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 12月第三次双周考试题1.正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 )A凡高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各风带中,只有中纬西风是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 C凡气流上升的气压带均不利于降水的出现 D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一般比较湿润2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压带影响地区温和多雨B丙气压带影响地区寒冷干燥CB 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A 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下图为地球局部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 3-4题。3就北半球来说,图示反映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2、 C.秋季 D.冬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控制地区多高温多雨的天气B.乙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C.丙控制地带气候多湿润特征D.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赤道低气压带右图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和降水差(甲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减去乙地各月的气温和降水)示意图,据此回答 56 题.5.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 23.5N0气压带乙甲 丙 盛行风- 2 -A.一甲、一乙 B.一甲、乙 C. 一甲、乙 D.甲、乙6. 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 C.地面状况 D.暖流多年观测表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地区 85%至 90%的冰川都在退
3、缩,严重威胁到未来数十亿人的生产生活。据此,回答 7-9题。7. 造成“第三极”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考察,人类活动 B. 探险旅游,乱扔垃圾C.厄尔尼诺,降水增多 D.温室效应,气候变暖8. 冰川退缩可能会( )A. 引起地壳运动加剧 B. 导致山地雪线下降C. 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D. 缓解气候寒冷程度9. 随着冰川退缩,当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发生变化,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地域性 D.综合性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回答 10-11题。10.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
4、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11.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某圆形区域内是由四条两两相互对称的等温线组成的图,因其极像古代的钱币,被称为古币型等温线图。下图为某陆地沿海洋流及其附近某海区古币型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3.图中由 a、b、c、d 四条等温线组成了一个古币型等温线图,a、b、c、d 四条等温线中能代表甲所在海区的是( )- 3 -Aa Bb Cc Dd
5、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成 14-15题。14.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A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15.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是除南水北调工程之外的另一个战略构想。据此,回答 16-17题。16. 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A.河流频繁改道 B. 生产用水被严重污染 C.人均水资源少 D. 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17. 北京为解决水资源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 )。人工降雨 南水
6、北调 海水淡化 建再生水厂开采地下水实行居民阶梯水价A. B. C. D.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 18-19题。18若陆地上植被破坏,则关于水循环各环节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环节变化变大 B.环节加强 C环节变化变小 D.环节减小19.可以实现图中环节的是 ( ) A未登录的台风 B跨流域调水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 20-21题. 20.关于洋流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4 -A.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中低纬海区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D.甲洋流终年受西风
7、影响,形成西风漂流2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B.能使海洋污染范围变小,污染程度减轻C.甲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D.乙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土耳其中部的卡帕多西亚以其奇特的岩石构造、岩洞和半隐居人群的历史遗迹令人神往。该地拥有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 22-23题。22.“蘑菇石”顶部和底部的岩石按成因分别属于( ) A.喷出岩、变质岩 B.侵入岩、变质岩C.喷出岩、沉积岩 D.变质岩、沉积岩2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地
8、壳抬升 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风化侵蚀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沉积风化侵蚀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 24-26 题。24.“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 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a B.b C.c D.d- 5 -25形成甲图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 波浪的侵蚀作用2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乙图中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 读右图,完成 27-28题。 27.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 侵蚀、搬运、堆积 B.
9、搬运、侵蚀、堆积C. 侵蚀、堆积、搬运 D. 堆积、搬运、侵蚀28.图中 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 瀑布 B. 洪积扇 C. 三角洲平原 D. 河漫滩平原读下图,完成 29-30题。 29.该山南坡的自然带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原因主要是( )A. 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B. 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C. 南坡相对高度大,垂直温差大D.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充足30.该山雪线分布规律与其他自然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 )A.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B. 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C. 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D. 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二.综合题(40 分)31.图 16 所示为某月 30N
10、 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是( )A.1 月 B.7 月 C.4 月 D.10 月- 6 -(2)此时上海盛行风为_风,是由图中_和_(填字母)气压中心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3)此时郑州的气候特_ 。(4) 图 中 气 压 中 心 C 形 成 的 主 要成 原 ,此时南亚的盛行风向为_风,该风的成因是由南半球的_ 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也有关。32.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 13分)(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 ;
11、甲处地貌形的形成原因 。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 作用形成,丙处的地貌类型是由 作用形成。(2)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 ,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 。(3)为了调节图中河流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围湖造田 (4)下列是水循环意义的叙述,请将 abc三项内容填写到相应的框格内。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b.海洋是陆地上“天然淡水的制造厂” c.长江不断向近海输送泥沙、无机盐类,促进近海渔场的形成。 - 7 -(5)如果在乙处修建水库,是否合理? ,理由 。(6)简述丁地貌的形成过程 。33.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请
12、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如图所示北半球是 季节,海域的洋流呈 流动(顺、逆时针方向)。(2)图中在中最有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 _处,原因是_ 。 (3)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 边界处, 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4) 洋流的名称是_ _,它对流经地区的沿岸气候有_ _ 作用。- 8 -(5)半年后,影响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 34.下面左右两图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9 分)(1)自然带和的名称分是 、 。(2)自然带到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 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 _;自然带到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 。 (3)图中和自然
13、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_ (风带名称)控制,而降水少;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_,海洋水汽很难达到,而降水少。 (4)甲、乙两图代表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其中与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 图。- 9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期(文科)第三次双周考地理答案1-5.BCDDB 6-10. ADCAC 11-15. BBBCD 16-20. CCACB 21-25.ACCCA 26-30.AACCA31.(8 分)(1)B (2)东南; A ; C ; (3)高温多雨;(4)大陆急剧增温(气温高)或海陆热力差异; 西南;东南信风 32.(13 分) (1)
14、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内力; 流水沉积(2)海陆间水循环; 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3)B ;(4)bca (5) 不合理(否);乙处有断层构造,地质构造不稳定 ,易漏水(6)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经入海口时,地势变缓,河道变宽,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33.(10 分) (1)夏季, 顺时针方向;(2)处; 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3)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4)日本暖流;增温增湿(5)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34.(9 分)(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15、3)东北信风带;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4)乙;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期(文科)第三次双周考地理答案1-5.BCDDB 6-10. ADCAC 11-15. BBBCD 16-20. CCACB 21-25.ACCCA 26-30.AACCA31.(8 分)(1)B (2)东南; A ; C ; (3)高温多雨;(4)大陆急剧增温(气温高)或海陆热力差异; 西南;东南信风 32.(13 分) (1)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内力; 流水沉积(2)海陆间水循环; 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3)B ;(4)bca (5) 不合理(否);乙处有断层构造,地质构造不稳定 ,易漏水(6)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经入海口时,地势变缓,河道变宽,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33.(10 分) (1)夏季, 顺时针方向;(2)处; 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3)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4)日本暖流;增温增湿(5)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34.(9 分)(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3)东北信风带;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4)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