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传播制度的建构)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新媒体2 新闻专业主义3 文化偏见4 媒介产业二、名词解释5 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的内容。6 舆论监督对政治权力的制约。7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8 社会对传播的影响。9 传播对社会的作用。10 各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共同点。11 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原则。12 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13 新闻专业主义的出路。14 大众传播对文化的积极作用。15 大众传播对文化的消极作用。16 大众传播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7 经济对传播的决定性影响。18 新闻集团的媒介集团化启示。三、论述题19 传播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2、20 “报刊”四种理论的要点。21 “媒介三种体系 ”的要点。22 大众传播在文化偏见现象中的作用。23 媒介产业化必然导致媒介集团化。四、填空题24 施拉姆等人的“ 报刊四种理论 ”包括、和。25 阿特休尔将新闻媒介划分为三个体系:、和。26 阿特休尔提出的“ 媒介三种体系 ”与“报刊四种理论”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偏重,一个偏重。27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有二:一是,二是。28 目前,一般把媒介产业分为四大类:、。29 印刷媒介产业包括、和。30 电子媒介产业又可分为、和。31 以中国媒介产业为例,首先实现经营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是。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
3、(传播制度的建构)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新媒体:就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方式,体现出充分的交互性、个性化和共享性,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如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微博、博客等。【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 【正确答案】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媒介自律,是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也是新闻学的重要概念。【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3 【正确答案】 文化偏见:多指对某一文化群体负面、消极,甚至带有贬毁性的观点,而且由于个体情感的深度卷入,很难在形成后加以改变或匡正,反而容易引起文化歧视。【知识模块】 传
4、播制度的建构4 【正确答案】 媒介产业:狭义的媒介产业,也称传播产业,是经营报纸、杂志、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并以此获取利润的产业的统称。广义的媒介产业还包括:大众传媒的辅助行业,如通讯社、广告业等;文化产业,也称知识产业,包括电讯等信息传输机构,公共关系机构等。【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二、名词解释5 【正确答案】 (1)首先要保证媒介与公民的知情权,这是舆论监督的前提条件。(2)在强调新闻自由的基础上,舆论监督对政治权力能有效制约。【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6 【正确答案】 (1)提高政治行为和活动的透明度。(2)新闻媒体通过曝光、报道,改善社会民主环境。【知识模块】 传
5、播制度的建构7 【正确答案】 (1)通过公开报道,使公众了解政府工作内容,了解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提高政治透明度,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批评和报道,从而有效地减少腐败现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2)通过公开报道,使某些事件或现象在一定阶段成为热点,从而引导公众舆论向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3)通过公开报道,强调公众观点,坚持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重视大众传媒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媒介必须保证人民通过舆论监督享有更广泛、平等和真实的政治权力,从而实现人民对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的参与和管理。(4)通过公开报道,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国家事务的热情,重视公民的舆论监
6、督,听取来自草根阶层的声音。【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8 【正确答案】 (1)社会的分层为传播的阶梯性提供了可能。(2)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传播技术的进步。(3)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传播的发展水平。【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9 【正确答案】 (1)协调社会关系。(2)监视社会环境。(3)塑造社会形象。(4)促进个人的社会化。【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10 【正确答案】 (1)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发现错误及时更正。(2)维护国家安全与司法公正。(3)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不受贿,不剽窃,保守职业秘密。(4)尊重他人名誉与隐私,不诽谤中伤他人。(5)不伤风败俗,注意保护青少年。【知识模块】
