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doc

    • 资源ID:924665       资源大小:43.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doc

    1、1高考非选择题 37 分标准练(一)时间:25 分钟 满分:37 分1(25 分)(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表示, “在 1937 年的时候,中国人不敢想象 8 年后中国居然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强之一。当时中国人最乐观的估计是,我们能够抵挡住日本的攻击,并且把他们赶走。当时的人们想的是,日本屡次侵略中国,在国际组织里中国也没有话语权,虽然国家很大,但是始终是一个小角色。没想到 8 年之后,中国不仅赢了,还成了政治上的大国,任谁也不敢想。 ”据二战时中国战场作用有多大整理材料二:罗斯福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

    2、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 4 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据二战时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鲜为人知的博弈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13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

    3、界警察”集团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12 分)答案:(1)变化: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从没有话语权到转变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任人宰制的弱国转变为具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原因:中国坚持抗战,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潮流;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2)原因:中国是美国牵制日本的盟友;中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中国在亚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战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对象。认识: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

    4、合作,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努力维护世界稳定,推动世界和平。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原因,以及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根据材料中的“在 1937 年的时候,中国人不敢想象 8 年后中国居然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强之一” “在国际组织里中国也没有话语权”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从没有话语权到转变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任人宰制的弱国转变为具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这种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在二战中发挥的

    5、作用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等方面来回答。(2)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的“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 4 亿人口的国家” “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可以分析得出中国是美国牵制日本的盟友、中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中国在亚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战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对象等。从中得到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

    6、并联系所学,从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和平等方面来回答。2(12 分)(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婚姻观念 中国 西方婚姻目的 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择偶标准 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夫妻关系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上述材料

    7、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12 分)答案:示例一:论题:婚姻目的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论述:中国较早进入农耕社会,宗法关系相对完整,突出了权力中心意识;宗法分封制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观念,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重视传宗接代;儒家不断强化伦理纲常的3影响。西方自古工商业发达,宗法关系相对淡薄;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法治和人文主义精神培育了个人独立的传统观念;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突出了个人的价值意识。总之,中西方不同的婚姻目的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示例二:论题:择偶标

    8、准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家庭观念。论述:中国古代经历了长期的农耕社会和贵族制,等级森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光宗耀祖的思想观念;儒家重视家庭道德伦理的熏陶。西方自古重视个人的独立和个体价值;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个人的独立和个体价值;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断强化个人的自主独立意识。总之,择偶标准的不同是中西方不同家庭观念的反映。示例三:论题:夫妻关系折射出中西方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论述:中国农耕经济长期发达,男子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简单的家庭分工;儒家学说的伦理纲常不断强化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西方工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9、突出了个人的价值;民主政治、法治和人文主义传统培育了男女平等的社会意识。总之,夫妻关系中男女不同的地位是中西方不同经济和文化传统的体现。(以上示例任答其一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可同等得分)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中外婚姻关系中婚姻目的、择偶标准和夫妻关系的不同。从材料中的“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和“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来看,中外婚姻关系中婚姻目的不一样,中国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重视传宗接代,而西方突出个人的价值意识。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由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决定的,据此确定“婚姻目的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的论题。材料中的“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和“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说明在择偶标准方面,中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而西方重视个人的独立和个体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择偶标准的不同是中西方不同家庭观念的反映,据此确定“择偶标准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家庭观念”的论题。以此类推,还可以确定“夫妻关系折射出中西方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的论题。本题的解答首先应当根据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确定论题,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来论证阐述,论述过程要做到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注意事项

    本文((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doc)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