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训练(十一) 说明文阅读一、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9 分)斑马线上的“风景”苏更林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近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礼让斑马线”的主题活动。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
2、行人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 3 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 1 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 来的。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 4045 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 6080 厘米。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等行人横
3、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时段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彩色斑马线可以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也可以采用胶带式粘贴。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有些城市试行的 3D 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
4、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全国近 3 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 1.4 万起,致死人数高达 3898 人。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 90%。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 。(选自百科知识2018 年第 1 期,有改动)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的?(2 分)22.现实生活中,斑马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 分)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的画线句。 (4 分)二、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9 分)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叶
5、宁护照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夏、商、西周时代的护照雏形称为“牙璋”和“圭璋”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护照称为“封传”和“符节”,唐代称“过所”,宋代护照又演变为“关引” “符牌”,元代护照则以“公验” “腰牌”为主,明代护照又出现了“文牒” “关照” “符牌”和“堪合”的形式。护照由石铜变竹木,由竹木变纸张,由手书变印刷,由文牒变本本。在汉代、唐代两个鼎盛朝代,出现了一种与现代护照更为相像的通行证过所。所谓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也就是在经过关卡的时候,展示给守关人看的文件。过所初为竹简,后为锦帛或纸本,上面必须注明持证人的姓名、经过的地方,颁发机关要署名、钤印、落日
6、期,并把旅行目的写得清清楚楚,跟现代护照的性质几近相同。更为巧合的是,在命名方面,东西方产生了一种默契英语中称护照为“passport”,直译的话是“过港”,而“过所”据说文解字注的解释为“过,为度,经过之谓;所,为处所”,恰与“passport”不谋而合。公元前 60 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全、保证税收,通行证的使用更加普遍。过所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过所制度发展到唐代更加完善。唐代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朝代,疆域北越贝加尔湖,南抵南海,东临大海,西到咸海,驿道四通八达,驿站多达 1639 所,关津 166 道。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到日本、朝鲜、东南亚、波斯、阿
7、拉伯、非洲东岸和东罗马帝国。唐代的过所制度非常严格,凡到各地进行贸易或从事其他活动的商人都要持过所,否则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缉拿。申请人万一丢失过所,要被扣留拘押,查清身份后再酌情处理。无过所者将被视为“私度”,被查到就要治罪。在护照研究专家范振水看来,中国唐代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接近 1000 多年后的现代出入境、边检和海关查验制度。来自北非和西亚各国的商人,在唐境内外“安全” “自由”地通行,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中外交通的活跃有关。若不拘泥现代护照形式,中国第一本现代护照实为 1689 年由清朝政府发放的“信函式集体护照” 。以文字及信函笼统内文,描述赴外中国人的该文件,一直延续至 1839
