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宁夏银川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953340       资源大小:97.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宁夏银川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1、1银川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高二期末试卷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苹果的傲慢态度会受到市场的报复周俊生今年是 iPhone 诞生 10 周年,在全球消费者中享有盛誉的苹果公司于 9 月 12 日向全球发布 iPhone X 等新产品。但是,与几年前 iPhone 新产品发布时引发热烈追捧不一样,iPhone X 高达 8388 元的起售价备受吐槽。苹果公司还被多家律师事务所举报涉嫌垄断。国家工商总局已经表态关注此事,正对举报内容进行评估审查。中国的一些企业指控苹果涉嫌垄断,在此次苹果新品面市前即已出现。日前,国内已有 80 余家软件开发者和开发

    2、商委托两家律师事务所集中举报苹果。举报内容集中在苹果将App 直接下架。由于苹果应用商店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交易实体,因此开发者缺乏维权途径。律师事务所据此认为,这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垄断行为,理应受到制裁。垄断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则,因此一直是我国市场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情况来看,它确实产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后果,尽管如此,认为苹果已经实现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还缺乏足够理由。按照我国的反垄断法,对于垄断的定义有三种情况:一是经营者之间达成垄断协议,二是单个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其中,与苹果的上述行为对得上号的只能是滥用市场支配

    3、地位。但问题在于,按照反垄断法,一个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要占有市场份额的一半或以上才有可能,而苹果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还不足 20%,未取得对中国市场的支配地位,因此不宜认定其对中国市场构成垄断。但是,苹果单方面下架 App 的行为确实损害了消费者的实际利益,而对这种行为,消费者其实是有选择权的,他们可以弃用苹果,改用其他能够兼容国内软件的同类产品。就目前来说,在苹果远未占领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消费者拥有对 iPhone 产品的足够选择权,仅凭这一条,就完全可以对苹果形成反制。因此,苹果这种将 App 下架的行为显得十分粗暴,也十分愚蠢,它固然损害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利益,但最终却会使自己丧

    4、失掉中国消2费者对它的信任。苹果以创新精神著称,它的智能手机系列与应用商店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同。但是,苹果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了一个封闭式系统,看上去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却把企业和丰富的市场需求割裂开来。如果它的产品辐射能力足够强大,就很容易造成市场垄断,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干预。而如果它无视消费者的需求,以傲慢的态度对待市场,最终就会受到市场的报复。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消费者对类似苹果之类的进口产品抱有好感,这本是苹果应该珍视的“软实力” 。苹果理应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地改进产品,而不是简单地将消费者的合理诉求拒之门外,这也违背了它一贯奉行的创新精神。苹果这种对市场的傲慢正在损毁其在中国

    5、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恐怕得不偿失。苹果在乔布斯时代的创新精神使这家曾经陷入困境的企业脱颖而出,这种奋发精神仍然值得中国企业学习。近年来,在与苹果的竞争中,中国软件开发商的表现并不差,国产品牌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的信任,这也是苹果难以在中国市场上形成垄断的一个重要原因。苹果如果不改变这种傲慢态度,不向中国市场谦卑低头,那么终有一天会败在锐意创新的中国企业手下,失去中国市场。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2017 年 9 月 21 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几年前,iPhone 新产品发布时总会引发热烈追捧;如今,iPhoneX 发布后各方面却备受吐槽。B. 在此次苹果新

    6、品面市之时,中国的一些企业就已经委托律师事务所指控苹果垄断。C. 指控苹果的开发者缺乏维权途径,因为苹果应用商店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交易实体。D. 作者认为,苹果将 App 下架的行为已经构成垄断,理应受到制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苹果经营者之间并未达成垄断协议,因此它并未对中国市场构成垄断。B. 苹果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不足以取得支配地位,也就无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因此它并未对中国市场构成垄断。C. 苹果未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因此它并未对中国市场构成垄断。D. 苹果虽然损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利益,但它以创新精神著称,得到了消费者