7、 传播制度的建构11 【正确答案】 (1)新闻自由。(2)媒介平等。(3)媒介多元。(4)信息的平衡中立准确充分相关。(5)维护社会及文化秩序。【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12 【正确答案】 新闻专业主义的最大现实困境,就是面临着媒介消费主义对它的消解。具体表现为:(1)新闻娱乐化、低俗化现象日益明显,各类媒介为吸引受众,大量充斥煽情、低俗的新闻。(2)媒介内容出现同质化倾向,真正有益于人们的有效信息却越来越少,硬新闻软着陆现象严重。(3)媒介只关注 “有影响力的主流人群”,非主流群体被迫边缘化,处于 “失语与缺位”境地。(4)媒介公信力全面下降。(5)金钱主义、物欲崇拜主义观念驱逐社会传统的
8、道德观与价值观。【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13 【正确答案】 要解决新闻专业主义缺失、媒介职业道德滑坡的问题,就必须有的放矢地针对上述症状,从政治生态、商业环境两方面人手,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以中央、主流媒介为表率,才可望逐步改善现状,最终达到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贯彻媒介自律精神的目标。【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14 【正确答案】 (1)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2)大众传媒是维护主流价值观念的有力工具。(3)大众传媒是促使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平台。【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15 【正确答案】 (1)降低大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2)湮没文化的独创性和个性。(3)
9、助长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16 【正确答案】 (1)传递与解释经济信息。(2)监督市场秩序。(3)刊载商业广告以刺激和满足消费需求。(4)发展媒介产业以丰富经济主体。【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17 【正确答案】 (1)经济体制制约传播的功能发挥。(2)经济体制决定大众媒介的运作方式。(3)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18 【正确答案】 (1)深化改革,跨媒体发展。(2)横向联合,多种经营。【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三、论述题19 【正确答案】 (1)政治对传播的影响。政治对大众传媒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归属具有决定性影响。政治发展对
10、大众传媒的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传播对政治的影响。大众传媒通过信息沟通与交流,形成自身独特的影响与作用,并成为政治活动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延伸政治活动的影响范围,成为政治伸展的“触角” 。大众传媒对政治发展发挥一定的制约作用。在社会政治经济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新的政治活动出现的导火索和鼓动者,并在一定时刻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大众传媒对政治施加影响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作用。一是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人们更方便地参政议政,另一方面容易养成人们过分依赖网络而削弱了实践的力量。二是随着大众传媒与政治的进一步融合,政治不仅成为媒介最主要的报道
11、内容,因为利益关系,两者还可能互相“勾结” ,或制造谣言,或封锁消息,从而导致公众对形势的错误判断。【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0 【正确答案】 (1)集权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集中体现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的要求和利益。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报刊是国家的仆从,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维护专制王权的权威和利益。报刊必须绝对服从政治权力,不允许直接批评当前的政治领袖、现行措施,以及对政府提出异议。同家和政府有权对报刊等出版物进行事先审查和严格控制。对散布不利于政府的消息或意见的人,法院可依据叛乱罪、煽动罪对其提起公诉,给予严厉的处罚和制裁。总之,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
12、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2)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则包括:任何人都拥有新闻、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新闻出版不应当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3)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提倡积极的自由,不排除政府在必要时对媒介进行干预,以保障真正的传播自由,主张在媒介、公众和政府之间,找出三方都认可的共同点,以有效调节传播体制内的各种矛盾。(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苏联媒介主要是用于阐明马克思主义、实现工人阶级或党的政策的工
13、具。苏联对于报刊等媒介的控制,无外乎三种方式,即任命可靠的党员担任要职,发出大量的指示和训令,以及经常的检查和批评。苏联并不禁止报刊批评政府,但重点是要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 ”,号召人民拥护领袖及其纲领,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等。【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1 【正确答案】 (1)市场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市场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西方媒介体系或发达国家的媒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新闻事业的目的是,教育人民正确地进行投票选举,以此捍卫资本主义社会秩序;鼓励大众追求真理,履行社会责任;媒介以非政治的方式告知新闻信息,客观、公正地为大众服务;媒体本身超脱于党派政治之外,是监督政府甚至抗衡政府