8、年。1840 年以后,清朝政府碍于与西方强权各国的不平等双边条约,开始授权驻在中国境外的领事馆或海关为中国人3(包含华侨)发放形式不一的护照,这是“单人单纸”中国护照的开始。种类则有“内地游历护照”与“华工护照” 。1922 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本子护照,因军阀割据的混战,一纸护照仍然继续签发。这些本子护照多为 16 页,3年有效。因持照人途经国家多,译文多达 8 种,光译文就占了护照 8 页。1925 年,由东三省交涉总署批转下发发给入境签证办法,废止向外国人颁发“另纸护照”的做法,改为在外国人护照上颁发签证。1930 年,国民政府颁发查验外国人入境护照规则,要求入境外国人所持护照必须经中国
9、驻外使领馆签证。(选自今晚报2018 年 1 月 12 日)1.文章围绕“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主要说明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4 分)2.文章第段主要介绍了护照的 、 和护照的文字、外形上的一些变化。(2 分) 3.为什么说过所是一种与现代护照更为相像的通行证?(3 分)三、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9 分)中国探月新创举心 月由于自转、公转周期相同,月球有一面一直背对地球,也被人们称为“月球阴暗面” 。日前,英国每日快报官网刊登文章,称 2018 年,月球探索领域或将出现新的世界领军者,中国将会成为第一个探索月球阴暗面的国家。由于地球上的潮汐引力,月球有一面总是面对着地球,这种现象被
10、称为“潮汐锁定” 。由于通讯方面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让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阴暗面,因为信号无法到达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沟通。然而,中国正试图克服这一难题,并发送探测器探索月球的阴暗面。2018 年,中国将开展两次发射任务。这也是中国第四次执行“嫦娥”系列探月计划。嫦娥四号使命的第一部分计划在 2018 年 6 月发射。这将是一颗距离月球背面 6 万余公里的中继卫星,它将为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提供通信联系。通信一旦建立,中国就将向月球背面发射该使命的第二部分:着陆器(和巡视器)。尽管令人瞩目,但迄今中国的所有太空探索还是在追赶美国的步伐,但嫦娥四号的发射将成为一次创举。截至目前,任何国家的探测
11、器都从未在月球背面着陆,因此,此举能够获得巨大的科技回报。太空分析师、 太空中的中国:伟大跃升一书的作者布莱恩哈 维说:“中国正通过这一极具挑战的任务在太空开疆拓土。 ”每日快报认为,并非只有中国正计划实施探月项目,但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探月计划是最先进的。4环球智能简单梳理了中国探月的发展历程,具体如下: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称为“嫦娥”工程,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探月,即无人月球探测;第二步登月,即载人登月;第三步驻月,即建立月球基地。探月阶段又规划为绕、落、回三期。这三期的时间段分别是:绕月从 2004 年到 2007 年,任务是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落月从 2013 年
12、前后到 2020 年前,任务是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从2020 年开始将进入“回”的阶段,将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在 2018 年发射的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将实现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同时,嫦娥四号还将开展月基低频射电天文、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分、巡视区浅层结构等科学探测与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3 日)1.选文第段中的加点短语“这一难题”指的是什么?(2 分)2.文章第段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3.选文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3、4 分)四、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9 分)航母杀手:“鹰击-18”潜舰导弹梁 剑1 月 8 日,在北京,我国隆重举行了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国航天科工三院研究的“鹰击-18”潜舰导弹武器系统斩获代表中国科技最高荣誉的国家科技特别进步奖。作为国产新一代潜舰导弹,“鹰击-18”潜舰导弹的研制成功,跨越式地提升了我国反舰导弹水平,也更强有力地推动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和战略转型,对中国的反舰能力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军事专家介绍,该武器系统可以利用潜艇的鱼雷发射管,或者是垂直/倾斜发射管发射,并采用水下点火的热发射方式,从而保证出水的姿态控制和高初始速度,然后大部分时间在
