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表中,_是一种多因素的调查表 ( )(A)不合格项目调查表(B)缺陷位置调查表(C)质量分布调查表(D)矩阵调查表2 _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 ( )(A)排列图(B)因果图(C)树图(D)直方图3 _又称帕累托图 ( )(A)排列图(B)因果图(C)树图(D)直方图4 数据频数集中在中心值是正常状态,这是哪个类型的直方图 ( )(A)平顶型(B)双峰型(C)偏向型(D)正常型5 找出“关键的少数 ”,抓住关键问题,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这属于_的用途 ( )(A)排
2、列图(B)因果图(C)树图(D)直方图6 应用关系图时,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用_表示 ( )(A)圆圈(B)双椭圆(C)叉(D)星7 在树图中,对方法、手段进行评价时,_表示未经调查不知是否可行的 ( )(A)网圈(B)对勾(C)叉(D)三角8 在下列工具中,唯一的定量分析法是 ( )(A)矩阵图(B)树图(C)矩阵数据分析(D)直方图9 PDPC 图是 _的简称 ( )(A)排列图(B)过程决策程序图(C)矩阵数据分析(D)直方图10 各活动项目或各要因按因果关系自由排列,这种关系图为 ( )(A)中央集中型关系图(B)单向集约型关系图(C)关系表示型关系图(D)应用型关系图1
3、1 只能用于单一目标研究的工具是 ( )(A)因果圈(B)分层图(C)调查法(D)直方图12 下列工具中属于定量分析方法的是 ( )(A)KJ 法(B)矩阵图(C)矩阵数据分析法(D)过程决策程序图13 下列工具中属于计划评审技术与关键路径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的是 ( )(A)流程图(B)矢线图(C)树图(D)关系图14 如果工序中存在形位偏差或加工习惯,则所得到的直方图形状可能是 ( )(A)平顶型(B)双峰型(C)孤岛型(D)偏向型15 对照规范要求进行分析时,对于直方图出现能力不足型的情况。应采取的工序渊整措施为 ( )(A)调整分布中心,使其与公差中心重合(B)减小标准偏差或放宽过严的
4、公差范围(C)减小检验频次(D)维持现有控制和临督办法16 用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的图表是 ( )(A)流程图(B)排列图(C)关系图(D)石川图17 对计量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的有效工具是 ( )(A)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B)缺陷位置调查表(C)质量分布调查表(D)矩阵调查表18 建立直方图时,如果分组过多或测量数据不准确,则直方图的形状会是 ( )(A)偏向型(B)双峰型(C)孤岛型(D)锯齿型19 KJ 法所使用的亲和图的设计思想源自于 ( )(A)头脑风暴法(B)系统图法(C)流程图法(D)因果图法二、多项选择题20 下列属于常用的分层标志的是 ( )(A)5M1E(B)时
5、间(C)意见(D)观点(E)问题21 因果图在_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A)QC 小组(B)质量设计(C)质量分析(D)质量控制(E)质量改进22 在各类矩阵图中,最常见的矩阵图包括 ( )(A)L 型矩阵图(B) T 型矩阵图(C) Y 型矩阵图(D)X 型矩阵图(E)C 型矩阵图23 利用散布图分析判断两个变量相关性的常用方法有 ( )(A)对照典型图例法(B)简单象限法(C)回归分析法(D)假设检验法(E)方差分析法三、简答题24 请从含义、目的和用途、应用程序以及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介绍因果图。25 请从含义、类型和用途、应用程序以及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介绍因果图。2
6、6 请从定义和应用程序两方面介绍矢线图。四、论述题27 请从含义、目的和用途、应用程序以及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介绍散布图。28 请从含义、目的和用途、应用程序以及设计新流程圈的程序等方面介绍流程圈。五、计算题29 某厂加工的某零件规范要求为300023mm,为了解工序质量分布情况,现从生产过程中收集了 100 个数据,准备作直方图进行分析。已知这批数据最大值为Xmax=30021mn,最小值 Xmin=29969mm。 试计算确定直方图的第一组的上下限值;若绘制的直方图为锯齿型,试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k=10)。30 某热处理车间对最近一个月加工的铸件制品的外观质量进行调查,得到统计结
7、果如下:变形 38 个,氧化 96 个,锈蚀 20 个,裂纹 28 个,其他 12 个。试绘制排列图(附频数统计表),并指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31 某厂为了分析某过程质量的分布状况,收集了 100 个数据,其中最大值Xmax=351 克,最小值 Xmin=302 克。取直方图的分组数 k 为 10 组,试确定该直方图第一组的界限值;若做出的直方图与标准对照呈无富余型。 试给出工序渊整的措施。32 某厂用直方图分析螺栓外径的质量分布状况。今收集了 100 个数据,得到其中的最大值 Xmax=7938mm,最小值 Xmin=7913mm。若取 k=10,试确定该直方图的组距和第 1 组的上、下限
8、值;若作出的直方图经与规范要求对照分析后发现其形状为无富余型。 试给出工序调整措施。33 一 QC 小组对某注塑机 2 月 5 日至 2 月 10 日生产的塑料制品的外观质量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的数据。 请用排列图进行分析,并指出主要质量问题。全国自考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6 【正确答案】 B
9、【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10、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二、多项选择题2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21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22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23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三、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1)定义。因果图,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分析图、树枝图,鱼刺图等。它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2)目的和用途。运用因果图便于找到问题
