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913811       资源大小:4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1、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 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处于( )(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C)封建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夏王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将部落联盟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造而建立的国家,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是将“ 禅让制 ”变为( )(A)分制制度(B)王位继承制(C)军事民主制(D)嫡长子继承制3 与“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原则对应的是 ( )(A)分封制(B)王子王位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D)禅让制4 我国奴隶制社会解体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是(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2、D)魏晋南北朝时期5 战国时期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 )(A)上计(B)巡狩(C)巡行(D)朝觐6 开始实行中外朝制以架空相权的是(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7 北魏孝文帝改定官秩时,将太常、光禄、卫尉三卿( )(A)位列吏部尚书之前(B)位列曹尚书之后(C)与曹尚书平级(D)位列吏部尚书之后,列曹尚书之前8 隋唐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_,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A)道(B)州(C)路(D)行省9 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_主管文教事务。( )(A)光禄寺(B)太常寺(C)少府监(D

    3、)国子监10 由三省宰相制向二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时期(D)元朝时期11 北宋初年,以_负责考核京朝官。( )(A)审官院(B)考课院(C)察院(D)殿院12 元代最高监察机构为( )(A)御史台(B)行御史台(C)肃政廉访司(D)翰林院13 明洪武初年,设_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 )(A)枢密院(B)军机处(C)内阁(D)大都督府14 清代掌管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以及一部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为( )(A)宣政院(B)通政院(C)都察院(D)理藩院15 晚清政府指导和推行新政的核心机构是( )(A)同文馆(B)总理衙门(C)督办政务处(D)

    4、中央资政院16 清政府宣布设立新疆省是在( )(A)1865 年(B) 1876 年(C) 1884 年(D)1885 年17 1908 年 11 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后溥仪即位,由_任摄政王。 ( )(A)载沣(B)载泽(C)载淳(D)载垣18 在政体上,南京临时政府基本上是依据_原则建立起来的总统制政府。( )(A)议行合一(B)委员会(C)民主集中(D)三权分立19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省制的变化,主要是 1922 年将军政长官的名称由督军改为( )(A)省长(B)督理或督办(C)督都(D)巡阅使20 1928 年国民党实行训政以后,地方行政体制普遍实行_行政体制。( )(A)城乡分

    5、立的双轨制(B)城乡合治的单轨制(C)党政分开(D)党政合一21 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中,属于最高监察机关的是( )(A)大理院(B)监察院(C)平政院(D)肃政厅22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决策的参谋系统是( )(A)国防最高委员会(B)中央设计局(C)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D)中央政治会议23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闭会以后听取政府各种报告及决议案的实施情况的机构是( )(A)驻会委员会(B)参政会常务委员会(C)闭会委员会(D)特别委员会24 1946 年战爆发后,南京政府将原来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 改为( )(A)国民政府主席行辕(B)军政长官公署(C)绥靖公署(D)内战指挥部2

    6、5 工农民主政权人民委员会的成员由_选任。( )(A)中央政治委员会(B)中央执行委员会(C)人民委员会(D)革命军事委员会二、多项选择题26 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包括_两方面的改革。( )(A)田税(B)人头税(C)盐税(D)军赋(E)商税27 解放战争时期,大行政区政府和省人民政府设置的会议主要有_三种。( )(A)工作汇报会议(B)部门工作会议(C)政务会议(D)专门会议(E)联席会议28 在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政权有( )(A)广州国民政府(B)武汉国民政府(C)工农民主政权(D)抗日民主政权(E)人民民主政权29 总理衙门的职权有( )(A)管理外交事务(B)办理洋务(C)

    7、负责边防事务(D)有关官吏的选任和专业人才的培养(E)负责相关的立法30 临时参议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监督方式有( )(A)议决临时政府的预算(B)检查临时政府的出纳(C)议决临时大总统交议事件(D)答复临时大总统咨询事件(E)对临时大总统的宣战、缔约、制定官制、任免官员、设立法院等行为行使同意权三、名词解释31 察举制32 典签33 “内制”和“外制”34 “府院之争 ”35 国民参政会四、简答题36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制度。37 简述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38 简述 1947 年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后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不同及其性质。39 简述 1948 年“ 行宪国大 ”后,南京政府的行

    8、政决策体制。40 简述为解决政权建设迅速发展和行政干部严重不足的矛盾,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五、论述题41 试述明朝行政决策的主要方式。42 试论清末行政执行的新变化。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 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A18

