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两个文化层面是指( )(A)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B)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C)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D)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2 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是以什么基本情况为前提的?( )(A)仰仗黄河流域的灌溉(B)海上贸易(C)中国大陆的整体性(D)仰仗长江流域的灌溉3 为准备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 5000 万棵梧桐树和棕榈、漆树的皇帝是( )(A)孙权(B)朱元璋(C)朱棣(D)康熙4 秦朝时,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阳渠(C)漕渠(D)新河5 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殷人祈
2、祷的主要对象是( )(A)自然神(B)天地神祗(C)祖先神(D)上帝6 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 )(A)申不害(B)商鞅(C)管仲(D)韩非子7 把秦汉以来的历史总结为从大乱到小乱再到大乱的循环的著作是( )(A)仲长统理乱篇(B)崔寔 政论(C)王符 潜夫论(D)荀悦申鉴8 首先实行“ 九品中正制”的是( )(A)曹操(B)曹丕(C)司马炎(D)北魏孝文帝9 下列属于南宋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A)周敦颐(B)陆象山(C)张载(D)程颐10 中国南北各地的“ 打春牛 ”活动,发生在以下哪一节气 ?(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1 传说中,车的发明者是( )(A)炎帝(B)黄帝
3、(C)仓颉(D)鲁班12 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是( )(A)素问(B) 灵枢(C) 针灸甲乙经(D)黄帝内经13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不是在唐宋之际发明或广泛应用的?( )(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14 人们一般以_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A)秦王政 26 年(B)汉建元元年(C)隋大业三年(D)唐贞观二年15 礼制的核心是( )(A)孝悌原则(B)三纲五常(C)礼义原则(D)等级原则16 下列关于社日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B)是以社神祭祀为中心内容的节日(C)是民众的假日(D)一般以秋社为重17 中国传统的
4、孝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 ,其中最轻的一等是 ( )(A)小功(B)齐缞(C)斩缞(D)缌麻18 中国古代家训族规首倡( )(A)修身(B)耕读为本(C)孝悌(D)整肃门户19 最早提出“ 生生” 与“日新”,肯定宇宙间的事物永恒运动的古代典籍是 ( )(A)老子(B) 易(C) 论语(D)春秋繁露20 提出“天人合一 ”这一专有名称的是 ( )(A)张载(B)程颐(C)王阳明(D)陆机21 东晋时期人物画的最高水平是( )(A)吴道子天王送子图(B)顾恺之洛神赋图(C)阎立本历代帝王图(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2 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可分割的识字教材,指的是( )(A)“三、
5、百、千 ”(B) “六书”(C) 史籀篇(D)仓颉篇和急就章23 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在( )(A)西周(B)秦(C)唐(D)宋24 最早传人中国的佛教典籍是( )(A)华严经(B) 四十二章经(C) 百喻经(D)大正藏25 明清之际,许多外国传教士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A)汤若望(B)南怀仁(C)利玛窦(D)庞迪我26 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 )(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27 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 )(A)宋代人(B)元代人(C)明代人(D)清代人28 秦汉时期,郡县
6、制全面取代( )(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昭穆制29 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30 汉字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 )(A)抽象艺术(B)形体艺术(C)形象艺术(D)动感艺术二、多项选择题31 在 18 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书籍有( )(A)中国文明史(B) 中华帝国全志(C) 中国志(D)中国杂纂(E)耶稣会士书简32 中国民间社会的成年礼有哪几种情况?( )(A)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B)与养育习俗结合的成年礼(C)与性格培养相结合的成年礼(D)相对独立的成年礼(E)与生育相结合的成年礼33 明
7、清两朝,中国戏曲的发展高潮迭起,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A)牡丹亭(B) 桃花扇(C) 西厢记(D)窦娥冤(E)梧桐雨34 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方式有( )(A)缺笔(B)拆字(C)通假(D)增字(E)删字35 西方近现代文明的核心观念有( )(A)个人本位(B)自我中心(C)互主体性(D)外在征服型的主体性观念(E)刚健有为3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 )(A)农具(B)壁画(C)筷子(D)煤炭(E)水电37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包括( )(A)土地的过当开垦(B)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D)草场天然资源利用超量(E)山石的过分开掘38 隋朝尚书省除
8、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 )(A)民部(B)刑部(C)乐部(D)工部(E)兵部39 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黄帝发明了( )(A)指南车 B。渔网(B)乐器(C)百鸟衣(D)七巧板40 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 )(A)胡腾(B) 胡旋(C) 柘枝(D)绿腰(E)兰陵王三、简答题41 简述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42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特点?43 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有哪些?44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45 简述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46 简述中国皇家贵族礼制的文化特性。四、论述题47 试述江南开发的意义。48 试述中
9、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 的历史必然性。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1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又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正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明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为准备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 5000
10、 万棵梧桐树和棕榈、漆树。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安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等。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研究显示,商朝力量越是强大,祖先神灵祭祀越是占据主要地位。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祖先神是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后期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仲长统在他的理乱篇中,甚至把秦汉以来的历史总结为从大乱到小乱再到大乱的循环,其绝望之情可谓深痛。8 【正确
11、答案】 B【试题解析】 自从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已经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学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在南宋则有朱熹、陆象山。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农耕灌溉的季节性很强,须要严格遵守岁时节律,因此各种农业文化事象都与岁时节令有关。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打春牛”。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车的发明比较晚。传说黄帝是车的发明者,所以他的名字叫轩辕氏。商周时期,车的制作已经相当进步。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西晋王叔和的脉经,首次将脉诊法规范化,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
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卓越创造,它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公元 2 世纪初) 的蔡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隋炀帝大业年间开始向科举取士的方向发展,人们一般以大业三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礼义原则是礼制的核心,它强调的是特定的家族社会的伦理情感,在先秦时代,它体现在五伦的关系之中。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以社神祭祀为中心内容的节日。它是民众的假日,一般以春社为重。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传统的孝服分为五
