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新人教版.pptx

    • 资源ID:939505       资源大小:323.7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新人教版.pptx

    1、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 1 )原子弹: 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2 )导弹: 1966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 3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4 )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5 )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 邓稼先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

    2、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核垄断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2.载人航天工程 ( 1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 2 )2003年10月,航天员 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3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3

    3、.杂交水稻技术 ( 1 )成就: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 。 ( 2 )贡献: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 3 )评价: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 ”。,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4.青蒿素 ( 1 )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 屠呦呦 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

    4、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2 )贡献: 青蒿素 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 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文化事业的发展 5.“双百”方针 ( 1 )概况: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 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 2 )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 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

    5、史诗 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6.改革开放后的文化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回顾历史,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 B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天宫一号 2.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航天员是 ( A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钱学森,知识点

    6、1,知识点2,知识点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4年10月1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掌握核武器的目的是要打破核大国的垄断,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声明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根据材料,我国政府对拥有核武器作出了什么承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 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

    7、,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4.下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他是 ( C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5.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她研究的领域属于 ( D ) A.文学 B.艺术 C.数学 D.医学,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文化事业的发展 6.它于1964年创作并演出,是我国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它是 ( A ) A.东方红 B.英雄儿女 C.红岩 D.青春之歌 7.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B ) A.鲁迅 B.莫言 C.郭沫若 D.老舍,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了一项严格保密的

    8、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的无私奉献,实现了 ( C ),2.“如果(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主要指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那么,“两弹一星”包括 ( D ) 原子弹 氢弹 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 B. C. D. 【解析】“两弹一星”即核弹( 原子弹和氢弹 )、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3.“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

    9、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C.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等多项发展计划,其中“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为了 ( B ) A.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 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 C.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D.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5.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他使饥

    10、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 A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 6.电视连续剧潜伏热播后,引起广大观众强烈反响。如果人们想了解更多解放战争时期,重庆的地下工作者与敌人殊死抗争,迎接解放的事迹,可以阅读的小说是 ( B ) A.英雄儿女 B.红岩 C.茶馆 D.青春之歌,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1980年、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30475万吨、31822万吨、40731万吨,油料产量分别为521万吨、769万吨、1191万吨。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1 )材料二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 )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这位人物被誉为什么?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 3 )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新人教版.pptx)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