    9、【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A21 【正确答案】 B22 【正确答案】 C23 【正确答案】 A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B二、多项选择题26 【正确答案】 A,D27 【正确答案】 B,C,D28 【正确答案】 C,D,E29 【正确答案】 A,B,C,D30 【正确答案】 A,B,C,D,E三、名词解释31 【正确答案】 察为考察,举为荐举,察举即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察举是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其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科目,丞相、列侯、公卿和郡国守相按科目要求考察和荐举人才,然后由皂帝 亲自对被荐者进行策问,根据对策等第高下授

    10、予官职。察举制度缺乏严密的考核制度,是一种以保举为主、附 加复试的考试,保举才是汉代察举制的最关键环节。由于察举制没有严密的考核程序,致使弄虚作假现象严 重,使察举制度变成变相的官僚子弟世袭制,列东汉末年,察举制度走向衰落。32 【正确答案】 典签为南朝所设官职。魏晋时期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地方监察成为监察系统中的薄弱环节。鉴于地方势力强大对中央构成威胁,南朝时设置典签一职,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典签职微权重,凡州镇要事, 须典签签署后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述职,故诸王刺史对典签恭敬备至。典签具有监察官员的性质, 但终未形成制度。33 【正确答案】 “ 内制” 和 “外制”是宋代皇帝的

    11、最后裁决以诏敕形式公布的两种不同情况。中书舍人所草之诏为“外制” ,多为常例之诏命, “内制”则由翰林学士负责。宋代“内制”诏敕的发布十分突然和机密,而且只要盖上皇帝印 玺后即有法律效力。皇帝常常是临草诏时临时改变早先与宰执大臣商量好的方案,令大臣难以防范。这也说 明宋代皇帝在行政决策中的决断权超越了前代。34 【正确答案】 “ 府院之争 ”是指皖系军阀统治时期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35 【正确答案】 国民参政会是 1938 年根据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而成立的民意机关。据组织条例规定:国民 政府对内对外的重要施政方针在实施前,必须交国民参政会议决。初期的国民

    12、参政会的确为各党派、各阶层 人士提供了一个发表政见的场所,也通过了一些有利于抗战的决议,推动了国家民主化的发展。但自武汉、广 州失守以后,随着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发展,国民参议会日益成为国民党粉饰专制统治、欺骗人 民的御用工具。四、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1)秦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这时的监察权和行政权胶着在一起,副丞相的身份使御史大夫也受丞相的统制,并未成为独立于行政之外的政治实体。御史大夫的属官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御史丞为首,在御史府协助御史大夫处理政务,二是以御史巾丞为首的设于宫内的部分官员。从职责分工来讲,御史丞侧重于协助处理御史大夫

    13、副丞相职务的事项及施政过程的行政监察,御史中丞则分管皇帝直接交办的监察工作。 (2)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宰相制度的变更也使监察组织发生变化。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不再担任监察的任务。与此同时,专门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御史台虽名义上仍隶属于少府,但实际上已独立执行监察的职能,这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分离。御史中丞纠察百官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督部刺史纠察地方官员,二是通过侍御史、殿中执法纠察中央官员,三是通过公卿奏章,纠察百僚。37 【正确答案】 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有议政王大臣议、廷议、九卿议、阁议等。 (1)清朝前期,由议政王和议政大臣组成的议政大臣会议议处军国大事,这是氏

    14、族制度残余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反映。清军人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仍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行使其中枢决策的功能。康熙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达到顶峰,但议政王、议政大臣均为守旧势力的代表,康熙亲政后,深感这种议政制度严重削夺了皇权,便通过裁减议政人员人数和缩小议政会议的职权范围来冷落议政王大臣会议,先后以南书房、内阁作为皇帝议政章诏的工具。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完全衰落。 (2)清朝对一些涉及面广或业务性强的重大政务,常召开廷议和九卿议,也可以奉行阁议。清朝廷议通常由内阁大学士、都御史、亲王参与,如所议涉及军事,正、副都统,将军皆可作为廷臣参加会议。凡专门问题或涉及廷臣本身之事而不便令廷臣自行

    15、研究的,则下九卿议。清朝九卿指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有时皇帝为求慎重,先将某事交六部某部研议,然后再将某部拟议的方案下九卿再议。 此外,凡有大政还可交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奉行阁议。以上廷议、九卿议、阁议的结果最终由皇帝独断。38 【正确答案】 (1)1947 年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与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有如下三点不同: 扩大国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 吸引部分国民党以外人土参加,号称是“ 多党政府”、“联合政府” 。 试行行政院负责制。行政院根据国务会议的决议,对行政事务“ 负全责”。但国民政府主席的权力并没有削弱。 (2)改组后的国民政府是“ 由训政达到宪政之过渡期间” 的政府

