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物理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2、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如图,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2下列如图的四个图中,各运动物体不能看
3、作质点的是( )A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B研究书本在桌面上移动 L 的距离所需的时间C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D研究子弹头射过扑克牌的时间3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一定增大B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物体加速度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大D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4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 7s 内的初速度是 2.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B C D5如图甲所示,两位同学根据课本提示的方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做反应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A 点是开始时受测人手指的位置,B 点是结
4、束时受测人手指的位置,则受测人的反应时间大致为( )A0.6s B0.3s C0.4s D0.5s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C物体所受摩擦力可以与其运动同向也可以与其运动反向,但不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D擦黑板时由于黑板静止,所以黑板受到的是静摩擦力7如图,在水平面上有质量为 2kg 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水平向左、大小为 10N 的拉力 F 的作用,则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0N B20N,向右 C20N,向左 D10N,向右8两个大小一定的共点力,合力最大值为
5、,合力最小值为 ,则两个力相互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A B C D9不计空气阻力情形下将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拋一物体,从拋出至回到拋出点的时间为 2t,若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水平挡板,仍将该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A02t B06t C05t D03t二、多选题10有四个物体 A、B、C、D,物体 A、B 运动的 x-t 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 C、D 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
6、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 A 和 B 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A 的速度比 B 大B在 03s 的时间内,物体 B 运动的位移为 10mCt=3s 时,物体 C 与物体 D 之间有最大间距(在 CD 相遇之前)Dt=3s 时,物体 C 追上物体 D11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1匀加速上升 2 s,速度达到 3 m/s,接着匀速上升 10 s,最后再以加速度 a2匀减速上升 3 s 才停下来,则( )A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 15 m/s 2 B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为 15 m/s 2C上升的总高度为 325 m D上升的总高度为 375 m12如图所示,水平力 F 将物体 P 压在竖直墙上
7、,物体 P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正确的是( )A若只增大 F,则 P 所受摩擦力增大B若只减小 F,则 P 所受摩擦力不变C若只在 P 上放一物体,则 P 所受摩擦力不变D若只在 P 上放一物体,则 P 所受摩擦力增大第 II 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13用等效替代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等效代替”的含义是_A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B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C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D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14(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
8、时器处,让小车在钩码牵引下运动时是:A.先通电 B.先放手?_(填“A”或“B”)(2)在实验得到纸带上确定七个计数点 A、B、C、D、E、F、G,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一个点未画出来,测得 CD 间的距离为 x3=5.20cm,DE 间的距离为 x4=5.99cm,FG 间的距离为 x6=7.62cm根据 x3和 x4计算 D 点的瞬时速度 vD=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x=aT 2可推广到不相邻的两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n,m 表示不为 0 的自然数,如 1,2,3,nm)试用此推广式,利用已知的x3和 x6,粗略求小车的加速度 a=
9、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某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求小车加速度方法 A:运用x=aT 2,由 , , ,求平均值3方法 B:运用 ,由 , , ,求平均值.方法 A 求得加速度的最终表达式为 =_ ;方法 B 求得加速度的最终表达式为 =_。为使每段位移都用到,减小偶然误差,选择_方法(填“A”或“B”)更合理。四、解答题15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4s 到达离地面 48m 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m/s 2。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
10、高度。16在下图中, A、B、C 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 和 。A 与桌面之间,A 与 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物体 C 不放在 A 上时,B 刚好拉着 A 匀速运动;当将 C 放在 A 上时,要使A、C 相对静止向右匀速运动,求(1)B 的质量需要增加多少? (2)A、C 相对静止向右匀速运动时 A 对 C 的摩擦力大小?17一条平直的公路上,一辆自行车以 5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自行车后面 288m 处有一辆以 30m/s 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 刹车后以 1m/s2加速度匀减速前进。求:汽车能否与自行车相遇(设两车相遇时互不影响各自的运动)?如不能相遇,请求出两车最近距离
11、是多少?如能够相遇,请求出相遇时间是多少?18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全国开始了“集中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这是因为一般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 0.10.5 s,易发生交通事故图示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如右图所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车速 v(km/h) 反应距离 s(m) 刹车距离 x(m) 停车距离 L(m)54 12 10 2272 16 17.8 33.8108 A B C请根据该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2)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请计算出表格中 A 的数据(3)假设在同样的路面上,一名
12、饮了少量酒的驾驶员驾车以 90 km/h 速度行驶,在距离一学校门前 50 m 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 0.2 s,请用详细计算过程说明会发生交通事故吗?2018-2019 学 年 湖 南 省 衡 阳 市 第 八 中 学 高 一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 物 理 试 题物 理 答 案1B【解析】甲、乙两人的说法分别是以飞机和地面作为参考系研究运动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故 A 错误,B 正确;研究物体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参考系,否则物体的运动性质无法确定,故 C 错误;参考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