14、空气中飞行,这相比水下运动 阻力要小得多,因此射5程大幅增加。 “鹰击-18”导弹距离目标大约 40 千米时,子母导弹分离,子导弹加速到超音速强行突防。由于两者的速度和雷达发射面积截然不同,防御方雷达的截获、跟踪、锁定和火控系统解算极其困难,这样便进一步增加了水面舰艇拦截的难度。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称,一枚“鹰击-18”就足以摧毁一艘宙斯盾战舰。因此,潜舰版“鹰击-18”将成为“航母杀手” 。综合中国反舰导弹的发展来看,该型导弹的大小与中国“鹰击-62”反舰导弹相仿,应该会采用已经十分成熟的中继惯性加末段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并且在导弹巡航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据链对导弹进行弹道修正,以改变导弹的
15、攻击弹道或者攻击目标。由于“鹰击-18”反舰导弹能够通过实施重力加速度为 10G 的转弯机动动作,规避敌舰的防空火力,能够击败美国海军的宙斯盾舰载防空系统及驱逐舰,只要一枚“鹰击-18”命中,其巨大的 3 倍音速冲击力和近 300 公斤的高爆能量,就足以使一艘宙斯盾战舰丧失作战能力。据称,该弹还具有反辐射功能,即使在距敌舰 50 米处爆炸,也可摧毁 60%的敌方舰载电子系统。这个自主创新的大国利器,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射程据说 600 公里以上,超过俄国俱乐部 300 公里射程,亚超结合,末端蛇行机动,可以隐身突防,成为我军 21 世纪的杀手锏武器。区区一个反舰导弹,为何获得国家特等奖,
16、这可是战略武器才有的荣誉!有人一针见血指出,“鹰击-18”以战术导弹的身份,实现了战略导弹的能力,甚至更灵活,实用性更大,对敌方的现实威胁程度更大。“东风-31”或者“东风-41”之类战略导弹对敌人更多的是战略威慑和制衡,正常情况下几十年也不会用于战场,一旦动用,等于世界大战。而“鹰击-18”可以顶着战术武器的名义,行战略武器的工作。即使打了你的航母,但只是反舰导弹,不是“东风-21D”或者“东风-26”之类战略大杀器,还有回旋余地,战术战略上进退自如。怕是以后看见中国的战略核潜艇,敌方航母就得“落荒而逃”哦!(选自国防科技报2018 年 1 月 16 日)1.文章第段写“鹰击-18”潜舰导弹
17、武器系统获得国家科技特别进步奖,有什么作用?(2 分)2.阅读选文第段,概括“鹰击-18”潜舰导弹的技术特点。(3 分)3 .文章第段中的加点词语“据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 分)6五、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9 分)细数冬奥会上的高科技姚丁杨2018 年平昌冬奥会是全世界冰雪运动爱好者期待已久的顶级盛会。细数和冬奥会相关的高科技产品时,还真是有不少惊喜!雪炮是一种可以迅速把大量液态水转化成为高压雾化冰晶的电气装置,主要用于人工造雪、布置人工滑雪场地和消防等领域。雪炮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消耗能量和水,生成一种“人造雪” 。雪炮的核心构造有两个:其一是配有越野式车轮的机车车身;其二就是
18、喷雪炮筒。可以说,雪炮是目前冬奥会最重要的造雪设备之一。在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方面动用了数百台雪炮,耗费了超过 7.6 亿升水,对 1000 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进行“冰雪覆盖” 。冬奥会上的速滑项目的竞赛服处处体现着“科技含量” 。速滑竞赛服在大腿处使用了比普通 纤维弹性强数十倍的橡胶材料,这种材料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力消耗;而在右胯部以内附着一种合成纤维,可有效减小摩擦力。为了减少空气阻力,速滑竞赛服的双手及双腿处还使用了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成绩。训练服安有内置传感器,它能够感应和追踪到肌肉纤维内部的活动,并通过应用程序告诉用户各部分肌肉的运动状态,令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19、高科技使裁判可以进一步确保比赛结果的准确和公平。在越野滑雪、速度滑冰的赛场上,每一位 参赛者的双腿上都会绑定一对重量极轻且性能可靠的异频雷达收发机,以便欧米茄计时器在比赛过程中能精准测定、记录并公布参赛 选手和团队的成绩与最终排名,准确性可达千分之一秒。一旦出现速滑选手跨越终点线时冰鞋高于光电子眼的红外线光束的情况,裁判将依据异频雷达收发机的记录,确定完赛时间与最终排名。与此同时,这一产品还能提供加速度与重力分析数据。雪上项目的重要装备雪橇,自然也是高科技的宠儿。如今,频频出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碳纤维材料已经正式应用于雪橇器材。碳纤维优点很多,包括重量轻、强度大、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刚性大,
20、等等。这种雪橇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使用,使用寿命也很长。Fanatic 滑雪板公司发明的雪橇,采用特殊的工艺,将纤维丝束展开,使之能够在预期方向上达到更大的强度和刚度。这种用碳纤维材料制备的雪橇,重量更轻、强度更大。当然,人体工程学设计同样非常重要,例如,通过精简内部结构使其更便于运动员在比赛初期的助跑阶段能顺利“跃”入雪橇当中。帝斯曼集团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减震器,这款减震器并不是用橡胶制作,而是采用了一款特殊的热塑性弹性体 。这款新型减震器可以将雪橇的震动系数降低 40%,并且能在-30-1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保持恒定,这就极大地提高了雪橇的稳定性,减少了方向上的操纵失误,从而帮助雪橇选手取得更好的
