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pptx

    • 资源ID:940156       资源大小:5.43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pptx

    1、专题2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演讲人:,目 录 CONTENTS,600基础 考点&考法,考点69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法 三民主义的提出,考法 新三民主义,考法1 三民主义的提出,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的大同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西方的进化论等 历史教训鸦片战争后各种救国方案实践失败和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的教训 实践基础反清革命斗争实践,1.背景,2.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

    2、上将其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孙中山,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同盟会机关报民报,4.三民主义的实践,指导辛亥革命19

    3、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1916)、“护法运动”(19171918)和“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1922),这些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中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护国战争领导人之一 蔡锷,身着戎装的孙中山,考法2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内容,2.评价 (1)在内容上仍属于

    4、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2)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3)是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蒋介石宣誓北伐,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

    5、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例题,课标全国201429,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故应选C项。各界思想趋同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标榜主义不是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排除B项。他们只是“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可知这些人根本不接受三民主义,并非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排除D项,考点70 毛泽东思想,考法 毛泽东思想,01背景,时代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为毛泽东思想的形

    6、成奠定了基础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和苏俄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支持,考法 毛泽东思想,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

    7、有效的方法,例题,课标全国201231,C,本题考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变化。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可知“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描述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项的主张与题干观点相悖,排除。,02 历程,03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

    8、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毛泽东,04 精髓和意义,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考点71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法 邓小平理论,考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意义,考法1 邓小平理论,“文化大革命”结

    9、束,但“左”倾错误继续存在,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978年,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背景,2. 形成过程,邓小平南方考察,3.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发展动

    10、力问题: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5)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开放(6)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问题:“三步走”战略 (8)社会主义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与自身建设;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军队是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祖国统一问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

    11、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意义,邓小平在黄山与大学生合影,考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 (1)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3)是新世纪中国人民全面

    12、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考点7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法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考法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考法3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法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保证)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技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推动(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物质基础) 科研人员的努力钻研和奉献精神(人才),1.原因,2.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表现,东方红一号,杨利伟,袁隆平,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考法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03 发展历程,例题,海南201324,19

    13、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C,据材料时间“1958年”可知是“大跃进”时期,它的特点是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日报是党报,带有宣传党的政策的使命;全民搜集民歌且出现民歌搜集量大幅增长的现象,这与“大跃进”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一致的。从选项看,首先民歌的搜集不能代

    14、表中国整个教育的发展情况,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现实中此时的经济发展比较混乱,B项错误;C项的表述符合题干表达的两方面特征,一是政治运动,二是全民行动搜集民歌,所以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搜集创作民歌,谈不上社会主义文学这个问题,D项错误,04 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考法3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

    15、国成立初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教育战线一片混乱影响: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人才缺乏;整个国民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新时期1.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1977年),倡导尊师重教2.1986年制定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和扫除青壮年文盲3.1989年启动“希望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4.高等教育: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5.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863计划四位倡议者,三个面向题词,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

    16、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例题,课标全国201331,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全国各高校”开设公共必修课、文化部举办马列讲座,旨在对“全社会”进行政治教育,A项正确,排除B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属于社会学文献,排除C项;材料中的做法是宣传舆论工作的常见形式,并非“全新形式”,D项错误,A,1977年,我国各

    17、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例题,课标全国201731,【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材料反映了从1977年到2001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领域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高等教育领域的人才选拔制度改革是这一时

    18、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C项正确。,C,恢复高考,义务教育法,经验教训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2.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3.教育要优先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5.结合国情发展教育6.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例题,课标全国2015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1949年中苏建交后至1952年底我国外交政策并没有转变,排除A项;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B项错误;1949年教育改革已经启动,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立俄文学校、开设俄文课程和学习俄语,主要是借鉴苏联经验、借助苏联援助进行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故D项正确,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