13、的物体为参考系,故 D 错误考点:考查了参考系【名师点睛】(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考系,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考系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2)参考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如果选定为参考系,这个物体就假定为不动2D【解析】只要将篮球投入框中,就得分,因此篮球可以看作质点,所以不选 A;书本在桌面上移动时书本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其形状对研究时间没有影响,可以把书本看成质点不选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而言,影响可忽略不计,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不选 C。研究子弹头射过扑克牌过程,子弹的长度比扑克厚度还
14、大,影响不能忽略,把子弹头看作质点故选择 D考点:质点点评:此类题型考察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3D【解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故 A 错误;根据 可知,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 B 错误;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可能为负,物体可能做减速运动,故 C 错误;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故 D 正确。所以 D 正确,ABC 错误。4D【解析】第 7 s 内的初速度是 2.6 m/s,即 2.6 m/s,由公式 ,解得 a=“0.43“ m/s2 D 对。5B【解析】由题意,在反映时间内,刻度尺下落的高度: H=55.0-10.0=45
15、.0cm=0.45m,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代入数据解得: t=0.3s,故 B 正确,ACD 错误。6B【解析】摩擦力产生条件包括弹力产生条件,故有摩擦力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的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故 A 错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故 B 正确;物体所受摩擦力可以与其运动同向也可以与其运动反向,也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故 C 错误;擦黑板时,静止的黑板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故 D 错误。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7C【解析】物体在向右运动,故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则摩擦力的大小 f=mg =0.520=10N;方
16、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左;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水平向左、大小为 10N 的拉力 F 的作用,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20N,方向向左,故 C 正确,ABD 错误。8C【解析】当两力同向时: F1+F2=A;当两力反向时: F1-F2=B,联立解得: , 当这两个共点力互相垂直时,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则其合力的大小为:,故 C 正确,ABD 错误。9B【解析】将物体的上升过程分成位移相等的两段,设下面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 t1,上面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 t2,根据逆向思维可得: ,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 t=2 t1且 t1+t2=t,由以上各式可得:
17、 ,故 B正确,ACD 错误。10ABC【解析】由甲图看出:物体 A 和 B 位移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A 图线的斜率大于 B 图线的斜率, A 的速度比 B 更大,故 A 正确;在 0-3s 的时间内,物体 B 运动的位移为 x=10m-0=10m,故 B 正确;由乙图看出:前 3s 内, D 的速度较大, CD间距离增大,3s 后 C 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减小, t=3s 时,物体 C 与物体 D 之间有最大间距,故C 正确,D 错误。所以 ABC 正确,D 错误。11AD【解析】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 ,故 A 正确
18、;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为: ,故 B 错误;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故 D 正确,C 错误。所以 AD 正确,BC 错误。12BD【解析】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两个力平衡,增大或减小 F,静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保持不变,故 A 错误,B 正确;在 P 上放一物体,对整体分析,由于静摩擦力等于总重力,所以摩擦力变大,故 D 正确,C 错误。所以 BD 正确,AC 错误。13C【解析】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法”,即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筋的效果和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的效果是相同的,即要求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故 ABD 错误,C 正确。14(1)A (2)1.40;5.04; ; ;B 【解析】(1
19、)应先接通电源在释放纸带。(2)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一个点未画出来,所以时间间隔为 T=0.04s,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根据 ,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a=5.04m/s2。方法 A:运用x=aT 2,由 , , ,求平均值,联立以上可得: 。方法 B 求得加速度的最终表达式为:。为使每段位移都用到,减小偶然误差,选择 B 方法更加合理。15(1) (2)76.8m【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火箭推力消失后,由于惯性,继续上升,做上抛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解继续上升的高度,最后得到总高度。(1)上升阶段根据位移时间公式:代入数据解得:根据速度时
20、间公式可得:(2)燃料用完时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x1 +x2=76.8m【点睛】本题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竖直上抛、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注意火箭燃料耗尽后还会继续上升,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16(1) (2)【解析】(1) C 不放在 A 上面时,对 A 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 , ,又联立解得 C 放在 A 上面时,对 AC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 又代入数据解得: (2) A、 C 相对静止向右匀速运动时 A 对 C 的摩擦力大小为: 。【点睛】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是关键;还要根据平衡力
21、的知识,确定出具体的平衡力。17会相遇,时间分别是 18s 和 32.4s【解析】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对应临界条件,结合位移关系即可求出是否相遇;当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二者的位移相等,由此即可求出相遇的时间;当自行车与汽车再次相遇时,汽车可能已经停止,也可能仍然在运动,分析临界条件,然后做出解答。(1)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 。汽车的位移:自行车的位移:因为:所以会相遇。(2)相遇时位移相等且所经历的时间为 t,则有:解得: t1=18s, t2=32s(舍去,因为汽车之前已经停止了)所以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 18s。汽车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汽车该过程前进的距离为:自行车前进的总距离为:再次相遇的
22、时间为:【点睛】对于汽车刹车过程,已知时间,求解速度或位移时,不能乱套公式,首先求出刹车到停下的时间,比较已知的时间与刹车时间,分析汽车是否停下,再进行相关的计算。18(1)0.8s (2)A=24 (3)会【解析】根据 x=vt 即可求出反应时间;根据反应距离等于速度与反映时间的乘积进行计算即可;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1)由第一组数据可得反应时间为:(2)表格中 A 的数据为:(3)由上可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80s,车速 v=90km/h=25 m/s反应时间为: t=0.80 s+0.2 s=1.0 s驾驶员的反应距离为: s=v t=251.0 m=25m由速度位移时间公式可得加速度为:刹车距离为:停车距离为:由于停车距离 L50m,故会发生交通事.【点睛】本题关键分析求出车的运动情况,即先匀速后匀减速,然后运动学公式联立列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