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专题 14 一组实验的评价1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目的A将浓 H2SO4与乙醇按 3:1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到有沸石的装置中,加热到约 170,把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检验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 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 KSCN溶液,呈红色 该溶液中定含 Fe2+C某溶液中滴入 Ba(NO3)2溶液,产生沉淀,再加足量的稀盐酸,仍有沉淀检验该溶液有 SO42-D常温下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盐酸 pH小于醋酸 pH证明相同条件下,在水中 HCl电离度大于 CH3COOH【答案】D2下表中的实验操作
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同 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完全反应后收集 H2的体积比较两种酸的电离程度B将混有 Ca(OH)2杂质的 Mg(OH)2样品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再加入饱和 MgCl2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用蒸馏水洗净沉淀。除去 Mg(OH)2样品中的 Ca(OH)2杂质- 2 -C向盛有 1mL0.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5滴0.01mol/L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0.01mol/L Na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常温下,Ksp(AgCl)Ksp(AgI)D室温下,用 pH试纸测得:0
3、.1mol/LNa 2SO3溶液 pH约为 10,0.1mol/LNaHSO 3溶液 pH约为 5HSO3 结合 H+的能力比 SO32 的弱【答案】C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A 除去溴苯中的溴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分液B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饱和 FeCl3溶液,煮沸C 除去 Cl2中少量 HCl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D 验证 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取 CH3C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 3 -酞试剂,再加入醋酸铵固体(其水溶液呈中性)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答案】D4下列实验操
4、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测定中和热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B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酸性 KMnO4溶液中C配制 980mL0.l1mol/LCuSO4溶液将 25.0gCuSO45H2O溶于水配制成 1L溶液D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取 1mL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新制 Cu(OH)2悬浊液,加热【答案】C【解析】A、铜是金属,易吸热,所以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偏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 A错误;B. 若将混有的少量乙烯的乙烷气体中
5、通入足量酸性 KMnO4溶液中,乙烯会被氧化产生 CO2气体,使其中混入了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选项 B错误;C、实验室没有 980mL 规格的容量瓶,必须配制1L,25.0gCuSO 45H2O的物质的量是 0.1mol,所配的溶液为 0.1mol/L,选项 C正确;D、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应该取 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 4 -量溶液,加入 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加入几滴新制 Cu(OH)2,加热煮沸,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选项 D错误。 5根据下表中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6、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B向包有 Na2O2的脱脂棉上滴加少量蒸馏水脱脂棉燃烧 Na2O2与 H2O反应放热C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没有 KD室温下用 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O溶液和 CH3COONa溶液的 pHCH3COONa溶液的 pH试纸颜色较深酸性:HClOCH 3COOH【答案】B6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A 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 H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B向 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 H2SO4,加热充分反应
7、,再加入新制备的 Cu(OH) 2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蔗糖未水解C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产物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5 -D浓硫酸与乙醇 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制得的气体为乙烯【答案】C7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称取 2.0gNaOH固体先在两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右盘添加 2g砝码,左盘加入 NaOH至两盘平衡B 除去 CO2中的 SO2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 Na2CO3溶液中C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向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滴加 CaCl2溶液,观察颜色变化D 测
8、定硫酸浓度向洁净的锥形瓶中加入 20.00mL待测硫酸,用 0.1000mol/L的 NaOH标准液滴定【答案】C【解析】A、腐蚀性药品不能用滤纸垫上进行称量,应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选项 A错误;B、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选项 B错误;C、向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滴加 CaCl2溶液,观察颜色变化,若红色变浅,则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使碳酸根离子浓度降低, 在 CO32-+H2O HCO3-+OH-中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红色变浅,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选项 C正确;D、锥形瓶中没有加入指示剂,选项 D错误。答案选 C。 8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
9、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6 -A用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证明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B 测定等浓度的 Na2CO3和 Na2SO3的溶液的 pH 前者 pH比后者大 证明非金属性:SCC将少量溴水加入 KI溶液中,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证明氧化性: Br 2I 2D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该钠盐为 Na2SO3或 NaHSO3【答案】C【解析】A.乙醇易挥发,逸出的乙醇也可以还原高锰酸钾,故 A错误;B.H 2SO3不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10、,故 B错误;C.正确;D.除了 SO2还有其他气体如氯气等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故 D错误。故选 C。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A等体积 pH=3的 HA和 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相同时间内 HA与 Zn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HA是强酸B 向溶液 X中加入 Na2O2粉末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X中一定含有 Fe3+C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 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生成的气体是 NH3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 溶液变浑浊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答案】D- 7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验证稀硝
