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中国地理专题03地形与地势练习.doc

    • 资源ID:938840       资源大小:61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中国地理专题03地形与地势练习.doc

    1、1专题三 地形与地势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如图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 由图可知,我国( )。A. 地形类型多样 B. 平原丘陵为主 C. 人均林地广阔 D. 山地比例最小【答案】A【解析】2. 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 )。A. 第一阶梯 B. 第二阶梯 C. 第三阶梯 D. 沿海大陆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和地势。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降低,分为三大阶梯。第一阶梯主要为青藏高原地区,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第二阶梯主要为高原和盆地地形,如内蒙古高原,黄土

    2、高原,云贵高 原,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第三阶梯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大部分海拔在 500 米以下;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因此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2014 年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 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3.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地断

    3、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地断裂抬升 、黄河干流泥沙堆积【答案】C4.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王朝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寝。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的沉积物深厚,地势也较高,地下水位应该较深,故选 B。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

    4、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 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读图万 5-7 小题。5. 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因为 A 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B: 因为 B 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C: 因为 C 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3D: 因为 D 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答案】A6. 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

    5、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 长A. B. C. D. 【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则可推知该地区沉积物质的类别具有阶段性,泥土与碳酸钙交替沉积(二者交替作为主要沉积物),进而可知河流泥沙含量有周期性的大小变化,即规律的季节变化(河流具有明显的汛期),可知其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 。在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流量较小的季节,含沙量较小,沉积物主要为碳酸钙,呈白色。进而可知,若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综上,可知本题应选择,正确答案为B。7.

    6、 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4(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 8-9 题。 8.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多高山峡谷,与丘陵地貌特征明显不符;是我国贵州、广西等地的喀斯特地貌;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图中描绘了低山丘陵广布、水系发达的江南水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9.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 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答案】C【解析】图描绘的

    7、是黄土高原沟壑景观。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综合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下列两图依次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 2小题。510. 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250-1400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550-1700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 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答案】C11.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黄土高原 B. 三

    8、江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江南丘陵【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地的海拔分别为黄土高原 10002000m,三江平原 5060m,塔里木盆地1000m 左右,江南丘陵海拔 5001000m。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 14001850m 的区域内,因此只有可能位 于黄土高原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银川平原因 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银川平原和周边区域图以及贺兰山东麓某地堆积地貌及剖面图。6(1)描述图示地形区主要地形的分布状况(6 分)(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形成

    9、原因(6 分)(3)说明图中 AB 所在地区与 CD 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8 分)(4)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原因。(提示:可从 AB、CD 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的流水作用来说)。(6 分)【答案】(1)两侧地块相对抬升(1 分),宁夏平原断裂下陷(1 分),形成地堑构造(1 分),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1 分)。(2)AB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2 分),原因:上 游河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3 分);CD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2 分),原因:下游河段主要以堆积作用为主(3 分)。(3)沉积物依次颗粒变小(2 分)。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2 分)。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1 分),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1 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地质构造的知识。7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中国地理专题03地形与地势练习.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