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专题 15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1化学反应终点的判断是化学定量实验的重要环节。对化学反应终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向 BaCl2溶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 Na2CO3溶液,若无沉淀,说明 Ba2+已经沉淀完全B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加 NaOH 溶液至呈碱性,再加入新制 Cu(OH)2,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完全C将 Na2CO310H2O 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冷却,称量,并重复上述操作,若相邻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同或质量相差小于 0.1g ,说明晶体的结晶水已全部失去D用酸式滴定管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滴加 HCl 溶液,
2、若滴入最后一滴 HCl 溶液振荡后红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说明 NaOH 已被完全中和【答案】B【解析】A.正确;B. 只能证明淀粉已经水解,不能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完全,故 B 错误;C. 正确;D.正确。故选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润湿的 pH 试纸测定稀碱溶液的 pH,测定值偏小B.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22.00mL 的 KMnO4溶液C. 在未知液中滴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一定含有 SO42 或 SO32D.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中【答案】A3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HCl 溶液滴
3、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滴定终点充满溶液;取碱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取完后,充满溶液;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再用待测液润洗;滴定时摇动锥形瓶- 2 -将液体溅出瓶外;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出液体,溅至锥形瓶外;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A B C D【答案】B4CH 3COOOH(过氧乙酸)广泛应用于环境和医院手术室的消毒,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利用CH3COOH+H2O2=CH3COOOH+H2O 来制取过氧乙酸,查得相关数据如下:
4、物质 沸点 熔点 溶解性CH3COOH 117.9 16.6 能溶于水及酒精等有机溶剂H2O2 150.2 -0.43 溶于水及酒精CH3COOOH 105 0.1 溶于水及酒精等有机溶剂同时查得过氧乙酸具有:刺激性气味,易燃;加热至 100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引起爆炸;对金属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回答以下问题:(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制取,实验中水浴温度应控制在_100(填“”或“V2,写出此时的溶质的化学式_。若 2V1=V2,写出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讨论:若 V1c(HCO 3-)c(CO 32-)c(OH -)c(H +) ;Na 2CO315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
5、 NaOH 和 Na2CO3的混合溶液中 NaOH 的含量,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使 Na2CO3完全转变成 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已知几种酸碱指- 18 -示剂变色的 pH 范围:甲基橙 3.14.4 甲基红 4.46. 2 酚酞 8.210)。(1)滴定时应选用 作指示剂;(2)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3)下列操作会导致烧碱样品中 NaOH 含量测定值偏高的是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C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结束俯视读数(4)为测定某烧碱样品中 NaOH 的含量(设样
6、品中杂质为 Na2CO3),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取 5.0g 样品配制成 250mL 溶液,然后分三次各取配制好的烧碱溶液 20.00mL 于三个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并向锥形瓶中各加入 12 滴指示剂,用浓度为 0.2000molL-1的盐酸标准液进行滴定,相关数据记录如下:V(HCl)/mL实验编号 V(烧碱溶液)/mL初读数 末读数1 20.00 0.80 21.002 20.00 1.00 20.803 20.00 0.20 22.80依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烧碱样品中含 NaOH 的质量分数为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答案】(1)酚酞(2)溶液
7、的颜色刚好由浅红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化即为滴定终点 (3) B C;(4) 40.00%- 19 -(NaOH)=0.54/molgl100%=40%,故答案为:40.00%。16用已知浓度的 HCl 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氨水,选用的指示剂_(2)取体积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分 NaOH 溶液,把其中的一份放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用已知浓度的硫酸中和上述这两份溶液,若中和第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所消耗硫酸溶液体积为 V1,另一份消耗硫酸溶液体积为 V2,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 1和 V2的关系是_ _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时,V 1和 V2的关系是_ _(3)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 25.
8、00mL 某未知浓度的盐酸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 0.2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滴定结果如下:- 20 -NaOH 起始读数 NaOH 终点读数第一次 0.10mL 18.60mL第二次 0.30mL 18.00mL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以下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配制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 Na2CO3杂质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E. 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答案】 (1
9、)酚酞;甲基橙(2)V 1=V2;V 1V 2(3)0.1448 mol/L ;无色变粉红色且 30s 不变色; ADE- 21 -17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 H2、CO、CO 2、N 2和 H2O (g)。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22 -(1)半水煤气含有少量硫化氢。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_溶液中(填写试剂名称) ,出现_,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2)写出半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 CO 变换的反应方程式_;若半水煤气中 V(H2): V(CO): V(N2)=9:7:4,经 CO 变换后的气体中:V(H 2): V(N2)=_。(3)碱液吸收法
10、是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有一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测定其溶液组成,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滴定。步骤:用移液管量取 V0 mL 的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先滴入 1-2 滴酚酞做指示剂,滴定达到终点时用去 c molL1 的标准盐酸溶液 Vl mL,此时再向溶液中滴入 1-2 滴_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又用去 V2 mL 标准盐酸溶液。第二次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_。数据处理:通过 Vl和 V2的相对大小可以定性也可定量判断溶液的组成。若 V1V2,写出此时的溶质的化学式_。若 2V1=V2,写出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讨论:若 V1c(HCO3-)c(CO32-)c(OH-)c
11、(H+) Na2CO3c(Na+)c(HCO3-)c(CO32-)c(OH-)c(H+);若 V1V2,在第一次滴定时未用标准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则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体积增加,因此如果第二次滴定前发现并纠正了错误;则碳酸钠的浓度偏大。- 23 -18过氧化钙可以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氧等。实验室可用工业碳酸钙(含 MgCO3、FeCO 3等杂质)制取纯净的碳酸钙,然后再用纯的碳酸钙制取过氧化钙,其主要流程如下:已知:CaO 28H2O 呈白色微溶于水。(1)写出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浓氨水的目的是: _。(3)反
12、应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 0左右,其可能原因是(写出两种):_;_。(4)测定产品中 CaO2的含量的实验步骤是第一步:准确称取 a g 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 b g KI 晶体,再滴入少量 2 mol/L 的 H2SO4溶液,充分反应。第二步: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第三步:逐滴滴入浓度为 c molL1 的 Na2S2O3标准溶液至反应终点,消耗 Na2S2O3溶液 V mL。已知:I 22S 2O =2I S 4O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产品中 CaO2的质量分数为_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 CaO2的质量分数可能_ (填“不受影响” “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答案】 3FeCO 310H NO =3Fe3 NO3CO 25H 2O Mg2 和 Fe3 沉淀完全 防止H2O2分解,提高其利用率 降低 CaO28H2O 溶解度,提高产率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0.036CV a 偏高 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 O2也可以把 KI 氧化为 I2,使消耗的 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 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