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4 剖面图考向 1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2018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4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14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15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 ,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16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2(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
2、自然景观特征。 3(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关中主 要为渭河平原(或渭河谷地) ,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 。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平原(盆地)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1 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 (如下图,单位:m)(1)看起止点海
3、拔是否准确:A 在 200m250m 之间,B 在 250m300m 之间。(2)看极值点是否 准确:a 在 250m300m 之间;b 在 150m200m 之间;c 在 350m400m 之间。(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 A 到 B 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过程。2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 ,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 , “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
4、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凹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 点不能看到 B 点。3判定河流流向4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型;下游沉积作用明显,河谷呈“U”型。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猜题卷)下面两幅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左图为黄河流经时三角洲演变图,右图为黄河改道后三角洲演变图。读下图,回答 12 题。1若左图所示时期黄河三角洲处于淤积加速阶段,其原因可能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B黄河的径流量不断变小C黄河河口流速变快 D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2造成右图时期黄河三角洲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
5、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答案】1D 2D2右图时期黄河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以沉积作用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小,A 错误;此时没有冰川,不存在冰川侵蚀作用,B 错误;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小,C 错误;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大,D 对。 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区域实地考察。读图回答 35 题。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A B C D4研究小组对该区域考察的项目最不可能是A山区植被种类调查 B中心商务区选址研究C河流水质取样分析 D村落空间分布研究55小明同学沿 ab 剖面线绘制的地形
6、剖面图,是下图中 的【答案】3D 4B 5A甲图为某岛等高线地图,等高距为 40m,一画家欲前往该岛。据此完成 67 题。6乙图是画家在海上中某处画的该岛的素描图。该画家最有可能在A处 B处 C处 D处7 画 家 打 算 登 上 该 岛 主 峰 俯 瞰 全 岛 , 请 为 他 计 算 主 峰 的 海 拔 高 度 并 确 认 从 图 示 甲 丁 中 哪 个 位 置 出 发 最 合理A甲处、410m B乙处、370m C丙处、460m D丁处、470m【答案】6A 7C67由材料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 40m,岛屿最低处为海平面,海平面距图示西南部的山顶之间相差 11 条等高线,因此此山海拔最高,为
7、主峰。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的条数可以推知,主峰的海拔为 440m480m,排除 A、B。登山线路,要选择坡度较缓的坡,由图可知,丙到主峰的线路,等高线稀疏,且为沟谷,因此地势较为和缓,适合登山;丁处到主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合攀登,C 正确、D 错误。故选 C。考向 2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 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穿过沉积岩,侵入沉积岩,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理清整个地壳物质运动过程后,就可以确定答案。在分析过程中,关键是准确判断沉
8、积作用和岩浆活动,谁先发生谁后发生的问题。假如岩浆活动早于沉积作用,则应该形成喷出岩而不是侵入岩。故选 D。7D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如下表)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 1 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