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31题4练(A).docx

    • 资源ID:948438       资源大小:72.2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31题4练(A).docx

    1、1必修 31 题 4 练(A)1.(2018 重庆七校三诊,31)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某地因地制宜将废弃采矿区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预期若干年后,随着一些生物的陆续迁入,会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随着演替进行,该地生态系统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 。 (2)采用 (调査方法)调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数量来评估水质情况,而用 法调査鲤鱼种群数量;流入鲤鱼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 。 (3)该系统中黑斑娃在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2.(20

    2、18 宁夏银川一中二模,31)银川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该生态系统的建设流程如下:退田还湖、水道清淤清理地基,铺设减渗层回填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和砂石(土壤取自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河底)栽培本土水生及湿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并注水引入鲤鱼、草鱼等水生动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 。 (2)该湿地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3)此湿地生态系统岸边到湖中央的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动物,这体现出群落的 结构。其中阅海园区有鸟类 107 种,鸣翠湖

    3、园区有鸟类 97 种,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4)湿地在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3.(2018 山西运城康杰中学一模,3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生态系统,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图2 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2(1)若要维持图 1 所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则应将该装置放在温度适宜和 的地方。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其基础是 。 (2)图

    4、2 中丁对应的图 1 中的生物是 。乙和丙之间的生物学关系为 。 (3)图 2 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 (用“”格式表示)。 (4)若该生态系统中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2.0108 kJ,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据此条件能否计算出鲤鱼所获得的能量? 。说明你的理由: 。 4.(2018 四川达州二诊,31)某地区环境变化剧烈,一块弃耕多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甲、乙、丙的能量情况进行了短期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10 5 J)。请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 丙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24 5

    5、00 105 75 71.5 8.44 6 4.38(1)甲、乙、丙在该弃耕农田中肯定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的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 (填“大于或等于”或“等于”或“小于”)24 50010 5 J。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 ,演替过程中因 ,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提高。 (3)若该生态系统只有这条食物链,与调查前相比,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请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理由。3答案全解全析1. 答案 (1)次生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抽样检测 标志重捕法 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物理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 (1)将废弃采矿区

    6、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调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数量一般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鲤鱼等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数量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雄蛙求偶时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说明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 答案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次生 增大速度 方向 (3)水平 物种 (4)间接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

    7、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该湿地生态系统起初是农田,有土壤基质和一些植物繁殖体或种子等,所以该湿地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人类引入一些新的物种,增大了其物种丰富度,进而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此湿地生态系统岸边到湖中央的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动物,这是生态系统中不同地势引起的生物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湖中不同区域生活着不同的鸟类,这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4)湿地在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 答案 (1)有光照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 捕

    8、食和竞争 (3)甲大气中的 CO2库 (4)不能藻类植物传递给水蚤和鲤鱼的能量比例未知,无法准确计算解析 (1)图 1 是人工制作的生态缸,若其正常运行,需放在温度适宜和有光照的地方,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2)分析图 2 可知:甲为生产者,乙和丙都是消费者,丁为分解者,而图 1 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均为分解者。图 2 中的乙和丙都能以甲为食,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丙能以乙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3)图 2 中甲所示的生产者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将产生的 CO2释放

    9、到大气中,所以漏画的一个箭头是:甲大气中的 CO2库。(4)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若该生态系统中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2.0108 kJ,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由于藻类植物传递给水蚤和鲤鱼的能量比例未知,所以据此条件不能准确计算出鲤鱼所获得的能量。44. 答案 (1)甲 大于或等于 (2)次生演替 物种丰富度增加(或营养结构趋于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3)丙的摄入量明显大于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乙的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的差)解析 (1)甲作为生产者,乙和丙都是消费者,所以甲一定是第一营养级。若该农田生态系统只含有甲这一种生产者,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等于 24 500105 J,若不止甲这一种生产者,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 24 500105 J。(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因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3)与调查前相比,食物链“甲乙丙”内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主要原因是丙的摄入量明显大于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注意事项

    本文(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31题4练(A).docx)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