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资源ID:947250       资源大小:4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1有无相生教材分析本文为高中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选文, 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个模块,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散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各种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老子有无相生既包含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因素,其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大体有韵,几近诗歌,显示出浓郁的诗性特征, “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乃是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萌芽的主要表现之一。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我确立了以下四个关注点:1、学习掌握有关的文言字词

    2、。2、通过诵读涵泳体味老子语言的诗性之美。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学情分析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是在高二必修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所以文言字词的梳理交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总结补充,不占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这也体现出选修教学与必修教学的差异。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学生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2、诵读课文,体会老子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的声韵

    3、美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教学重难点1、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22、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教法设计1、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对文本的解读2、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声韵美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了解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2、结合课下注释,分组整理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展示 PPT,介绍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教师做适当补充)二、导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某年有这样一道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 ,各位同学你们的意见呢

    4、?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三、梳理全文,整体感知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则,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四个角度整理相应的文言字词,并口头翻译相应文段。教师总结、补充。四、分析文本,把握文意,理解老子的辩证思维1、学习第 1 则3课本“引入话题” ,常枞通过舌头与牙齿的不同境况告诉老子柔弱的长久,坚硬的易损的道理,在第 7 则老子再次将强大与柔弱相比,通过阅读老子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老子常使用对立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子在对世间种种对立事物的分析中要告诉我

    5、们什么?问: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以及“难易相成”?学生讨论,发言。问:通过这 8 组对比,老子究竟要说明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线索吗?问:你还能想到生活还有哪些互相依存共生的概念吗?是否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教师总结:老子在这里通过“恒也” ,告诉我们世间那些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彼此共生共存2、学习第 2 则问:老子举车辐、器皿、户牖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道理?明确: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有与无的对立中,老子更看重的是“无” 。所以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问: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无用之用?并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3、学习第 3 则问:“企者” “跨

    6、者” “自见者” “自是者” “自伐者” “自矜者”与“不立” “不行” “不明“ “不彰” “无功” “不长”又构成了怎样的对立?明确:目的与结果的背离问:怎样避免这种对立呢?明确:“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也即“不企” “ 不跨” “ 不自见” “ 不自是” “ 不自伐” “不自矜” 。老子在这里表现出崇尚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的人生态度。问: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类似的对立关系?并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44、学习第 4 则问:如何理解“不失其所者久” “所”指什么?“死而不亡者寿” “不亡”的是什么?总结:老子在这里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我们的内心,不失

    7、本性,自知、自胜方能不朽。通过对第 3、4 两则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诸中对立的事物中老子更关注的是我们的内心5、学习第 5 则问:“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中,老子追求的究竟是对立双方的哪一方?总结:无为,无事,无味,易,细都是手段。为,事,味。图难,为大才是目的问:那是否从小处入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明确:不是,依然要重视困难,谨慎行事。总结:通过本则两层意思,可以看到,在老子眼中对立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6、学习第 6 则问:文段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用第 5 则里的那句话概括?明确:“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问:“常于几成而败之” ,我们又可以用那句俗语概括?明确:行百

    8、里者半九十。总结:在这则老子继续提醒我们对立双方的转化需要注意细微之处,此外还告诫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说明在对立事物转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起始阶段也要关注转化的每一个环节。7、学习第 7 则问:文段哪句话能概括本则的主要意思?明确: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五、拓展延伸1、通过对以上 7 则语段的学习,请总结一下:在不同的对立中,老子都倾向,赞赏的是哪些方面?明确:是“无” 。是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的人生态度。是无用。是自知、自胜。5是柔弱。是指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总结: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叶朗先生认为, “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系列独特的理论, 都发源于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着眼,都应该把老子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史的起点”2、欣赏图片,体会古典绘画中虚静之美。3、老子的这种美学趣味在古典诗歌中有没有体现?六、诵读回味老子的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 大体有韵,几近诗歌,具有一种朦胧的诗意, 显示出浓郁的诗性特征。下面让我们通过诵读来感受一下老子飘逸的诗性之美。师生交替合作诵读全文,体味诗性之美总结:教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