11、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因果图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如 QC 小组活动中)的质量分析方向面有着广泛用途。(3)应用程序。利用因果图分析原因的步骤包括: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即规定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规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把结果画在右边矩形框中,然后把各类主要原因放在左边矩形框中,作为结果的输入;(4)寻求次一级的原因,画在相应的主(因)枝上,并继续层层地展开下去;从最高层 (最末一层)的原因(末端因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对结果影响大的原因(称为重要因素或要因) ,必要时需要进一步验证。(4)应用因果图时注意的问题。建立因果图时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育集
12、思广益,把每个人的意见都记录下来。确定需要分析的质量问题(特性) 不能笼统,要具体,一张因果图分析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标研究。因果图的层次要分明。最高层次的原因应追溯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要因一定是在末端 (最高层次 )因素上,而小是在中间层次上。因果图本身只能用于分析原因或建立假设,是否真正原因,需要进行验证。因果图与排列图、对策表结合起来应用,即我国企业所谓的“两图一表”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25 【正确答案】 (1)定义。关系图是用箭头线表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连线图,也称为关联图。关系图法是以群体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确定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后,
13、若干成员组成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利州关系图明确各种复杂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形成共识,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2)类型和用途。关系图既可解决多目的型问题,也可解决单一目的的问题。前者涉及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多部门的协作。关系罔不仪能找出这种联系,还能找出重点;而后者则是要协调不同立场的人员所提出的各种意见。关系图法在质量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制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计划; 质量方针的设定与展开;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改进,特别是提出解决潜在质量问题的对策;推动 QC 小组活动; 解决顾客投诉的问题; 改进企业的业务活动;解决在交货期管理、过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关系图一般有
14、四种类型:中央集权型关系图。把重要的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标放在图的中央,与之有关的原因或手段按其关系的远近排列于其周围;单向集约型关系图。将重要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成的目标置于图的一侧(右或左侧) ,各要因则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 排列;关系表示型关系图。这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排列,表示各活动项目或各要因间的因果关系;应用型关系图。以上述三种形式为基础组合而成。(3)应用程序。应用关系图法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用双椭圆圈表示。提出认为与问题有关的一切主要原因 (或达到目标的手段),并用简明而通俗的晤言表示出来,用圈起。川箭头表示出问题与原因之间、各主要原因
15、之间、目标与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箭头方向通常是由原因指向结果,目标指向手段(根据问题的不同,允许箭头做相反的指向,因此,建立关系图时,有必要预先规定好箭头的方向和定义)。掌握全貌。 进一步归纳出重点项目,在图上可画上阴影线表示强调。(4)应用关系图时注意的问题。在作图时要尽可能多地搜集情报,集思广益,重视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原因。要由小组成员共同作图。要反复修改,以便归纳出承点项目。对于原闪一结果型课题,以“为什么?”为题容易作图,分析不下去时,多问一个“为什么” 。能够采取的措施务必立即采取,一旦发现新的事项或原因,立即调查或改变行动。若存在相互关联的环状因素关系,可考虑在某
16、处断开。【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26 【正确答案】 (1)定义。矢线图是基于时间,拟订日程计划和实施进度管理的网络图。它是计划评审技术(PERT)与关键路径法(CPM)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矢线图把所有的作业(或工作) 组织成为一个系统,便于从整体上计划与协调,既是一种有效的计划方法,又是一种组织和控制生产的手段。任何一项工程或计划,都需要很多具体的作业或作业来完成,而这些作业或作业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若要将它们按照其内在规律进行有序的组织和安排,使各项作业活动顺利进行。使计划如期完成,就需要矢线图这一工具。矢线图主要以圆圈、箭线和虚箭线构成。其中,圆圈表示结点,即两条或两条以上
