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资源ID:947072       资源大小:4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2、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疏通文意;(2)疏通文意,领会孔子所说的“学”与“好学”的基本内涵。(3)合作探究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孔子对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视。二、教学重难点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探究四、教学课时 一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 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 ,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二、初读入境 1.初读课文(5 分钟):自由朗读 5 分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正确断句,疏通意;2.再读课文要求:划出存在难点的字、词、句子,同学间自行解答,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3、阅读选文,思考

    3、:2每则的主要话题是什么,并思考哪几则是同类话题?明确:学习的原因:(1)第 1 则:智力差异(2)第 2、3 则:充实自我(3)第 4 则:学可去蔽(弥补不足)学的基本内涵:(1)第 4 则:六言六蔽(2)第 5 则:学礼(3)第 6 则:修身(4)第 10 则:学“文”好学的表现:7、8学习的意义:(1)第 9 则:提高学识修养(2)第 11 则:说话有水平,立足社会三、品读悟理小组合作请任选一话题,结合具体事例请说说自己的体会。 (小组讨论交流)1、师范品读第 4 则: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译文:一味地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感悟: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

    4、,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 “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例如:寓言故事: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不鼓不成列历史事件:不鼓不成列: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宋襄公为了表示“仁” ,等楚军渡河再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夷目的意见,他却教训道:“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宋襄公遵3循的战争原则,可能是古代原始社会村社间械斗的公共规则。但时代变了,战争性质不同,仍固守老的法则,必然要失败。宋襄公因泓战伤发,不久死去,他的图

    5、霸也就成为历史上的笑柄。 君子在战场上不再伤害已经受了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胡子花白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现在, “东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经成为汉语中固定词语, “东郭先生” 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 “中山狼”则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2、分组品读 分组品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精神,对出对现实人生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6、。品读要求:选定话题朗读翻译感悟(联想历史现实)3、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点评总结点拨准备:(1)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例如:杨修鸡肋互联网“黑客”考场作弊(2)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是说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论语子路 )其意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

    7、不必果,惟义所在。 ”总之是否坚持信,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义。 例如:4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 ”搏斗非常激烈。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 ”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 故旧不遗:朱元璋当皇帝后费尽周折要找到年轻时和他一起种田的田兴,和他共享荣华富贵;汉

    8、光武称帝后找到同学严光叙旧;韩信不忘漂母给他饭吃的旧恩,做了楚王后奉黄金千两给漂母。与田兴书是朱元璋写给老友田兴的书信,约作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 。田兴其人田兴,生卒年月不详。幼时是和朱元璋一起种地的好伙伴,朱元璋当和尚后,与家人朋友失散。田兴也包括在内,后来田兴流落在外,成了一个小商人,得知朱元璋起义后,积极响应,为朱元璋招兵买马,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感激不已,称他是自己的老哥,朱元璋称帝后对有功之臣皆给予封赏,但是田兴不辞而别,功成身退,即使朱元璋多次派人去请,并亲笔写下与田兴书恳请田兴回朝,但是田兴从此隐居在山林之中,并没有出来做官。“漂母”这个典故源于

    9、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少年时虽有才能却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做生意又不善于谋划,所以只好寄人篱下,受到人们的辱骂和鄙视。有一次,韩信在淮阴城下钓鱼,眼看已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没有地方可去。河边有一些老年妇女在漂洗棉絮,有位善良的老人看见韩信饥饿难耐的样子,就把自己的饭菜拿出来给韩信吃,这样连着十几天,韩信非常感激,发誓以后定要重报这位老大妈。老人听了这话后,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根本没有指望你来报答。 ”后来,人们就有这个典故来表示馈赠食物。 四、 总结深化 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熏陶。古云“好学近乎知” ,智慧与美德的结合是最美丽的气质。 “纯中国学时期”的论语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多读论语 ,接近智慧、接近高尚,用它的光芒照亮美丽人生。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可以说,书斋里是一种学问,书斋外又是一种学问,两种学问做通了,才是大学问。5五、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