    7、认同,因此它并未对中国市场构成垄断。3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苹果产品的封闭式系统,看似保护了苹果的利益,实则割裂了与市场需求的关系。B. 苹果的产品辐射能力若是足够强大,就能在中国形成市场垄断,如此,市场监管部门就将对其进行干预。C. 虽然苹果的创新、奋发精神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但它对待中国市场的傲慢态度却为我们所不耻。D. 苹果如果改变傲慢的态度,向中国市场谦卑地低头,那么它将会可能继续在中国市场上立足。【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8、 A 项, “各方面却备受吐槽”错误,原文第一段说“ iPhoneX 高达 8388 元的起售价备受吐槽” ,并不是“各方面” ;B 项, “新品面市之时” “指控苹果垄断”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开头的说法,选项中“面市之时”应为“面市之前” ;“指控苹果垄断”的说法也欠妥,应为“指控苹果涉嫌垄断” ;D 项, “作者认为”根据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选项内容是“律师事务所”的看法,而非作者的看法。故选C。【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

    9、论证的方法。题中 D 项, “但它以创新精神著称,得到了消费者认同,因此它并未对中国市场构成垄断”错误,选项说法不属于垄断定义的三种情况。故选 D。【3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B 项, “就能在中国形成市场垄断”的说法不妥,原文只是说“容易造成市场垄断 ” 。故选 B。【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

    10、的观点和作者的观4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君子留路顾文显白掌柜不甘陪着老东家张汉中一伙在山谷里冻死,扔下句“对不住了”便率领他那十余人扬长而去。被丢下的老东家站在雪地里木了半天,最后长叹一声。管家一直陪在身后,他小心翼翼地问:“东家,那小子会不会”“人都剩下一口气了,咱有工夫考究他的来历吗?”管家只能闭严了嘴。进入峡谷,商队发现了那个躺在雪地的后生,小伙子棉衣刮得破烂不堪,人冻得只剩下了一口气。老东家立即吩咐搭帐篷,救这后生。可这峡谷人称“夺命峡” ,一旦天气变化,迷失在这里丧生的商旅不计其数,所以,本来是靠张汉中部众庇护的白掌柜,知道人

    11、力难抵天灾,不想冤死在此,才与老东家分道扬镳的。为救那后生,商队滞留在峡谷中一天半。老天照顾,当夜天气转晴,一行人有惊无险。后生可以裹上兽皮绑在马上,跟随商队走出峡谷。后生自称叫王冲,关内平民,去长白山探亲,遇胡子抢光钱财,又碰上一只不知名的野兽,被困在树上,后来一只虎把野兽咬死叼走,可他已冻得没了知觉,从树上掉了下来如不是老东家相救,他不葬身兽腹,也必冻死山谷。王冲跪倒在地:“如老伯不弃,请收我为义子。冲儿不争名分,不抢财产,只求陪义父百年后,我再次四海为家。 ”管家道:“东家,收义子之事体大,要徐徐观察,人心叵测呀。 ”“照我说的做,老夫深信此儿绝不负我。 ”天气时好时坏,路经一个集市时,

    12、张汉中在一堆乞丐里看到了衣衫破烂的白掌柜,正伸手向行人乞讨。原来他遇上强盗,财物被劫掠一空,还死了好几个弟兄。白掌柜不敢回家,赔不起人命钱哪,只好在这儿流浪。张汉中让管家取了些银子,安抚白掌柜:“回家休养生息,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的。”管家不解:“要紧关头,他不管不顾,这样的人,怎么可交?供他一饭就是开恩了,为5何给他银子?”“君子留路后来走。 ”张汉中脸色严肃起来, “我得谢谢他先行离开,把悍匪喂饱了。假如他跟咱一起走,会怎么样?匪徒们打不着食是不会退出埋伏的,你不懂这个?”商队出得山海关,货物出手,得知关东下了百年不遇的大雪,道路不通,只好滞留在济南。张汉中拈着稀疏的胡须,望着大明湖水发呆

    13、。人吃马喂耗下去,若是能跑一趟徐州,赚些银子也好。但沿途闹匪患呢,商队没有敢走的。“冲儿有办法。 ”王冲说, “我熟悉这一路地理,知道哪些地方路险,人却平安。 ”“信你一回?我这可是五六十条人命呢。 ”“父亲在夺命谷已为冲儿赌上一回了,冲儿知道。 ”老东家力排众议,决然跑了一趟徐州。王冲说商队走大路,便走大路;说商队走小路,便走小路。一路上听到逃难的人叫苦连天,都说匪徒如何如何厉害凶狠,可张汉中的商队一路畅通。缺少了同行,他这一次赚得盆满钵满,伙计们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奖赏。返程的商队走出夺命谷。王冲从贴身处拆出一张银票交给管家,说要宴请义父和同行的所有伙计,报答救命之恩和这一段相处的情谊。“还

