, ,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后的偏转的位移为,所以示波管的灵敏度 ,所以要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可以
2、增大 L,减小 d 和减小 U1,故 D 正确,ABC 错误。在建筑物顶部装有竖直的避雷针,当带正电的云层接近避雷针并放电时,避雷针中A不会形成电流B会形成电流,方向向下2C会形成电流,方向向上D会形成电流,方向不定如图所示为空腔球形导体(不带电),现将一个带正电的小金属球放入腔内,静电平衡时,图中 A、 B、 C 三点的电场强度 E 和电势 的关系是ABCD两个较大的平行板 A、 B 相距为 d,分别接在电压为 U 的电源正负极上,开关 S 闭合时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油滴恰好静止在两板之间,如图所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两板非常缓慢地水平错开一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油滴将向
3、上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B油滴将下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C油滴静止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D油滴静止不动,电流计中无电流流过将三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微粒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由 P 点射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已知上板带正电,下板接地,三个微粒分别落在图中 A、 B、 C 三点,不计其重力作用,则 3A三个微粒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B三个微粒所带电荷量相同C三个微粒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 FAEkBEkA(2018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如图所示,水平金属板 A、 B 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带电油滴处于静止状态现将 B 板右端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两金
4、属板表面仍均为等势面,则该油滴A仍然保持静止B竖直向下运动C向左下方运动D向右下方运动( 2018云 南 省 建 水 县 第 六 中 学 高 二 期 中 ) 如 图 是 示 波 器 工 作 原 理 的 示 意 图 , 电 子 经 电压 U1从 静 止 加 速 后 垂 直 进 入 偏 转 电 场 , 偏 转 电 场 的 电 压 为 U2, 两 极 板 间 距 为 d, 极 板 长 度 为 L, 电 子 的 质 量 为 m, 电 荷 量 为 e。 求 :(1)电子经电压 U1加速后的速度;(2)电子离开偏转电场 U2时沿垂直极板方向偏移的距离;(3)电子离开偏转电场 U2时的动能。【参考答案】4由
5、于 A 处电场线较密, B 处电场线较疏, C 处场强为零,则 。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整个空腔球形导体是一个等势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分析可知电势关系是 ,D 正确。粒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满足 x=v0t ,得运动时间有 ,因为 xAxBxC ,所以 tAtBtC ,所以 A 错误;因为微粒在 y 轴方向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得: ,又因为 yA=yB=yC, tAtBtC ,所以 aAWBWA ,据 W=EkEk0 ,由于初动能相同所以有三个微粒到达下板时的动能关系是 EkCEkBEkA ,故 D 正确。【名师点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问题,首先要正确的对带
6、电粒子在这两种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确定粒子的运动类型。解决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电场的类型的题,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此类型的题要注意是否要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原则是:除有说明或暗示外,对基本粒子(例如电子,质子、 粒子、离子等),一般不考虑重力;对带点微粒(如液滴、油滴、小球、尘埃等),一般要考虑重力。D 本题考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及电荷受力运动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两极板平行时带电粒子处于平衡状态,则重力等于电场力,当下极板旋转时,板间距离增大场强减小,电场力小于重力;由于电场线垂直于金属板表面,所以电荷处的电场线如图所示,所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偏向右下方,故粒子向右下方运动,选项 D 正确。【名师点睛】本题以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为背景考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及电荷受力运动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电场线与导体表面相垂直的特点,B 板右端向下,所以电场线发生弯曲,电场力方向改变。(1) (2) (3)(1)电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时,由动能定理可得:6(3)对于偏转过程,由动能定理:联立解得:【点睛】本题是带电粒子先加速后偏转问题,电场中加速根据动能定理求解获得的速度、偏转电场中类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是运动的分解和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