21、成绩。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开始渗透到冬奥会的方方面面。科技,令选手更舒心;科技,令比赛更精彩;科技,引领我们走进更加美好的未来(百科知识2018 年 2 期,有改动)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冬奥会上的高科技产品的?(2 分)72.下面句子中,能否去掉加点的词语?为什么?(4 分)雪炮是一种可以迅速把大量液态水转化成为高压雾化冰晶的电气装置,主要用于人工造雪、布置人工滑雪场地和消防等领域。3.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六、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9 分)流水的光阴,不变的鲎 张云广“这花开花落一千年一切形状,我还是自己模样。 ”这是好春光中的一句歌词
22、。一千年容颜不改,让人艳羡,而一种貌似“此物只应外星有”的奇异动物鲎,保持容颜不改又何止是一千年。人类发现的最早的鲎化石记录了地球 4.45 亿年前的鲎的特征。那时候,原始鱼类刚刚诞生,开花植物尚未出现,霸气恐龙尚未登场,而在恐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长达 6500 万年的今天,鲎依然保留着其远祖的基本模样。曾经与恐龙同时代的鳄鱼,因其强而有力的颚、长且厚重的尾、锥形锋利的齿以及发达的心脏等构造,让它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和捕食能力。鲎则不然。鲎之所以在数亿年间不曾进化,不是因为“装备”已经足够先进,而是由于它的生存环境一直未变,竞争对手寥寥无几,进化成这样就已经可以了,无须再做什么改变。鲎属于节肢动物门
23、剑尾目鲎科动物,世界上共有四种,即巨鲎、蝎鲎、美洲鲎和中华鲎。鲎的远古近亲如志留纪的板足鲎早已作古,现代动物中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蜘蛛和蝎子。从外形来看,体长可至 60 厘米的鲎像一只带尾刺的大型甲虫。其细长的三棱状尾巴让它看起来形象威武。其实,这可以自由转动的“三棱军刺”除了为其身体提供支撑、保持平衡外,主要用途是确保在腹面朝上的情况下翻身这一“高难度动作”的顺利完成。鲎的体表覆盖有黑褐色的外骨骼,头胸部背面为圆突的马蹄状,又称马蹄蟹。凭借这覆盖全身的硬质甲胄,鲎不仅可以承受海水的强大压力,而且可以躲过多数捕食者的攻击,在海洋中对它构成威胁的只有鲨鱼和海龟。退潮之时鲎常在沙滩上慢慢而行,但更
24、多的时候营底栖生活,在昏暗的海洋中贴着沙质进行海底运动或者钻入沙床之中。其五对步足保证了其能够在海水中较快速度地行进。8A贻贝、蛤蜊以及水生蠕虫等小型动物是鲎菜单上的主食,但有时也会换换口味取食海藻。鲎的头胸部第一对附肢呈螯状,具有类似小叉的功能,负责把捕获的食物送到嘴边。中间四对附肢即步足的钳状末端内侧生有长刺,负责捣烂食物并最终把美味送入嘴中。最后一对附肢也是步足,末端有几个耙状突刺,可以挖掘沙子和清理身上杂物。B鲎的头胸甲侧面生有一对神奇的复眼,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鲎对光有着超强的敏感度。复眼的侧抑制现象让视觉图像的边缘对比度得以强化,并在略去次要内容的同时突显了物象的主要轮廓,保证把重
25、要而精确的信息传入大脑。这一“绝技”让鲎能够感知到很远地方的具体状况,成为它捕食、逃命乃至寻偶的一大法宝。“光阴慢或者不慢,鲎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从远古时代走来被称作“活化石”的鲎,是否还会以这种古老的样貌走向遥远的未来,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吧。(选自知识窗2018 年第 3 期,有改动)注释鲎:读 hu,俗称“水鳖子”,节肢动物,生活在海中,尾坚硬,形状像宝剑。肉可食。1.文章以“流水的光阴,不变的鲎”为题有什么好处? (2 分)2.“鲎虽是原始物种,却也会玩高科技 。 ”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把它放回原处,正确的位置应放在AB中的 处。(3 分) 3.下面句 中加点的词
26、具体指代什么内容?(4 分)这一“绝技”让鲎能够感知到很远地方的具体状况,成为它捕食、逃命乃至寻偶的一大法宝。七、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9 分)漫话春联子 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在这首元日中,不仅写出了过年时的喜庆气氛,也描述了过年的习俗。诗中的新桃与旧符,指的就是春联。虽然千百年来,过节的风俗今非昔比,但春联,却一直是春节中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它就像一枝不凋谢的红梅,在迎春的节日里如约绽放,成为中国年文化中一个美丽的符号。据说,在周代的时候就有新年时在门前立桃木人的习俗。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桃木可以镇邪气制百鬼。之后,
27、桃人为桃板所代替。桃板上有的画人像,有的不画,新年时挂于门上。 “桃符”一词出现于魏晋之时,渐渐统一了桃人桃板。桃符是用两块长七八寸、宽约一寸的桃木制成的,上面会写一些驱邪降福的吉祥词句,被称为“题桃符” 。后世春联分为左右两联的形式与桃符分放在大门两侧的形式如出一辙。9到了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题在桃符上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流传久远。从王安石诗中所写的情形可以看出,北宋时期过年时题对联于桃符之上是相当流行的习俗。但在春节时贴红纸书写对联,并称之为春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功不可没。据簪云楼杂说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