    14、要告辞?”老东家微笑。“父亲”王冲大吃一惊, “您是如何知道的?”“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拿。 ”老东家哈哈大笑, “你活转过来不久,我就知道你的身份。你发热时,高喊过你手下的名字,不像正常百姓的名,一定是山大王。我昼夜守护在你身边,岂能不知?徐州一行,哪像是平民百姓所为,你定是跟沿途土匪有照应,你可能是摩天岭寨主黑龙的儿子。 ”“也可以说是小匪首。 ”王冲无奈地摇摇头, “父亲所言不差。20 年前,您出首县衙,带官兵剿灭山寨,杀我祖父。家父立誓定报此仇,可张家商队人手多,镖师武艺出众,几次未得手。如今家父病重,我想在他离世前安慰于他,所以,打算下山混入商队打探情况。结果真碰上了野兽,误

    15、打误撞,混入张家商队。 ”“孩子,仇不宜结。 ”张汉中叹气, “当年出手是迫不得已。你们劫掠商队,图财害命,那就公平了吗?”“父亲,不必再说。孩儿已懂得了这个道理。 ”王冲深深一躬, “我回山寨,如实禀告家父,即使不能改恶从善,也永世不与张家商队为敌。 ”6擦干老泪,张汉中目送小寨主消失在风雪中,他回头看了一眼管家,迎风高吟:“君子留路后来走!”(节选自小说月刊,2017 年 9 期,有改动)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 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以白掌柜离开老东家张汉中的情节开篇,然后再写东家救后生的事情,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 天气变化时,人们很容易迷失在“

    16、夺命峡”中丧生,而老东家张汉中为救后生滞留在峡谷中时, “当夜天气转晴,一行人有惊无险” ,颇有玄幻的色彩。C. 小说中,管家的话不多,但他对后生身份的怀疑、对东家给白掌柜银子的不解,都侧面反映出了老东家张汉中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人的君子形象。D. 王冲的身份,其实在揭晓前小说中早有暗示:在其他商队都不敢进入匪患之地时,他却敢带人去走;在去徐州的途中,逃难的人叫苦连天,但王冲却带着商队一路畅通。5. 小说题为“君子留路” ,显然老东家张汉中就是“君子” ,请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君子。6. 小说主要讲了老东家张汉中和他的义子王冲之间的故事,可文中却花了一些笔墨讲张汉中与白掌柜之间的事情,这些情节是否

    17、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4. B 5. 善良:在 ”夺命峡”里见到倒地的后生,能先不问来历不顾后果救他;自信:收义子时,管家提醒他“徐徐观察” ,他却“深信此儿绝不负我” ;明理:再次遇到白掌柜时,能认清白掌柜替他们喂饱了悍匪的事实;果断:义子欲带一行人跑一趟徐州时,众人都担心会遭遇匪患,但他却“力排众议” ,跑了徐州,赚了银子;精明:听到后生迷糊时喊过的名字,推断出该后生与土匪有关联。 6. 不多余。正好紧扣了题目“君子留路” ,印证了题旨“君子留路后来走” 。张汉中一念之善,不但救了王冲的性命,而且后来还因为王冲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利益,更消解了张家商队与王家土匪之间的恩怨。张汉中不仅

    18、给王冲留了路,而且也给白掌柜留了路。俗话说“君子留路后来走雨过天晴度春冬” ,王冲已经在张汉中遇到因难的时候帮助他雨过天晴,相信以后白掌柜也会帮助张汉中度春冬。【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B 项, “颇有玄幻的色彩”说法不正确。文中的景物只是为了渲染。故选 B。7【5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能力,要求分析老东家张汉中是怎样的一个君子,答题时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以及侧面的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人都剩下一口气了,咱有工夫考究他的

    19、来历吗?” “照我说的做,老夫深信此儿绝不负我” “我得谢谢他先行离开,把悍匪喂饱了。假如他跟咱一起走,会怎么样?匪徒们打不着食是不会退出埋伏的,你不懂这个?” “老东家力排众议,决然跑了一趟徐州”“你活转过来不久,我就知道你的身份徐州一行,哪像是平民百姓所为,你定是跟沿途土匪有照应,你可能是摩天岭寨主黑龙的儿子”概括善良、自信、明理、果断、精明等性格特征。【6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要求分析文中却花了一些笔墨讲张汉中与白掌柜之间的事情,这些情节是否多余,答题时注意分析该情节在内容和结果上的作用,从结构看

