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913747       资源大小:4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狭义的文化又称 ( )(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2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 ( )(A)物质产品(B)精神产品(C)可见产品(D)日常用品3 吐蕃在_时开始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 )(A)唐朝(B)汉朝(C)宋朝(D)南北朝4 中国文化的重心向南迁移最早出现在 ( )(A)南北朝时期(B)魏晋时期(C)秦代(D)汉代5 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 )(A)敦煌文化

    2、(B)张掖文化(C)酒泉文化(D)凉州文化6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说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城址,据说是禹都所在地 ( )(A)平阳(B)阳城(C)帝丘(D)龙山7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 ( )(A)般若经(B) 四十二章经(C) 道行经(D)密迹安般经8 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 )(A)王重阳(B)邱处机(C)李志常(D)刘德仁9 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时间是 ( )(A)新石器时代(B)黄帝时期(C)尧舜时期(D)夏商时期10 到_,中国青铜器生产的生机和气势都不复存在了。 ( )(A)西周(B)东周(C)秦朝(D)汉代11 我国广大地区和不

    3、同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艺,有八大菜系之说,其中在中国地位较高,遍及全国的菜系是 ( )(A)豫菜(B)粤菜(C)湘菜(D)川菜12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 )(A)公元 2 世纪(B)公元 6 世纪(C)公元 8 世纪(D)公元 12 世纪13 西周宗法制是以亲亲为基础,但这种亲亲原则主要强调的是慎终追远、自下而上的孝悌之道。孝悌的最高层次就是孔子所说的 ( )(A)无为(B)无违(C)天道(D)人道14 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5 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是 ( )(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

    4、)强制性16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这几句话的思维模式属于 (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发散思维(D)辩证思维17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 这一价值原则的人是 ( )(A)老子(B)庄子(C)墨子(D)孔子18 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 )(A)西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 100 年)(B)西汉元帝甘露四年(公元前 50 年)(C)西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 3 年)(D)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19 提出古代大学教育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的著作是 ( )(A)论语(B) 孟子(C) 大学(D)中庸20

    5、 唐代最著名的大型舞蹈是 ( )(A)胡旋(B) 凉州(C) 绿腰(D)霓裳羽衣舞21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是 ( )(A)粟特文(B)突厥文(C)佉卢字(D)哥巴文22 下列人物中,提出“ 约定俗成 ”理论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3 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净土宗(B)禅宗(C)律宗(D)天台宗24 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 (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征辟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5 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 20 世纪的 ( )(A)四五十年代(B)五六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二、多项选择题26 下列属于文化事象的

    6、有 ( )(A)原始的巫术(B)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C)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E)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27 记载先秦早期“ 法” 的精义是 “尚公义”这种理论的书有 ( )(A)商君书(B) 管子(C) 墨子(D)韩非子(E)孟子28 以下属于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的是 ( )(A)政治含义(B)阶层标志(C)性别标志(D)环境标志(E)职业标志29 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唯一性(E)严整性30 下列关于语言文字文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事象(B)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C)语言

    7、文字是文化政策(D)众多语言文字之间相互吸收(E)语言文字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载体三、名词解释31 广义文化32 “大一统”意识33 阶层饮食34 九品中正制35 汉乐府民歌四、简答题36 中国古代在兴修水利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37 汉代以后为什么能够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38 简述礼与俗的关系。39 简述诗经及其艺术成就。40 简述 20 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五、论述题41 试述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42 试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

    8、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吐蕃民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西藏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献对其已有记载。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最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就已经向南方迁移。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西晋时期,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河西走廊一带的凉州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6 【正确答案】 B【试题

    9、解析】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说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城址,据说是禹都所在地阳城。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经。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教领袖邱处机道长曾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天的阿富汗喀布尔进行考察。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夏商时期,中国的农耕生产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到了汉代,我国青铜器生产的生机和气势都变得不复存在。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多少年来,川菜在中国菜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其中不乏高超的烹饪技术的原因。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造纸术是我国

    10、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卓越创造,它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公元 2 世纪初) 的蔡伦。公元 6 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 8世纪传到了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 12 世纪传入欧洲。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西周宗法制是以亲亲为基础,亲亲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孝悌之道。孝悌的最高层次就是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所说的“无违”。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汉朝开创了考选官员的制度,实行察举制。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礼的根本职能就在于依照等差原则调整社会关系,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类比思维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