28、副” 。他不仅提要求,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写。写春联贴春联在民间也迅速流传。春联所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成了文人墨客们展示才情的载体。文化名人们的推波助澜,更增添了春联的魅力。喜庆的色彩、祝福的词句、讲究的格式、精妙的构思、美观的书写,好的春联让人赏心悦目,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完成了穿越时空的延续与承袭。从辟邪祈福到抒发才情,春联是社会生活的表征,表达了人们渴望平安顺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具有满足社会心理需要的实用功能,涵养出深厚的文化意蕴。(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2 月 17 日)1.文章首段引用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的作用是什么?(2 分)2.下面文字独立成段,是从原文抽取出来
29、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3 分)如诗中,春联为何又叫桃符?说来话长3.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请根据你所学知识,把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4 分)上联:百鸟鸣春 盈大地 下联:祥犬献瑞瑞气满 八、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9 分)含笑:静静吐露馨香的玉兰兄弟中国有句古话叫“龙生九子,大不相同”,这句话在不同人的解读中,能读出完全不同的意思。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龙生九子”这个说法恰恰与生物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有关,一是生物多样性,二是适应。这两个概念也是理解达尔文理论,甚至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这恰恰说明,生物在遗
30、传上的多样性以及随之产生的不同形态,就是对于不同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植物当然也是这样,在农历二月份绽放花朵的木兰家族,恰恰是“龙生九子”的贴切实例。最能说明适应的并不是那花开满树的玉兰花,而是藏在角落里、那些静静释放馨香的含笑。10与玉兰花在春日肆意挥洒自己美丽花瓣的做法不同,含笑,总是躲在一个角落之中,仿佛是在静静地观望这场热闹的花事,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它们的表演。在中国的历代典籍里,也鲜有对含笑花的记载和评述,就连无所不包的本草纲目也没有对含笑的描述,这也许是因为含笑实在是太不起眼了,也许是李时珍老爷子也没有发现这些花朵的亮点。含笑就像缩小版玉兰花,在园林里,它们大多只能干一个溜边填缝的工
31、作,经常与假山和清泉相伴,不能像玉兰花那样,在中庭之间享有一块自己的表演天地,但是这并不妨碍含笑绽放自己的美丽。含笑之所以称为含笑,主要是因为它们开花的位置与玉兰花不同。高傲的玉兰总是在枝杈的最顶端绽放自己的美丽,而羞涩的含笑总是将花朵放在叶片旁边的叶腋处。这也是含笑不惹人注意的重要原因。“先长叶子还是先开花”是摆在很多植物面前的难题。很多早春开花的植物都选择先开花后长叶子。不仅仅是玉兰,早春开放的樱花、桃花和杏花都选择了先开花后长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凌寒绽放,那仍然是一个异常艰难的选择。与玉兰在大江南北绽放花朵不一样,含笑只能在长江以南的庭院中生活,摆在它们面前的巨大障碍是太不耐寒
32、了。在早春时节就开出第一朵花,对植物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且不说低温的影响,就连植物急需的水分也是有限的。这一次简单的绽放堪比一场战役,在花朵绽放之前,就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囤积的营养和水分供给花蕾长大,一旦天气转暖就立即绽放出花朵,换句话说,像玉兰和含笑这样的花朵在冬天的时候就要做好开花的准备,生长出冬芽。问题来了,冬天还要在户外工作,防寒设备自然是少不了的。像玉兰和含笑这样的木兰科植物多少都有防冻的“装备”,最典型的就是玉兰那些像毛笔头一样的冬芽了,包裹在花芽之外的都是毛茸茸的鳞片,它们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为 花芽提供一个舒适的小环境。至于含笑,因为原生地在华南一代,它们的外套就显得单薄许
33、多,在花芽外面的包被上只有一些稀疏的绒毛而已。虽然含笑开花的时候已经是仲春时节,但不用担心,它们自有一套吸引蜜蜂的拿手好戏,一段美好气味儿的合唱。(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 年第 3 期,有删改)1.文章开篇引用中国的古话“龙生九子,大不相同”,有什么作用?(2 分)2.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大多”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4 分)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11参考答案一、1.斑马线就是“安全线”;斑马线大变脸;斑马线上的“警示”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过程中,我们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局部剖析,选文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