    20、,张汉中一念之善,不但救了王冲的性命,而且后来还因为王冲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利益,更消解了张家商队与王家土匪之间的恩怨,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内容看,张汉中不仅给王冲留了路,而且也给白掌柜留了路,紧扣了题目“君子留路” ,印证了题旨“君子留路后来走”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这两天一篇“外卖毁灭下一代”

    21、的爆款文章备受关注。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外卖带来的塑料袋使用的增长会破坏环境,为了保护地球,保护下一代,请远离外卖。外卖行业破坏生态环境,是一个看似正确但充满哗众取宠嫌疑的结论。使用塑料餐具会污染环境,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但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不能是消灭这个行业,而是如何减少对这类餐具的使用。但对于环保这类很有公共价值的议题,似乎“毁灭下一代”这种逻辑简单且粗暴的文章更容易动员人,大概这种议题夹杂了道德关怀,动辄斥为原罪更有吸引力。8针对这篇文章的批评中,有人反复提及这样一个常识,即环保是一个专业问题。 “毁灭下一代”这样的爆款文章,注定只是哗众取宠,而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外卖引发环境污染,绝不

    22、是坏行业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于外卖这个行业,不能用纯粹道德分析的视角去对待。(摘编自何小手对外卖的许多批评已经走偏 )材料二: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一文出现后,自省之余,人们更有必要思考,泛泛地指责外卖业能否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正如不开车不是治理雾霾的长久之计一样,在互联网外卖业改变很多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当下,要求人们不点外卖既不现实,也不合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外卖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垃圾污染不是什么新问题。那篇网文缺乏的正是对外卖与整体垃圾污染之间关联的论证。在互联网外卖发展之前,生活中大量塑料袋、塑料盒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垃圾污染。如今,外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加剧了垃圾

    23、污染,并没有科学严谨的统计。外卖的确是都市年轻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塑料制品的渠道之一,这些人同时也是互联网上的主流发声者,或许会因此夸大外卖造成的环境影响。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所有的产业,外卖导致的塑料产品需求增长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多。(摘编自毁掉下一代的不是外卖,正是那片面的环保观 )材料三: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起诉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三家外卖平台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一案。对此,饿了么公关部高级公关专家回应,重庆绿联会提交给法院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垃圾污染完全由外卖平台造成(9 月 25 日青海法制报)。有数据显示,上述三家平台日接单量 2000 万份,按照每单消

    24、耗 3 个塑料餐盒估算,日消耗塑料餐盒超过 6000 万个。数据还显示,三家平台每天所用塑料袋可覆盖 42 万平方米,相当于 59 个足球场。但外卖平台自认为现有证据不能证明污染完全由平台造成。理由之一是,餐厅打包的餐盒数量是外卖送餐餐盒量的 4 倍至 5 倍。 “4 倍至 5 倍”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双方各有看法,但有一点是很肯定的,即外卖平台必然造成一定环境污染,至于造成多少生态损害,需承担多少责任,则应由法院来认定。换言之,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9这起案件本质上就是让外卖平台来认领自己的责任。(摘编自冯海宁外卖平台污染案,意义胜过输赢 )材料四:外卖送餐企业十

    25、分关注餐具垃圾问题。日前,美团点评和饿了么纷纷开始试行“无需餐具”服务,分别在 APP 下单页面上添加了“无需餐具”选项,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用户参与“自备餐具”活动。但据了解,试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商家宁可在用餐者的口味偏好上花心思、下功夫,怕出错,比如少糖、少油、不要香菜等,但是对于放不放筷子的问题,则抱着“宁可信其要,也不信其不要”的心态。 “万一没放筷子, ”一位饭馆老板说, “客人给我差评怎么办?我还得再派人送一趟,人工成本又上来了。 ”有分析认为,在处理外卖垃圾问题上,外卖平台能起的作用有限。只有提供外卖服务的餐饮企业、一次性餐具的生产商、消费者等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各方协力,才