17、的箭线的结合点,它只是一个符号,表示其先行作业的终结和后续作业的开始;各个结点有唯一的、依次增加的结点编号;结点中通常标出两个时间值,分别表示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它们也分别表明了后续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和先行作业的最迟完工时间。图中第一个圆圈表示工程或计划的作业开始,而最后一个圆圈表示全部作业的完成,即工程的结束。箭线表示作业,它需要消耗资源和时间。箭线标准作业名称,线下的数字表示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箭头从作业起始指向作业结束它的长短与时间不一定成比例,可长可短,但不能中断。其中虚箭线只表示作业间的相互关系,即作业时间为零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作业用来消除含糊的观象。(2)应用程序。
18、为了便于分析计算,建立矢线网需要按特定的规则进行。其一般的步骤为:确定完成计划或工程所需的各项作业。 分析各作业间的相互关系。按其相互关系,对结点进行编号,并用箭线连接各个结点,从起始结点指向终止结点。估计各项作业的完成时间,将之标于箭线上。常用的方法是三点估计法,即把作业时间分成三种情形:乐观时简 a,最可能时间 m,和保守时间 b,按T=(a+4m+1)6 计算得出。(5) 通过计算和分析,掌握关键线路 (没有富余时间的工序组成的线路)。以便为其安排充分的资源,集中力量解决瓶颈问题。【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四、论述题27 【正确答案】 (1)定义。散布图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
19、图示方法,是一种简单的回归分析技术。(2)目的和用途。在质量管理中。常常需要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些是确定的函数关系,有些则是有关但不完全确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即为散布图的研究对象。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点子云,研究点子云的分布状态,既可推出数据间的相关程度。(3)应用程序。应川散布图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要研究的数据组,成对数据(X,Y) : 搜集二者的成对数据,一般不少于 30 对。 标叫 X 轴与 Y 轴。描点作图(当两对的数据值相同时,即数据点重合时,可罔绕数据点画同心圆表示,或在该点最近处画点)。分析变量的相关程度。利用散布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方法一是对照典型图例作为判
20、断,二是利用简单象限法,即分别作 X 轴平行线,将点子云的点数上下基本平分,作 Y 轴的平行线,将点子云左右基本平分,而后根据对角象限的点子数判断相关关系。如果需进一步精确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则还需要建立回归方程,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和计算。(4)应用散布图应注意的事项。 应将不同性质的数据分层作图,否则将会导致不真实的判断结论;散布图相关性规律的应用范围一般局限于观测值数据的范围内,不能任意扩大相关判断范围;散布图中出现的个别偏离分布趋势的异常点,应在查明原因后予以剔除。【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28 【正确答案】 (1)定义。流程图就是用一些简单、容易识别的标识符号表示一个过程(如
21、加工过程、检验过程、改进过程等)的步骤(或活动)的图示技术。流程图的基本标识符号有四种。(2)目的和用途。流程图可用于描述现有的过程,也可用于设计一个新过程。通过在建立流程图时对过程各步骤的研究,可以发现潜在的失效原因和改进区域。(3)建立流程图的程序。描述现有过程的程序包括以下 8 个步骤:识别过程的开始和结束;观察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规定在该过程中的步骤(输入、活动、判断、决定、输出);画出表示该过程的一张流程图草图;与该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人员共同评审该草图;根据评审结果改进流程图草图;与实际过程比较,验证改进后的流程图;注明正式流程图的形成日期,以备将来使用和参考(它可用作过程实际运
22、行的记录,也可用来判别质量改进的程度和机会)。(4)设计新过程流程图的程序包括以下 4 个步骤:识别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使此新过程中将要形成的步骤 (输入、活动、判断、决定,输出)形象化( 符号化);确定该过程中的步骤(输入、活动、判断,决定、输出);画出表示该过程的流程图草图。【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五、计算题29 【正确答案】 (1)计算极差 R=Xmax-Xmin=0052mm (2)确定组距 h=饭筹 R组数K0005mm (3) 计算第一组的上下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X min-12 最小测量单位=299685 第一组上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组距=29.9735 (4)分析原
23、因 出现锯齿型可能是由于测量数据不准确引起。 工序分布中心 于公差中心 M 不重合,应调整分布中心 与 M 重合。【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30 【正确答案】 (1)列表计算 按频数大小由高到低把各类项目排序 累计百分比=累计频数频数总和 (2)做排列图 (3)主要质量问题是变形和氧化,应首先改进。【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31 【正确答案】 (1)计算极差 R=XmaxXmin=49(克) (2)确定组距 h=极差 R组数K=45(克)5( 克) (3)计算第一组的上下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X min 一 12 最小测量单位=301 5(克) 第一组上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组距 =3065(克) (4)工序调整措施 应采取措施,减少标准偏差 S。【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32 【正确答案】 (1)极差 R=XmaxXmin=0025mm (2)组距 h=极差 R组距K=0003mm (3) 第一组下限值=X min 一 12 最小测量单位 =79125 第一组上限值=第一组下限值+ 组距=79155 (4)工序调整措施 应采取措施减少螺栓外径的标准偏差。【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33 【正确答案】 (1)计算列表按频数大小由高到低把各类项目排序累计百分比=累计频数频数总和 (2)做序列图。 (3)主要问题是气孔和变形。【知识模块】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