34、就是“安全线”,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大变脸,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上的“警示”,这样题目就迎刃而解了。概括的语言要求简洁、连贯。2.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提取、概括能力,难度不大。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审视题干、明确答题指向的基础上,锁定答题区间第段,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答案。3.列数字。列举具体数据来说明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模式“说明方法+通用作用+语境作用”去组织答案。说明方法包括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辨识的
35、时候,我们可以依据说明方法的概念和具体段落判断。二、1.汉唐时期的护照过所;中国现代护照的由来。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梳理说明内容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充分理解标题中“历史变迁”内涵的基础上,走进文本,框定答题区间,第段主要说明汉唐时期的护照过所,第段主要说明中国现代护照的由来。2.称谓 材质(制作材料)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提取概 括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的时候,只要认真阅读第段文字,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语段最后一句说明护照的材质,其余语句说明护照的称谓以及文字、外形上的一些变化。3.因为过所的性质与现代护照几近相同,而且它的命名与英文中的护照“passport”不谋而合。解析 此题
36、考查考生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一般。审视题干之后,锁定第段,然后概括作答,展示答案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全面性,不能遗漏“它的命名与英文中的护照passport不谋而合”的内容。三、1.因信号无法到达导致的通讯问题。解析 此题考查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锁定短语“这一难题”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寻找答案。此类题目,绝大多数情况下,指代前面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初步确定之后,要注意代入验证,即用找到的语句替换代词,读一读是否通顺正确。12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积极地走进文本;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嫦娥四号的发射。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分析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难度
37、一般。说明文的首段大多有引出说明对象或引出说明对象特征的作用;另外,大多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分析时可从这两方面着手。如果运用了说明方法、修辞方法,还要结合说明方法、修辞方法进行分析。3.准确科学地讲述了什么是“潮汐锁定”现象。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下定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语境意识;二是通晓下定义的通常作用;三是分析下定义的语境作用(准确科学地讲述了什么是“潮汐锁定”现象);四是整合以上信息,简洁、连贯地表述。四、1.概述最新新闻,引出说明对象,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联
38、系文章的写作意图,注意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简单地说可以从“引+趣”方面去分析,首段通常有引出说明对象或引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2.水下点火保证出水姿态控制和高初始速度;可以改变导弹的攻击弹道或者攻击目标,可有效规避敌舰的防空火力;具有反辐射功能;亚超结合,末端蛇行机动,隐身突防能力强。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提取、概括、表述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研读第段文字,仔细筛选相关信息,注意对答案进行验证推敲。3.词语“据说”说明有关素材源自非官方权威渠道和作者自身的推断,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品析能力,难度不大。此类题目一般