    11、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论语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中的“风”类比君子之德。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正式传入中国的。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学开篇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代出现过几部大型的舞蹈,其中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佉卢字在公元前传入我国,是我国古代少

    12、数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先秦学者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理论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春秋时代的孔子最早提出的是“名实”问题。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隋唐时期确立的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49 年以后,现代新儒学的中心由大陆转移到港台和海外。五六十年代是新儒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为港台的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方东美等。二、多项选择题26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原始的巫术、

    13、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都属于文化事象。2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这在商君书及管子中有记载。28 【正确答案】 A,B,E【试题解析】 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包括服饰的信仰标志、阶层标志、礼仪标志、政治含义、职业标志和审美标志等。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30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语言文

    14、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事象,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引;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载体。三、名词解释31 【正确答案】 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32 【正确答案】 “ 大一统 ”意识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荣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经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33 【正确答案】 阶层饮食是指饮食受经济条件限制。古称上层阶级为“肉食者” ,把庶民百姓称为“ 食菜者”,此即饮食的阶层性

    15、。34 【正确答案】 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 中正官” ,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从本质上看,它同样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35 【正确答案】 汉乐府民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是由汉代的音乐机关乐府从民间采集而来的,其目的除了供统治肯娱乐以外, 还具有“观风俗、知厚薄” 的意图。主要包括 “相和歌辞”、“鼓吹歌辞 ”、“杂曲歌辞” 三种类型。四、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唐宋时期,正是由于大量兴建陂塘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

    16、提高,最终在唐中期以后,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而在宁夏地区所形成的引黄灌区,直把“斥卤不毛” 之地,改变成“塞北江南”。在太行山以东的晋、冀、鲁、豫地区,众多的水利灌溉_丁程,使这一广大地区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地带。西北的水利系统,还起着保护环境的作用,众多的水渠,将黄河及其支流的水引进农田 时,也起着降低黄河泥沙含量的作用。那时的关中地区,良田千里,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37 【正确答案】 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充分显示了中国人以农立国的政治天才和文

    17、化天才。汉代统治者把发展农业当做“理国之道” ,由帝王颁令劝农,祀社稷、祷雨水、定岁时、议庆典,鼓舞天下农夫勤劳耕作。在这个时期,兴修水渠、发明改造农具、改善耕作技术、撰写农书、移民屯田和开垦边荒等,被看成是社会大事。农耕区的范围随之扩大,岁时娱乐渐成风俗,农业文化日益兴隆。38 【正确答案】 (1)礼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化混沌未分时,不存在俗与礼的区别。(2)礼,起源于俗,但礼不同于俗。礼与俗的区别在于: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礼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礼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3)伴随着阶级分化、文化分层的过

    18、程,礼逐渐从原始习俗中提纯出来,民俗是礼制生存与推行的基础。(4)在上古社会礼主要表现在祭祀活动上,礼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仪式。礼最初是人神关系的调节,后来扩展到人,最后扩展到社会,成为严格的社会行为规范。礼,具有“ 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的重要作用。39 【正确答案】 (1)春秋时期编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诗经现存 305 篇,创作年代历经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大约五百多年。(2)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是边歌边

    19、舞的。风、雅、颂的划分,反映了当时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体现出了上古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3)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形象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面貌,真实反映了早期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具有重要的价值。(4)诗经所创造的“ 赋”、“比”、“ 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奠定了中国诗歌审美体系和抒情模式的基本格局;特别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中的类比思维,对中国诗歌兴寄遥深、含蓄蕴藉的特色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40 【正确答案】 20 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是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 ,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

    20、义的 “综合创新论”。“ 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 =西方化”,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一无是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全盘西化。“儒学复兴论 ”的核心内容是 “中国文化复兴=儒学现代化”。“ 综合创新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五、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它们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对补充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游牧民族迁徙多、定居少,他们没有办法和精力积累更多的固定财富,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

    21、他们在骑马、养马和使用马拉车的技术上,有许多领先之处;他们常年迁徙,还起到沟通不同文化的作用。此外,他们对异文化的不断吸收与共享,也造成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我国发达的农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是受到了游牧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的影响的。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官营、民营手工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商贸易。从中国文化的整体看,不管是上层经典文化或中、下层民俗文化,都是这种农业文明的历史产物。中国文化的诸多特性其核心特征就是农业文明。42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丰富多彩,流派众多,几乎每个时代的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还是一脉相传的,从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