11、酸能将 Fe氧化为 Fe3+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B 比较 CH3COOH和 HCN的酸性强弱 用 pH计分别测定 CH3COONa、NaCN 饱和溶液的 pHC 制备 H2SiO3胶体 向 Na2SiO3溶液中滴加过量稀 HClD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 CH3COOH 加入饱和 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答案】D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A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为蓝色 不是加碘食盐B向久置的 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
12、分 Na2SO3被氧化- 8 -C向 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 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 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 Br2【答案】B 【解析】A由于食盐中的碘为化合态的碘元素,不是碘单质,所以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会变为蓝色,A 错误;B向久置的 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说明有硫酸钡生成,因此部分 Na2SO3被氧化,B 正确;C加入银氨溶液之前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错误;D碘遇淀粉显蓝色,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 KI溶液
13、,溶液呈蓝色,这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溶液中含有氧化性微粒,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但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单质溴,D 错误;答案选 B。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向盛有 2.5mL 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5mL 0.015 mol/L KSCN溶液,再滴加 4滴饱和 FeCl3溶液B从 FeCl3溶液提取无水FeCl3将 FeCl3溶液灼烧蒸干C证 明 Ksp(AgCl)Ksp(AgI)在 2mL 0.01 mol/LAgNO3溶液中滴加 1mL0.01 mol/LHCl溶液,再滴加 1mL 0.01 mol
14、/LKI 溶液D配制澄清的 FeCl3浓溶液将 FeCl3固体置入少量水中搅拌【答案】A- 9 -13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A 室温下 0.1mol/L的 NH4CN溶液 的 pH等于 9.4 NH3H2O是比 HCN更弱的电解质B将少量 Na2SO3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 Na2SO3己变质C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溶液,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 没有对量筒进行洗涤。操作正确,对配制稀硫酸的浓度没有影响D 向 Fel2溶液中通入少置 Cl2 溶液变黄,则 Cl2的氧化性强于 Fe3+【答案】C14下述实
15、验能到达预期目的的是- 10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A用注射器收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然后推拉注射器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B在实验室制得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蒸馏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C 用饱和 FeCl3溶液制得 Fe(OH)3胶体,然后过滤 提纯 Fe (OH) 3胶体D往混有 FeCl2的 CuCl2溶液中加人 H2O2 后,用氨水调节pH 至 2.7 后过滤除去 CuCl2溶液中 FeCl2杂质【答案】A【解析】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NO2,2NO 2 N2O4,增大压强,气体颜色变浅,压强减小,气体颜色加深,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 A正确;B、应
16、该为分液,乙醇易挥发,蒸馏时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B错误;C、分离胶体和溶液,采用渗析方法进行分离,故 C错误;D、引入新杂质 NH4 ,故 D错误。15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向盛有 5mL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滴入 2滴浓硝酸溶液紫色完全褪去浓硝酸有漂白性B向某溶液中先加入几滴 Ba(NO3)2,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酸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无明显变化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C在盛有红褐色 Fe(OH)3胶体的 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并使两极与直流电源相连红褐色向阴极移动Fe(OH)3胶体带有正电荷D 向某
17、酸溶液中加入一小段废光纤一段时间后废光纤溶解原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氟酸- 11 -【答案】D1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在某溶液中加 KSCN溶液 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有 Fe3+,无Fe2+B 向 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Ag+与 NH3H2O能大量共存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 HNO3中 溶液变蓝Cu与稀 HNO3发生置换反应D将 KI和 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 CCl4,震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 3+I2【答案】D【解析】A、KSCN 与 Fe3 作用使溶液显红色,只能说明含 Fe3 ,无法证明无 Fe2 ,
18、故 A错误;B、Ag +与 NH3H2O反应生成银氨络离子,故 B错误;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较不活泼的金属 Cu氧化生成铜离子而导致其溶液呈蓝色,不是置换反应,故 C错误;D、溶液显紫红色,说明生成 I2,则证明氧化性:Fe 3 I 2,故 D正确;故选 D。1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12 -【答案】A18下列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相对应且都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 现象 解释或结论A 将一小块钠投入乙醇中 产生无色气泡 发生的反应为:2H +2Na=2Na+H2B将少量 Na2O2固体加入过量Ba(HCO3)2溶液中黄色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泡和白色沉淀发生的反应:2Na 2O2+4Ba2+4HCO3-=4BaCO3+2H 2O+O2+4Na +C将 K1和 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 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 3+Fe3+I2D 向浓度均为 0.1 molL-1的 KCl、KI 混合溶液中滴加 12滴 0.01 molL-1的 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呈黄色Ksp(AgCl)K sp(AgI)【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