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课件新人教版.pptx

    • 资源ID:940983       资源大小:493.25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课件新人教版.pptx

    1、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学习目标,1、我国政府的作用和宗旨。,2、我国政府是法治政府。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4、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第一目 法治政府,政府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二)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运用你的经验,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分?,?,政府的宗旨,在我国,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知识拓展,政府权力直接来自人民代表大会,它作为

    2、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的代表,权力源于人民,所以政府的权力归根到底源自人民。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知识拓展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1、根本原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2、具体表现: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体现在政府的作用上。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3、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4、对公民的要求: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责,相信政府;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我国政府是法治政府,党的十八大把“

    3、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阅读感悟,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若干新的具体要求: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已成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鲜明烙印,深深融进决策者的内心。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已成为行政机关的自觉行动。,相关链接,在2014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

    4、”(“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驶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探究与分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推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它架起了沟通政府与社会

    5、的桥梁。“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把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向社会传递普及,推送群众最关注的信息和服务。,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监督政府行为的渠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公正行政管理内容,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 高效便民;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人民角度: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角度: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

    6、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社会影响: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一目 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3、“法治不行,自上犯之。”

    7、因此,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相关链接,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阅读感悟,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要求: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地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

    8、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相关链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知识延展,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惩戒

    9、。“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法治既是崇高 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知识延伸,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战略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加大全民浦发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的新要求,并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作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培育公民的法治素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而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要靠政府。一方面,政府是制度的设计者,一个好的制度能够促使全民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另一方面,政府的行为是法治的风向标,政府依法行政必然带来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凝聚法治共识,了解了我国是法治政府。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我们要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感谢您的欣赏!,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课件新人教版.pptx)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