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阅读理解0 李 瞢幕,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 ”。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
2、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 “公安知仆不会也?”独孤曰:“ 公试吹凉州 。” 至曲终,独孤生曰: “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 “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 水调,足下知之乎?” 李生曰: “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
3、: “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 ?”李生曰: “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粟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 ,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竞不知其所去。(逸吏 节选)注入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 破”,的第一遍为“入破”,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公私更宴,以观其妙公如是,是 轻薄2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本文是怎样突出描写独孤高超技艺的?3 超然台记凡物皆
4、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盖之矣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
5、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有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食酒糟、饮淡酒。燕国隐士。师尚父、齐威公分别指姜太公和齐桓公。淮阴:指韩信,曾封淮阴侯。4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余自钱塘移 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 服车马之劳5 把文中
6、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作者从钱塘调任胶西以后的状况如何?6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
7、,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古文观止节选)注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闾里:乡里。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谪:降职。苏轼是在元
8、丰三年(1080 年)贬到黄州的。 使酒:酗酒任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 ,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傥:倘或。7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折节读书方山子傥见之欤8 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谈谈方山子年轻时候和年长之后性格的差异。9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侯,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
9、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
10、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陶庵梦忆)注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茶铛旋煮或逃嚣里湖11 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
11、现代汉语。12 怎么理解“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12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与庶兄晟友于最敦。晟狎波斯,有割臂之盟,其母取直奢,晟竭资聘波斯以归。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棰笞之,垂毙乃去。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山径之莽。久之,机渐泄。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杲无计可施,然犹日伺之。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复觉。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内焉。先是,
12、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授之,曰:“姑易此。” 杲易衣,忍冻蹲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道士已失所在。心中惊恨,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越日,庄始经此,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龅其首,咽之。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毙。杲在错楚中,恍若梦醒;又经宵,始能行步,厌厌以归。家人以其连夕不返,方共骇疑,见之,喜相慰问。果但卧,蹇涩不能语。少间,闻庄信,争即床头庆告之。杲乃自言:“ 虎即我也。”遂述其异,由此传播。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异史氏曰
13、:“ 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聊斋志异节选)注友于:兄弟之情。波斯,人名,晟与庄争聘的女子。 割臂之盟:男女秘订婚约。折棰:折断策马的杖,意谓短棍,泛指棍棒。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其母取直奢具造赴郡14 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5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15 尚节亭记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
14、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
15、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节选自诚意伯文集)注大易:指易经;传:在此指礼记.中庸 的注。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以之惩志而自警在子思则 宜,在曾子则过17 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8 本文中,“ 竹” 的寓意是什么 ?18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
16、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眷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 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
17、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
18、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日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
19、曹丕,字子桓。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妄相忖度臣若获戾20 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1 本文中,曹操谈及自己志向的多次改变,并引用乐毅、蒙恬等人的事迹,其用意是什么?21 陈稀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 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
20、如陈稀时。”客又说何曰:“ 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 !”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 “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 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 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日:“ 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 !”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
21、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注贳(sh):赊买。貣(t):向人求物。2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非被矢石之难吾故系相国23 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4 本文反映了刘邦对萧何怎样的态度?24 (张 )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
22、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 稷曰:“
23、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果弹稷云:“ 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 帝留其表,竞不问。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如此。(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有改动)25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24、。六年庐于墓侧稷醉后言多怨辞 形于色26 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7 请概括一下张稷的性格。27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
25、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珞。时朝延推究章悖、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
26、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路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廖刚传)28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使者 檄 刚抚定 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C)愿 稽 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D)以 杜 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2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
27、,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人侵。(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3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
28、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阅读理解1 【正确答案】 轮流轻视鄙薄2 【正确答案】 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在偏远的乡村,很少进城,对音乐之类,全都一窍不通。3 【正确答案】 使用欲扬先抑和对比的手法。欲扬先抑:一开始说他“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 ,貌似一个浑浑噩噩的乡村老汉,而且在众人都赞叹李菩笛声美妙的时候,他却木讷无言,让带他来的邻居都感到羞愧难当;但是后面他却一语点破李善的技艺师承和缺陷,然后亲自吹奏,更是让“四座震栗,李生蹙躇不敢动” 。这种前后差异,达到了一种石破天惊的艺术效果。对比:开
29、头与高潮的对比,李菩与独孤老丈吹笛技艺的对比。4 【正确答案】 任职承受5 【正确答案】 略微修葺从而使它面貌变新,时常和宾客一起登台游览,舒展情怀。6 【正确答案】 物质方面,住简陋的房屋,只能吃枸杞、菊花,工作也很繁重辛苦。但是精神上乐其风俗,享受桑麻之乐。7 【正确答案】 改变志节、行为 或许8 【正确答案】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9 【正确答案】 方山子出身豪门,年轻时候富有、勇武,有游侠之气,年长后隐居山中、安贫乐道。10 【正确答案】 不久 逃避喧闹11 【正确答案】 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
30、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12 【正确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七月半游湖,本来应该重在赏月,但是官员、富商和小市民们却上午出门,傍晚就回来,那是月亮还没出来。作者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讥讽了他们名为赏月,其实就是扎堆凑热闹的俗气行径。13 【正确答案】 通“ 值 ”,钱财到去14 【正确答案】 当初,那个道士曾经到村子里乞讨,向杲总要给他饭吃,道士因此认识了向杲。15 【正确答案】 作者通过向杲复仇“志酬” 而“生返”的神奇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下层人民以暴抗暴的强烈愿望。16 【正确答案】 惩戒 适宜17 【正确答案】 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
31、赋的本性)能够表现在形体上。18 【正确答案】 以竹子有“节” ,比喻做人要立身守节,同时做事又有节制分寸。这也是“尚节亭 ”名称的深刻寓意。19 【正确答案】 猜测 罪20 【正确答案】 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21 【正确答案】 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一向并无野心,更没有代汉自立之心,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22 【正确答案】 蒙受,遭受 故意23 【正确答案】 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果遇到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替他们请求,这的确是宰相应做的事情。24 【正确答案】 猜忌萧何的功劳威望,怕他邀
32、买民心而造反,所以时常对他进行试探、防范和打击。25 【正确答案】 居住 显露26 【正确答案】 我们兄弟是没有什么名声值得称道,但对陛下您而言,就不能说我们没有功勋。27 【正确答案】 孝顺、廉洁、慷慨、刚直、随和,不卑不亢,处事周全。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 ”,引申为“下令”。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 ”,“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 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 项和 C 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30 【正确答案】 (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