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913709       资源大小:50.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平时所说的“ 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针对的是所指称事物的 ( )(A)文化事象(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产品2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B)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继承而言的(C)传统文化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D)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3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4 中刚古代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分为九州的文献是(

    2、)(A)五蠹(B) 史记(C) 禹贡(D)左传5 传说中,发明居室的是( )(A)黄帝(B)神氏(C)颛顼(D)有巢氏6 墨家的核心思想不包括( )(A)兼爱(B)尚贤(C)下约民(D)节用7 在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的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河南战役(B)河西战役(C)河东战役(D)漠北战役8 对秦汉的乡治发出由衷的赞美,称“三代明王之治亦不越乎此” 的是( )(A)董仲舒(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守仁9 中国古代制订出测查岁时的纪年法、纪时法的时代是( )(A)夏(B)商(C)周(D)秦10 中国最早的商品专卖店出现在(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1 中国八

    3、大菜系中,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格”的是( )(A)粤菜(B)闽菜(C)川菜(D)鲁菜12 下列关于服饰习俗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服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独有的创造和技巧(B)服饰起源于双重性格(C)双重性格指的是实用和装饰(D)两重性格的顺序不分先后13 据周礼记载,周朝设有“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的官职。这说明周朝已经有了严格的( )(A)户籍管理制度(B)官员选拔制度(C)官员考核制度(D)基层管理制度14 开创了公布成文法先例的事件是( )(A)商朝颁布了汤刑(B)西周初年颁布了九刑(C)周穆王命吕侯制定吕刑(D)郑国子产将自己制定的刑书铸在铜鼎上15 “礼者,

    4、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这说明中国传统礼俗具有( )(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强制性16 提出“天人之分 ”观点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7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是( )(A)修身(B)正心(C)格物(D)齐家18 最早提出学思结合原则的是( )(A)王守仁(B)黄宗羲(C)顾炎武(D)孔子19 下列不是中国古代舞蹈主要特点的是( )(A)民族性(B)传统性(C)民俗性(D)地域性20 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不包括( )(A)中和之美(B)尚意追求(C)尊崇自然(D)乐以教化21 文字神赐说的典型代表是( )(A

    5、)仓颉造字说(B)河图洛书说(C)女娲造字说(D)天书说22 汉代书写经典所用的字体是( )(A)宋体(B)楷书(C)隶书(D)草书23 我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 )(A)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B)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C)造句训练和语法训练(D)说话训练和阅读训练24 据资料,世界上 660 多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有( )(A)400 多种(B) 325 种(C) 246 种(D)136 种25 五帝本纪载于( )(A)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三国志26 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27 价值观、审美观属

    6、于( )(A)文化思潮(B)文化产品(C)文化政策(D)文化观念28 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B)皇甫谧(C)孙思邈(D)李时珍29 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A)栽培高粱(B)整修田埂(C)使用水车(D)栽培水稻30 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华美的是( )(A)孔子(B)老子(C)扬雄(D)陆机二、多项选择题31 中国文化的类别包括( )(A)生产生活文化(B)制度文化(C)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D)语言文字文化(E)风俗文化32 秦汉时期,纵贯河北平原的水利工程有( )(A)白沟(B)平虏渠(C)泉州渠(D)新河(E)利漕渠33

    7、东西方国家一般经历过强调天时的古老文化阶段,这一思想萌芽经过长期演变,后来变成了哪几种不同的模式?( )(A)星占学(B)民俗学(C)历法学(D)算学(E)天文学34 科举制的明显特点有( )(A)士人自由报名应试(B)考试定期举行(C)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D)科举制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E)报名以举荐为主35 与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儒家的仁爱思想呈现出的特点有( )(A)由刚而柔(B)由己推人(C)由内而外(D)由近及远(E)由弱而强36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构成有( )(A)江汉平原(B)成都平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E)长江三角洲平原37 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

    8、,偏向东北一支和偏向东南一支的包括( )(A)永济渠(B)通济渠(C)广济河(D)惠民河(E)金水河38 16 世纪中叶,借贸易之名占据我国领土的有( )(A)美国(B)葡萄牙(C)荷兰(D)英国(E)日本39 以下关于“ 三省六部制 ”的说法,正确的有( )(A)体现分权(B)魏晋开始实行(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D)中书省负责执行(E)共同听命于皇帝40 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 )(A)夏、商、周文化(B)春秋、战国文化(C)秦汉文化(D)汉唐文化(E)明清文化三、简答题41 在历史上,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如何移动的?42 中唐以后门阀贵族衰落的原因是什么?43 简述中国日常生活中耕读社

    9、会的奋斗精神的作用。44 简述礼与俗的区别。45 汉武帝对中央集权制采取了哪些措施?46 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四、论述题47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哪里?48 试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不是这些事物可以自称为一种文化。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

    10、,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禹贡的成书年代学术界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先秦时期。这份文献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都是文化发明者。如神农氏发明农业,有巢氏发明居室等。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墨家学派

    11、产生于春秋时期。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战争中,大的战役有三次,即元朔二年(公元前 127 年)收复河套地区的河南战役,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争夺河西走廊的河西战役,及规模最大的漠北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里,对秦汉的乡治发出由衷的赞美,称“三代明王之治亦不越乎此”(卷八)。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到了殷商,人们已制订出了测查岁时的纪年法、纪季法、纪旬法、纪日法、纪时法。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与农业相比,商业

