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

    • 资源ID:947969       资源大小:421.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

    1、1专题 0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图解 】【 名师点拨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和赞誉。 7 (2015福建文综14)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 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答案】D8 (2015浙江文综16)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 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A【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 A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 ,故 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2路商贸繁荣,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 15世纪,所以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9 (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 “波斯锦” “胡锦” “番锦

    3、”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答案】D【解析】 “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 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 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 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 D项正确。 18 (2012重庆文综卷12)图 5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图 5A铁器 B玉器 C瓷器

    4、 D漆器【答案】B19 (2011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3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代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 ;隋唐时期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三国时期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高;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丝绸行销西亚和欧洲,唐朝时期养蚕缫丝技术经西域和阿拉伯人西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20 (2011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

    5、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 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 、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 B C D 【答案】D 21 (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 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 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4A B C D【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22 (2010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C 【解析】阅读材料所说冶炼方法为

    6、灌钢法,这一冶炼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3 (2010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答案】D24 (2010上海文综2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丝绸 纸张 瓷器 棉布A B C D【答案】D【解析】棉布出现在明朝,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汉朝,所以选 D。 30 (2007上海文综8)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见下图)。5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

    7、确认画像的( )A人物年龄 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 D色彩浓淡【答案】C31 (2014四川文综13) (22 分)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

    8、,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 “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 ,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 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 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 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

    9、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6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 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 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 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据蒲缇梅森:300 年的白金盛宴等)(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8 分)(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 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 (9 分)(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 (5 分。要求:见解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答案】(1)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8 分)(2)独特:注重传统文 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