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34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2018 新课标,47 题美国著名历史人物华盛顿、罗斯福的政策以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美国著名历史人物华盛顿、罗斯福的政策中等2018 新课标,47 题 明代蒙古俺答汗之妻三娘子通过三娘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考查民族融合中等2017 新课标,47 题 唐宪宗 通过文史材料考查唐宪宗 中等分析解读本专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选修内容之一,具有较强的人文教育功能,在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中多以选考的方式出现。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哲学家和革命家等。命题特点主要有:(1)突出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近代中外的政治家
2、推行的政策及对其影响的评价;(2)难度不大;(3)命题角度具体化,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考查。复习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重视基础知识;二是要注意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贡献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三是要注意发散思维,注意多角度梳理总结。2(2018 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 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 ,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
3、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 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 1939 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 11 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参考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
4、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要点解密】3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国家统一的根本因素;民族融合、内部凝聚力的逐步加强也是国家统一的基本因素;具体看,秦汉以来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以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这些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巩固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十五岁始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 , “三为祭酒”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韩非、李斯及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等均为其
5、门下高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荀子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他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蒋介石生于 1887 年,逝世于 1975 年 4 月 5 日,活了 88 岁。他一生经历了近现代中国的许多大事。在一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被神化、美化为千古完人,光同日月, “高勋盛德” , “光华流泽” ;但是,在另一部
6、分人的口中、笔下,他则被丑化为人民公敌、元凶首恶、民族败类、千古罪人。两种情况,简单的捧和骂,都背离蒋介石的实际,造成其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寻找廓清迷雾,寻找真实的蒋介石,正确评价其功过是非,揭示其本相,对于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国共关系,正确认识和书写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有其必要;对于建立两岸的和平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解与和谐也有其必要。时至今日,距离蒋氏去世已经 30 多年,距离当年国共大战、生死搏斗的年代也已 60 年,尘埃早已落定,各种恩怨都已化为历史陈迹。人们全面掌握资料,综合蒋氏一生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对其做出比较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已有可能。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
7、读(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蒋介石对近代中国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 (1)主要活动: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领导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1928 年,结束晚清以来的分裂,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4推动民族工业较快发展;领导中国抗战,赢得了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组建联合国,使中国位列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台湾地区实行土改,发展了台湾经济;晚年坚决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观情绪、价值取向、个人好恶等;特定时代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现实政治的需要;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人物经历的复杂性;等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