    12、的出现要晚一些。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市商贸易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战国时代商业都市崛起,到了唐代,出现了专卖店。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川菜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格”,调味品多样而复杂,有五香、宫保、家常、姜汁、陈皮、蒜泥、豆瓣、白油等十几种。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服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独有的创造和技巧。服饰起源于双重性格:实用和装饰。这两重性格的顺序不能颠倒。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很早就有了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据周礼记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郑国子产铸刑书在铜鼎上,开创了公布

    13、成文法的先例,这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传统礼俗的等差性是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之一。在农业宗法社会里,人们的身份、地位及人与人的关系都依照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伦理原则确定。礼的作用就在于区分并维持这些等级关系,所以荀子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天人之分”的观点是战国时代的苟子在天论篇中提出来的,他的原话是:“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格物”是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但由于大学本身没有对“格物”作出明确解释,后世学者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8 【正

    14、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也重视思。这也是孔子最先提出的。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舞蹈主要有三个特点,即民族性、民俗性和地域性。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国古代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审美观,体现出了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较高的审美水平。其中包括中和之美、尚意追求和尊崇自然。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凤凰等灵物驮到人间的。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汉代是隶书成熟期,当时的经典是用隶书写成的。东汉章帝建初四

    15、年(公元 79 年) ,召开白虎观会议,经典语言和对经典的解释得到了一次规范。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句子训练是通过属对训练来实现的,属对是一种相当全面、相当严格的句子训练。作文训练是与大量阅读结合在一起的。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据资料,世界上 660 多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有 136 种,占 20以上,居世界第一。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

    16、段,即东汉魏晋时期的初传阶段、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隋唐时期的繁荣阶段、宋元明清时期的衰落阶段、近代以来的革新阶段。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文化思潮,是指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称作文化观念。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汉至宋,历代医家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医学的内容。西晋王叔和的脉经,首次将脉诊法规范化。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稗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7、在言语形式方面,对言语华丽文采的追求,在左传中就有明确表述。例如,陆机主张在用辞上要创新。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关于文化的分科有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32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安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及新河、利漕渠等。33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东西方国家一般经历过强调天时的古老文化阶段,但由于社会文化渊源不同,这一思想萌芽经过长期演变,后来变成了星占学、天文学和历法学三种不同模式。34 【正确答案】 A

    18、,B,C【试题解析】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前代选官制度比较,科举制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士人自由报名应试、考试定期举行和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35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与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儒家的仁爱思想呈现出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特点。36 【正确答案】 A,E【试题解析】 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这一平原与丘陵相间,由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构成。3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永济渠,北达涿郡;

    19、偏向东南的一支称通济渠。3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自 16 世纪中叶,西方人就将目标瞄向了中国,如葡萄牙人赖占了澳门,荷兰人占据了台湾、澎湖等。39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等政务,传统的丞相权力至此一分为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机构,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六部组织完整,分工明确,相互联系、相互制衡,共同听命于皇帝。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成熟。4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夏商周文化是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在每一

    20、次中国发展和突破中,人们都能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就像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一样,先秦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先秦文化包含夏、商、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三、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广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中国文化虽然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它广大的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历史舞台。每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他们的后方。实际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南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当着这对峙

    21、的文化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42 【正确答案】 中唐以后到北南两宋社会方面的变革,首先是南北朝以来旧门阀贵族衰落以至从历史上销声匿迹。旧贵族衰落的原因应当从中唐以后整个社会制度特别是两税法实行造成的变化寻找答案。两税法以财产等级征收赋税的规定,极不利于大家族的存在,势必造成大家族的分门析户的趋势。其次,两税法造成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动,也不利于大家族经济。失业的农民可以转而做小商人或租赁地主土地,不会去依附到大家族那里。此外,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打击和五代时北方民族的入侵,都给这个垂死的阶层以致命的一击。43 【正确答案】 儒家赞美

    22、士耕、尚贤举才的思想,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因而对上、下阶层的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寒士崛起,更塑造了中国人的读书心态和生活道路。在社会各阶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人人都可以有选择的机会和对前途的自信。它还造就了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奋斗传统,使他们蔑视社会等级、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满怀昂扬的自我意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奔放的爱国激情建功立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高亢、明朗、雍容、浪漫、从容不迫的气质。44 【正确答案】 礼起源于俗,但礼不同于俗。礼与俗的区别在于: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礼是自上而下的一

    23、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礼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45 【正确答案】 (1)在中央的权力上层,是“ 内朝官” 的地位逐渐取代“外朝官”,皇帝剥夺丞相的权力。这大体也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2)汉武帝为强化君权,更多地任用尚书办事,而尚书多由宦官充任。许多重大机密事宜,也多与身边的亲近侍从议定。兵权则掌握在大司马、大将军手中,这些人都是皇帝的亲信,实际权力在宰相之上。46 【正确答案】 (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

    24、影响所致;浙东一带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一带尚经术,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四、论述题47 【正确答案】 (1)以“ 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汉儒董仲舒将“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说成是合乎天道的伦理规范,用“天尊地卑,阳贵阴贱 ”的“天象”说明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从而把君权、父权、夫权神化为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力。古代法律制度的宗旨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秩序,自汉以后,维护“ 三纲” 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纷纷演变为律令。历代封建法律制度尤其是作为古代法律典范的唐律,即被概括为“一准乎礼” 。直到清代末期,统治者仍然宣称三纲五常,“ 实为数千年相传之国粹,

    25、立法之大本” 。(2)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人们注意德、刑的关系与各自适用的范围。(3)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使儒家经典法典化。在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后,不仅“ 三纲” 成为立法、司法的根本原则,就是阐释儒家学说的儒家经典也不断地被人们引为法律适用的依据。48 【正确答案】 (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定的传人。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