39、有两大类,一是词语表达作用类。答题模式: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二是词语可否删去类。答题模式:不能删去,“”词表,意思是,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不合文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五、1.雪炮;速滑项目的竞赛服和训练服;异频雷达收发机;雪橇;减震器。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读文章,找到每段的中心句,提炼出关键词语,概括作答即可。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从雪炮、服装、能确定完赛时间与最终排名的异频雷达收发机、雪上项目的重要装备雪橇以及减震器等方面来介绍说明的。2.不能去掉。去掉“主要”后,原句意思变为“雪炮用于人工造雪、布置人工滑
40、雪场地和消防等领域”,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使用。解答该类问题,一般应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说明作用,然后回答去掉该词语后,原句意思会发生改变,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33.举例子。强调说明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重要性,有很强的说服力。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考生应了解各种说明方法所具有的特征,然 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判断。从“例如”一词可以判断出该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就是强调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重要性。六、1.点明说明对象;介绍了鲎的特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文标题的作用。说明
41、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有:点明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内容等。该文章的题目,既点明了说明对象,又介绍了说明对象的特点。2.B解析 结合语境,根据各段内容,做出分析判断。第段内容写了鲎的绝技,恰恰与给出的句子内容相吻合,故应放在B 处。3.鲎复眼的侧抑制现象让视觉图像的边缘对比度得以强化,并在略去次要内容的同时突显了物象的主要轮廓,保证把重要而精确的信息传入大脑。解析 此题考查指示代词的作用。指示代词具有指示作用,大多数时候用来指代前面已经出现过的内容。作答时,将初步判断的内容去替换代词,看语义是否通畅合理,以此断定指代内容是否合理。七、1.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春联
42、,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 此题考查开头段引用诗词(俗语或名言)的作用。说明文开头若引用名言、俗语或歌词等,其作用就是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应放在第段之间。解析 此题考查对过渡段的理解能力。从“春联为何又叫桃符?说来话长”来看,引出的下文,一定是介绍有关桃符的内容,而第段文字恰恰介绍说明了从周代开始,人们新年时在门前立桃木人的习俗。据此分析,应放在第段之间。3.春风 神州(答案符合对联要求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补充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原则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音(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音(现代汉
43、语拼音中的一二声)。据此补写对联即可。依据下联中“献瑞瑞气”的格式,上联填写的对应部分的内容中间两个字也必定相同,结合语境可以填写“春风”;下联空缺的内容需要和上联对应部分的内容协调,故可以填写“神州(或乾坤)” 。八、1.引出说明对象含笑,也说明了含笑和玉兰是同类树种,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4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有两点,一是引出说明对象,二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含笑,而不是玉兰,这一点要特别注意。2.不能。 “大多”表示数量,说 明还有一小部分是特殊的。如果去掉后,就变成含笑只能“溜边填缝”了,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
44、用“大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句中“大多”并不是全部,语言准确。3.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在早春时节开花”比作“一场战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早春时节开花的难度很大,既要克服低温,还要有充足的水分保证。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堪比”一词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根据上文 内容可知说明“在早春时节就开出第一朵花,对植物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且不说低温的影响,就连植物急需的水分也是有限的”这一特点的。答题格式是“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