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赏析训练0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938112       资源大小:4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赏析训练0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1古诗词赏析训练 06【原文】折桂令中秋(元)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注释】张养浩:元代散曲家。曾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看到元朝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辞官家居。其后又因朝廷征召任官,在位劳瘁而死。【赏析】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一种在中秋夜企望一醉方休的情致,作者在词中着力描写的是澄彻的月光,并且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家,济南(今属山东)人。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他少年知名,十九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

    2、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看到元朝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后关中大旱,朝廷征召他为陕西行台中丞,他立即“散其家之所有” , “登车就道” ,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个月,劳瘁而卒。这首词开头第一句便以“一轮飞镜谁磨”发问,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并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月光的照

    3、亮程度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 “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两句,又转换角度,从另一侧面来写,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 。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这样写,比前两句将月光写得更加空灵。“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两句,写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这里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写到这里,作者发出

    4、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疑问:“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这个2问句,充分表现了张养浩敢说敢做的品性。当然,这种品性的结果是不被皇帝所容,导致他到处避祸。因此,张养浩笔下的仙女嫦娥就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在这里,作者表面上是在隐喻嫦娥有思凡之心,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难酬的意愿。历史上写月的诗词很多,但同样是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 ,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 。而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

    5、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李白、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写,忽景忽情,情景交融。这首散曲却与此不同。它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入俗套。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景和情才会融合得自然。这首散曲成功的奥秘也就在这里。【练习】1.请简要赏析这首词开头第一句。【答案】这首词开头第一句便以“一轮飞镜谁磨”发问,排空而入,造语奇崛,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作者又以“飞镜”比

    6、喻月亮,一个“磨”字,更能勾起读者的无限联想。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白诗句的意思及其所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答案】(一)运用了比喻修辞,以一轮飞镜喻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二)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以银3.这首诗通过对澄彻的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答案】这首词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3【解析】回答此题,最好能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示情景氛围的术语,比如:孤寂冷清、明净绚丽、清幽静谧、羁旅思乡、悲壮苍凉、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

    7、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等,然后再根据诗的具体情况选用。【拓展】1下面对于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开头第一句想象新奇,令人联想。把月亮比成刚“磨”出的“飞镜” ,增加了月光的明亮感。B.“彻” “透”二字,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十分光亮,表明了月光照耀的强度。C.“桂影婆娑”一语,以树影的清晰影像反衬月光的澄彻,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D.这首词先情后景,以景传情,虽然主要笔墨都在描写明月,但读者仍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答案】D【解析】回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的表述文字,将其同诗词语句加以认真比对,以正确辨识其对错。题中,D 项错误主要在“先情后景”一语,这首词先写的是景,作者的感情并未直接写出。2.请根据这首词的最后一个问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词的最后一个问句,意思是说,在这明亮的月光下,嫦娥不应该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而应该“高歌” ,应该纵情畅饮,一醉方休。这实际上是在表达作者自己内心难酬的意愿,因而企图借酒浇愁的思想。【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赏析训练0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