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每日一题每周一测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954190       资源大小:42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每日一题每周一测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1、1每周一测1关于人性的问题是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战国时期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其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得到提升。该代表人物最可能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A封邦建国B确立皇帝制度C置“三公” “九卿”D全国郡县化3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学说的一个胜利。”这里,“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A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B儒法合一、外儒

    2、内法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D儒家不在强调“民本”思想4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5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指出:“郡县之弊已极,症结在于其专在上。 ”他在日知录2中明确地宣称自己撰写的目的是“意在拨乱涤污,待一治于后王” 。上述材料说明顾炎武A抨击君主专制B反对贪污腐败C经世致用的思想特点D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追求6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思想界出现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可以说思想界比较活跃。其原因

    3、是A民主政治的繁盛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人才辈出D基督教神学的压抑7孔子创立的儒学重视伦理道德,对后世的家训乡约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 ,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 ,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材料二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

    4、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三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3(2)据材料二,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三,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

    5、,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 ,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

    6、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之间的主要差异。(3)根据

    7、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41【答案】D【解析】孔子主张“仁”和“礼”,而且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学说的代表,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主张人性善,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C 不符合题意,排除;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故 D 正确。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韩非子的思想。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指的是政事分给地方官员来做,大权

    8、集中在中央。圣明的君主独掌大权,四方的官员都来效力。封邦建国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排除 A 项;确立皇帝制度、设置三公九卿和郡县制都体现了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但最先设置的是皇帝制度,故排除 C、D 项,故选 B。3【答案】A4【答案】A【解析】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 A 正确;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淆儒家与道家思想,故 B 错误;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

    9、具,故 C 错误;本题阐述的是儒5家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 D 错误。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意在拨乱涤污,待一治于后王”来看,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是经世致用,解决现实问题。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顾炎武并非代表资产阶级,排除 D 项。6【答案】A【解析】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思想界比较活跃的原因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答案为 A 项。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 B 项;人才辈出是思想界比较活跃的结果,排除 C 项;当时基督教尚未产生,排除 D 项。7 【答案】 (1)

    10、主张:重建礼制社会;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人人都践行周礼。背景:礼乐传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思想活跃。(2)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 ;实施仁政。(3)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8 【答案】 (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 ,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等。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走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等。6(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

    11、;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3)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之间的差异,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 ,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每日一题每周一测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