    16、。虽然吸收部分国民党以外人士参加,但并未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专制政体。39 【正确答案】 1948 年“行究国大” 召开后,由于整个政治体制的变化,南京政府的行政决策体制和决策方式都发牛了变化。(1)总统处于行政决策中枢地位。从形式上看,“宪政时期 ”南京政府的中央行政体制为责任内阁制,而不是美国式总统制,但宪法同时给总统独裁留下了充分的活动余地。同时,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还赋予总统以“ 不受宪法有关条款限制 ”的紧急处置权。 (2)行政院的决策。行政院作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有大量的决策活动,决策均由行政院会议作出。但是,行政院的决策多带有技术性,是为总统或立法院提供方案和建议,供总统或

    17、立法院决断。 (3)国民党对行政决策的控制。宪政时期,国民党已“还政于民” 理应不再干涉行政事务。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蒋介石任总统期间,一些重大决策均可以总统名义作出,而不必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出现。但 1949 年 1 月蒋介石引退后,没有总统名义的遮掩,他仍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控制着政府的人事权、军事指挥权、财政权和行政权。40 【正确答案】 (1)结合民主选举,大量选拔工农积极分子,充实各级基层政权; (2)从军队中抽调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留在新解放区担任行政干部; (3)通过增设副职,为夺取全国政权储备干部; (4)通过举办各种干部学校和培训班,为新政权培养和造就干部; (5)争取和

    18、改造旧政权人员,特别是旧政权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解决新政权建没的需要; (6)吸收党外民主人士参加民主政权,发挥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五、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1)会议制度。作为皇帝酝酿决策的会议形式很多,明初皇帝用得最多的是内廷会议。废除宰相制后,内阁会议日趋重要,这种会议在“朝房” 举行,有时皇帝亲赴内阁议事。遇有军国大事或大典,依历代王朝的传统,在“朝堂”( 正殿)举行朝议 (皇帝在场)或廷议( 皂帝不在场)。主持廷议的大臣因事而异。 (2)票拟与批红。明中期以后行政决策主要是中枢机构官员紧密围绕协助皇帝处理奏章并代拟谕旨的过程,奏章的进呈和相应制诏的下达是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最

    19、主要的沟通方式。内阁就是皇帝手下协助处理奏章并代拟谕旨的工作班子,司礼监太监则充当皇帝代理人、因此,部院题请、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构成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明初设中书省、百官奏事必须经过中书省。废中书省后,一切政务由皇帝亲裁,批答奏章之权由皇帝牢牢掌握。从宣德年间起,内阁开始有了票拟权。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 ”,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内阁票拟后由皇帝作出最高裁决,即用红笔在奏章上批答,称为批红。对票拟内容不同意时,皇帝可加以改动或发还内阁令其重拟,称为改票。明宣宗以后,司礼监秉笔太监取得代皇帝批红的权力,成为皇帝处理机务

    20、最为贴近的助手。 (3)封驳制度。内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除有票拟权外,还有封驳之权,即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并加以驳正。但明代内阁并非执行部门,也没有下属的施政机构,因而皇帝下诏并非非要经过内阁不可。故内阁封还诏书的权力和效果十分有限。除内阁外,六科也有封驳权。42 【正确答案】 (1)清末,随着“ 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在行政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中央各部实行专任之法,做到权责一致。中央各部长官采取一正:二副制,在尚书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克服了以往满汉尚书互相推诿的弊端,有利于政令执行的统一。 加强各部尚书的行政权力。

    21、建立办公会议制度。1907 年制定的各省官制通则 规定,各省督抚设会议厅,定期召开司道以下官员的办公会议,讨论重要政令的实施办法。 行政执行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清末,各部都比较重视行政规程建设,初步改变了过去行政行为的随意性。 (2)1911 年仿 “责任内阁”成立后,行政执行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统一了事权。中央一切行政事务均由内阁负责; 改变越级奏报的惯例。除按照内阁官制须由内阁国务大臣奏报事体外,其余各衙门不得越级奏报; 明确各部的自行处置权。各部的例行事务以及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各部自行处理,不必上奏朝廷,也不必事事向内阁总理大臣汇报。 (3)上述变化是时势使然,且多为官样文章,因而其实际意义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晚清政府行政管王单逐渐颓败的局面。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