13、等,俗称“五服”。依亲属等级顺序分别称为斩缭、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缌麻是五等中最轻的一等,丧服用细熟麻布精心制成。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百善孝为先”,孝悌是家族伦理的核心,家训族规首倡孝悌。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系辞传上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西周,“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张载提出的。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东晋的顾恺之提出了系统的人物画论,明确阐述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创作规律,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代表着当时人物
14、画的最高水平。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千字文和百家姓都是四字一句。三字经为三字一句,三本书音节整齐、押韵,也不太艰涩,便于学童记诵,因此三本书出现后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可分割的识字教材“三、百、千”。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自为政,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汉明帝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修建洛阳白马寺,让他们在那里翻译四十二章经,从此中国就有了佛教典籍。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明清之际的
15、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着重做了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事情,在这些方面,以利玛窦的工作最有影响。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青藏高原羌族人居住较多,一部分居住在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西羌,经常与中原地区发生冲突。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国古代棉花种得好,棉布的质量也好,这就显示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传说这是黄道婆的功劳。黄道婆是元朝人,家住江苏松江县。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汉以后,为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废除了周代封土治民的诸侯分封制,在全国推行直属中央管辖的郡县制,郡守直接由中央任免。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创立道
16、教丹鼎一系的葛洪,在所著抱朴子.金丹篇中说烧炼丹砂,可以游离出水银,水银与硫磺化合,即生成硫化汞,这一概括开辟了中国古代化学之先河。他还著有抱朴子.仙药篇金匮药方神仙服食药方等,都是药物学的宝贵参考资料。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界上有许多文字,而汉字独具艺术魅力。汉字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和玺印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形体艺术。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在 18 世纪,西方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介绍中国的书籍有中华帝国全志中围志中国杂纂耶稣会士书简中国文明史。3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民间社会的成年礼有三种情
17、况:一种是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第二种是与养育习俗结合的成年礼。第三种是相对独立的成年礼。3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明清两朝,中国戏曲的发展高潮迭起,成果辉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都是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戏曲佳作。34 【正确答案】 A,B,E【试题解析】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音。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3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两方社会是以反基督教的姿态走向近代化的,西方近现代文明的核心观念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外在征服型的主体性观念。36 【正确答案】 A,C
18、,D,E【试题解析】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与其相对的是广义文化产品,足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例如农具、筷子、煤炭、水电。3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古代利用自然的失误有:(1)土地的过当开垦;(2)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38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_T 部,各部长官称尚书。3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神话说,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伏羲发明了渔网等。40 【正确答案】 A,B
19、,C【试题解析】 健舞主要是从西域传来的,风格以爽朗快捷为主,当时胡腾胡旋柘枝三种健舞风靡长安及全国各地。三、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42 【正确答案】 (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3)严密的人身控制。43 【正确答案】 (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荒政”思想。(4)人力胜天说。44 【正确答案】 (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20、。45 【正确答案】 (1)民本思想。中国历代都把粮食和吃饭当作基本的社会问题。(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3)人格教育。中国人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4)食疗观。在饮食健康上,中国人讲究选择食物和食法。46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礼仪制度在社会上层包括政府与宫廷表现得严整与周密。在等级观念浓郁的古代,统治者依靠严密的礼制来区分、规范人们的身份、地位与社会角色,从而保证国家社会体系的协调与稳定。从先秦及汉代以来的礼制著作,可以概括出官方礼制的若干特性:(1)祭祀典礼的神圣庄严;(2)冠婚丧礼的隆重盛大。四、论述题
21、47 【正确答案】 南方的开发,为后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固的经济后方。中国除内部的农民战争以外,它的主要战争威胁在北方,防止、抵抗北方边地民族的内侵,使国家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盛产稻米的南方较少战争动荡,它的物产对维持国家的命脉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唐代安史之乱若无南方的经济来源,朝廷支持不了几天,宋(南朝) 若没有南方做经济的后盾,也难以与北朝周旋。此外,战乱、灾荒较少的南方,又为生产技术及一切人伦日用的物质文明的提高,提供着温床。开发南方使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获得了新的基础。48 【正确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综合创新论” :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文化建设基本战略的重大问题
22、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正确主张。这一文化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探索和缜密思考的结果。 (2)一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 20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历程,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 的道路,这就是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母体文化,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作为激发现代化活力的异体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中国现代化为主体目标,借鉴中西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从 40 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古今中外法和新民主主义论,到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的文化大旗,代表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思想主潮。”“ 走综合创新之路,意味着中国将以开放的态度和博大的胸襟,广泛借鉴东西方现代化先进国家的正反历史经验,并在借鉴之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升华。这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之道,生生不息之道,后来居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