14、的工具。西方新闻事业还奉行以下信条:新闻媒介不受政治权力、商业资本等外界因素的干涉;力求通过客观、中立的报道,为读者提供事实真相;媒介服务于公众的知晓权。在新闻自由方面,新闻媒介不屈从于权力,不受权力操纵;记者独立地进行新闻报道,不受外界控制;新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不需要国家新闻政策加以保证。(2)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媒介体系。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媒介主旋律是教育人民,即帮助人民正确地为人处世,以此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体系中,新闻媒介同样被要求为人民寻求真理,履行社会责任。但它通过政治方式教育人民并争取盟友;媒介被视为集体的组织者,尤其在重大问题上,必须统一观点,协调行动。在马克思主义世界中,新
15、闻工作者必须坚持马列主义观点,帮助读者澄清对世界的错误看法。并教育工人,使之具有阶级觉悟;新闻媒介是为群众的需要和利益服务的,媒介通过客观报道世界的变化,促进社会的实际变革。对于新闻自由的认识,这一体系主张,新闻自由不单纯是富人的言论表达自由,而应该是全体人民的意见都得以自由发表;新闻自由应该建立在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基础之上;国家需要制定国家性的新闻政策,以保证新闻自由采取正确的形式。(3)进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进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是指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的媒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新闻媒介被当作教育的工具,新闻媒介肩负着捍卫社会制度和改造社会制度的双重使命。具体而言,新闻媒介以政治的方式教
16、育人民,恪守社会责任;它作为政府的伙伴而存在,为各种有益的目的和争取和平而倡导社会变革。新闻从业人员坚守的信念包括:新闻媒介是一支团结、稳定的进步力量,它是促进社会变革、社会公正、经济发展的有效力量;新闻媒介用于双向流通,让记者与读者共同参与新闻制作,而不是简单地从上到下、从记者到读者的流通过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社会动荡、国家安全难以保障、医疗水平低下等现实问题仍相当突出。对于他们来说,国家存亡或学校、医院的建设比抽象的新闻自由原则更为重要。因此,进步中世界需要一项国家性的新闻政策来对自由提供合法保障。【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2 【正确答案】 在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
17、地把所属文化群体(通常以国家、民族为单位)的成员视为“ 自己人” ,而将其他文化群体成员一概划为“外人”,并对“外人”抱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和排斥感。同时,由于民族中心主义观念作祟,人们往往把本民族、本国的文化置于中心地位,体现出一种民族优越感。久而久之,这些有欠客观、真实的文化描述,主要通过媒介呈现、学校教育、社会交往等途径广泛传播,在固定人群中就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 或“思维定势”。当人们依据这些“ 定势思维”去认知具体对象时,往往容易得出以偏概全的片面结论。而这些结论,又反过来进一步固化已形成的“文化定势” ,并在高度整合和概括之后,产生文化偏见,严重妨碍人们正常的信息感知和处事方式。【
18、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3 【正确答案】 媒介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媒介集团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市场中,资本及媒介资本具有显而易见的聚积效应,换言之,媒介资本的集中,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媒介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和主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媒介集团拥有单个企业难以企及的经济功能和雄厚实力。在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集团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过程。其规模、类型、体制特征,均由市场来决定,它极大地促进了传播媒介的垄断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媒介集团的形成方式,往往是兼并和垄断,经济效益好的媒介企业,通过兼并小企业、联合大企业、集约化经营,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覆盖更多的受众,提高市场竞争力。这
19、种集团化的过程,就像滚雪球一样,庞大的媒介集团越滚越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垄断,再介入垄断竞争。【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四、填空题24 【正确答案】 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5 【正确答案】 市场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媒介体系、进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6 【正确答案】 媒介的社会责任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7 【正确答案】 客观性、公共利益至上【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8 【正确答案】 印刷媒介产业、申子媒介产业、互联网产业、广告产业【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29 【正确答案】 报纸产业、杂志产业、出版产业【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30 【正确答案】 广播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31 【正确答案】 报纸【知识模块】 传播制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