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946565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doc

    1、120 一滴水经过丽江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2.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重点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2.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学习难点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

    2、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阿来,男,藏族,1959 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 年开始诗歌创作,80 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 ,小说集旧年的血迹 月光下的银匠 ,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空山 ,

    3、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 ,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背景链接2012 年 8 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3.关于丽江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2环节二自主学习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

    4、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二、字词积累驿道(y) 苍劲(jn) 矗立(ch) 翡翠(fi)徘徊(pi hui) 砚池(yn) 蘸到(zhn) 擦拭(sh) 眺望(tio wng) 硕大(shu) 苍劲:指(树木、诗

    5、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眺望:指从高处远望。硕大:高大,肥大,巨大。矗立:高耸地立着。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3、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这些词语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交代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第二部分(214):写小水滴的

    6、旅行过程以及它的所见所感。第三部分(15、16):小水滴经过了丽江,奔向茫茫的大海,开始新的旅途。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4.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1、深层探究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3环节三合作探究(1)在玉龙雪山顶望丽江坝、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跌落到黑暗的落水洞、黑龙潭边看到游人和自然景物、大水车上的眺望、玉河内的徘徊、在四方街看到

    7、的人文景观、看古城热闹而美丽的夜景、看丽江坝上空美丽的夜景。(2)重点写了:黑龙潭边看到的游人及自然景物;大水车上的眺望;在四方街街道看到的人文景观。2.文章的第 8 段有什么作用?过渡段。领起下文,同时与上文第 4 段相呼应,突出四方街的重要,是一滴水旅行的重要地方。3.第 13 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安排时间这一条线索的?既有大的时间概念:从古代到现在;又有具体的时间观:从白天到黄昏,再到第二天黎明

    8、时分。5.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方面的特点。以游踪为顺序,写了“一滴水”从古到今,从高山到平原,从城外到城内所见到的景物。并有重点的表现了黑龙潭、大水车以及四方街上看到的景物。内容上体现出“一滴水”的沿途所见,且所写景物主次分明、重点突出。6.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篇游记从“一滴水”的视角来表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和相关知识。运用拟人手法,行文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构思新颖。同时,作者以第一人称,以“一滴水”的旅行所见,其中既有古代纳西族建造四方街的介绍,又有现代人游览古城的画面;既有在玉龙雪山眺望丽江坝的远景,又有四方街上纳

    9、西族人生活的近景;既有远望雪山之景,又有平原近景。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从远景到近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丽江古城的美景,从而给读者一个全面的认识。2、语言赏析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作者写了在黑龙潭边远望玉龙雪山的景象,表达对玉龙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作者罗列出古城的景物,陶醉于古城与自然相映成趣的美中,字里行间

    10、流露对景物的喜爱之情。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作者被院子里平和、悠然的氛围所感染,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选取古城夜景中最亮丽的地方,表达对古城夜景的赞美。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4环节三合作探究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用富有丽江特色的景物比喻,表现夜景之美,表达迷醉之情,再次表达对丽江的赞美。3、探究写法1.语言优美,融情于景。作者在文中写景不乏优美语句,又饱含情感。如第 10 段写景句“我乘水车转轮缓缓

    11、升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运用排比修辞,多方面介绍四方街的远景,表达了心中的向往之情。再如第 14 段“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了比喻,对远方来客进行真诚的赞颂。2.线索清晰,借物抒情。文章以“小水滴”为线索,通过“雪花冰川小水滴跌入、跃出落水洞经玉河流入四方街经中河流经丽江古城并流出古城进入金沙江” ,完成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历程。作者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小水滴”经过丽江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丽江无限热爱的真挚情感。3.角度多样,视角独特。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

    12、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文章主旨本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丽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建筑古朴、民风质朴的特点,展现了一幅立体的丽江图画,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无限热爱之情。环节四点拨归纳环节四点拨归纳教学板书一滴水经过丽江“我”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一滴水来到丽江坝一滴水的 一滴水奔流走过草甸、 丽江风情 漫长旅行 落水洞、黑龙潭 热爱向往一滴水在四方街的漫游历程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环节五拓展延伸1.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悟?(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小水滴”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来亲切感人。我们应学习这种写法,让自己的作文生动起来。(2)景美人更美,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除了抓住景物的特征外,往往还需要关注人的活动,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借鉴。2.假如你是一个丽江古城的导游,请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丽江古城其中的一处景致。5教学反思这节课目标明确,丽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本文又是一篇如诗如画的游记,所以把这节课定位为欣赏丽江的美。八年级的学生通常会认为美就是自然风光美,往往忽视建筑的美和精神层面的美。其实关于丽江,我们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无限的美:美在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自然风光,美在东巴文字的古老历史,美在纳西族的多元文化特色,美在木府镇守云南边陲的忠君之情。因此在审美情趣上我们要对学生多一些培养。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