    26、有望改善目前外卖餐盒带来的环保难题。(摘编自外卖平台“无需餐具”选项陷尴尬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外卖毁灭下一代”的爆款文章主要意思是呼吁人们远离外卖,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进而保护地球,保护下一代。B. “外卖毁灭下一代”的爆款文章夹杂了道德关怀,用简单而粗暴的逻辑动员读者,是不可取的。C. “外卖毁灭下一代”的爆款文章只是泛泛地指责外卖行业,而未能提出真正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D. “外卖毁灭下一代”的爆款文章受到一些人的批判,主要就是因为这篇文章认为环保是一个专业问题,需要专业人士来应对。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二认为

    27、,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外卖会引起环境污染,而全盘否定外卖行业的存在。B. 都市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叫外卖,他们同时也常在互联网上活动,因此他们了解外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且有夸大该影响的可能。C. 重庆绿联会与三家外卖平台的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中,针对绿联会的指控,外卖平台完全给予了否认。10D. 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中,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通过这一案件令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才是最重要的。9.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说,在处理外卖垃圾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答案】7. D 8. C 9. 外卖平台可以加强“无需餐具”服务的推广,鼓励消费者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商家可以配合外卖平台减少

    28、一次性餐具的配发,还可以在包装外卖时规划菜品包装盒的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生产商可以试着开发出一些可食用的餐具,有利节约资源消费者可减少叫外卖的频率,多自带餐盒,甚至可以自备饭食。【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主要就是因为这篇文章认为环保是一个专业问题,需要专业人士来应对”错误,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这篇文章的批评中,有人反复提及这样一个常识,即环保是一个专业问题”的文字看, “环保是一个专业问题”是批评文章的人的提法,选项中的主因归纳说法错误。故选

    29、 D。【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C 项,“外卖平台全部给予了否认”错误,根据材料三中“外卖平台自认为现有证据不能证明污染完全由平台造成”的说法,外卖平台并未完全否认垃圾污染的事实。故选 C。【9 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日前,美团点评和饿了么纷纷开始试行无需餐具服务,分别在 APP 下单页面上添加了无需餐具选项,

    30、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用户参与自备餐具活动” “一些商家宁可在用餐者的口味偏好上花心思、下功夫,怕出错,比如少糖、少油、不要香菜等” “有分析认为,在处理外卖垃圾问题上,外卖平台能起的作用有限。只有提供外卖服务的餐饮企业、一次性餐具的生产商、消费者等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各方协力,才有望改善目前外卖餐盒带来的环保难题”提出自己的看法。11【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古代诗文阅读文言

    31、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 ”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 ”“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

    32、休士卒。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

    33、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有删改)【注】马服子:即“纸上谈兵”的赵括。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A.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B.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C.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

    34、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D.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武安君”是秦将白起的封号。 “君”是国君给臣子的一种封号。B. “应侯”即秦时名相范雎。 “侯”是仅次于“公”的第二等爵号。C. “三公”是一种尊称,并无实权。白起为秦国立下大功,秦昭王特尊称他为三公。D. “士伍”亦作“士五” ,引申指军队,这里指曾经有爵位但因为犯罪而被剥夺爵位贬为士卒的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代是一个很能揣摩人心理的人。他凭借着丰厚的礼物和巧妙的外交辞令说

    35、服了秦国丞相应侯,解除了韩、赵两国灭亡的危机。B. 白起对敌我双方形势十分了解,判断正确。秦王在派王龁率部队没能攻下邯郸后让他带兵,他不肯;再派应侯去请他,他仍称病不去。C.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刻画了白起杰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其嗜杀成性的性格缺陷,体现了史记 “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D. 居功自恃,不能正确处理与应侯的矛盾,不能顺从秦昭王是导致白起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文本流露出作者对白起悲剧结局的深沉慨叹和惋惜之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2)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答案】10.

    36、 C 11. C 12. B 13. 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地求和,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在城外攻击,战败秦军是必定无疑的。【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时间副词“良久”13不是“曰”的主语,其后应断句;动词“曰”之后应断句;“长平之战”作为话题,其后应断句;“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是 个主谓短语,其后应断句;动词短语 “坑之”后应断句;动词“死”无宾语,其后应断句。故选 C。【11 题详

    37、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 项, “三公”是我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得三个官职的合称,是官职,不是一种称呼。在秦朝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具有实权,可管理朝廷行政、军事、内务等。故选 C。【12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

    38、误,题中 B 项, “秦王在派王龁率部队没能攻下邯郸后让他带兵,他不肯;再派应侯去请他,他仍称病不去”错误,前后顺序不对,白起拒任在前,委派王龁在后。故选 B。【1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故:所以;因:趁着;无以:没有用来;绝:越过;应其内:状语后置句,在城里应战;必:必定。【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

    39、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白起,是郿地人。他善于用兵。秦国把郢地设为南郡。白起被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前 273) ,白起进攻魏,俘获了赵、魏将领,斩敌十三万人。白起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赵国两万士兵沉到黄河里。昭王四十八年(前 259)十月,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韩、赵两国十分害怕,就派苏代到秦国,献上丰厚的礼物劝说丞相应侯说:“武安君擒杀赵括了吗?”应侯回答说:“ 是。 ”苏代又问:“就要围攻邯郸吗?”应侯回答说:“是的。 ”于是苏代说:“赵国灭亡,秦王就要君临天下了,武安君当封为三公。武安君为秦国攻占夺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14边平定了楚国的鄢、郢及汉

    40、中地区,北边俘获了赵括的四十万大军,即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的功劳也超不过这些了。如果赵国灭亡,秦王君临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 而无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吗?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实也就不得不屈从了。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地求和,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 ”听了苏代这番话应侯便向秦王进言道:“秦国士兵太劳累了,请您应允韩国、赵国割地讲和,暂且让士兵们休 整一下。 ”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便讲和了。武安君得知停战消息,从此与应侯互有恶感。这一年九月,秦国曾再次派出部队,命令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武安君有病,不能出征。

    41、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打算派武安君代替王陵统率部队。武安君进言道:“邯郸委实不易攻下。而且诸侯国的救兵天天都有到达的,他们对秦国的怨恨已积存很久了。现在秦国虽然消灭了长平的赵军,可是秦军死亡的士兵也超过了一半,国内兵力空虚。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在城外攻击,战败秦军是必定无疑的。这个仗不能打。 ”秦王亲自下令,武安君不肯赴任;于是就派应侯去请他,但武安君始终推辞不肯赴任,从此称病不起。秦王只好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统率部队,没能攻下来 。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攻击秦军,秦军损失、伤亡很多。武安君有了话说:“秦国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秦王听到后,

    42、怒火中烧,强令武安君赴任,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于是就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武安君已经上路,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秦昭王与应侯以及群僚议论说:“令白起迁出咸阳,他流露的样子还不满意,不服气,有怨言。 ”秦王就派遣使 者赐给他一把剑,令他自杀。武安君拿着剑就要抹脖子时,仰天长叹道:“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过了好一会儿,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 “随即自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

    43、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15长年忽得南来鲤 ,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 “自” “常” “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B.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 ,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C.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44、描写所见景象“有日” “云冻” “江阔” “浪生” ,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D.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15. 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答案】14. C 15. 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已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解析】【14 题详解】此

    45、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 “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错误,诗人描写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故选 C。【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抒情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

    46、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长年忽得南来鲤” 16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恐有音书作急烹”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写自已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名句名篇补写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阿房宫赋中以“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47、2) 阿房宫赋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_”和“_”令人叹为观止。(5) 夜归鹿门歌中写作者以庞德公自况,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的诗句是:“_,_” 。【答案】 (1). 一肌一容 (2). 尽态极妍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人生代代无穷已 (

    48、6). 江月年年望相似 (7). 霓为衣兮风为马 (8). 虎鼓瑟兮鸾回车 (9). 岩扉松径长寂寥 (10). 惟有幽人自来去【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妍” “霓” “鸾” “扉”的写法。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提去故宫,就是去看清明上河图 ;一提去台北,就是去看翠玉白菜。如此传承,未免有买椟还珠之嫌。B. 在母校校史馆中存放的老校园照片前,习近平指着照片上一处处熟

    49、悉的建筑,追忆往事,如数家珍。17C. 驾车到二三线城市的村落里看看,到处都是空置的房地产。当年那片绿油油的田野,新鲜的空气,早已切中肯綮。D. 被誉为“学术泰斗”的钱钟书先生是个十分难得的奇才,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A 项,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B 项,如数家珍:即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C 项,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形容这位庖丁的技艺高超。后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望文生义。D 项,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增添一句话。故选 C。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当前“山寨”建筑、模仿风盛行的大背景下,使人们期待大学能够成为一股“清


    注意事项

    本文(宁夏银川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