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模拟试卷 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期发表文章指出,_已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的新中心,2013 年成为非洲恐怖主义井喷年。 ( )(A)非洲(B)东南亚(C)南美洲(D)拉丁关洲2 以“通过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公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的首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 2 月 10 日在_开普敦举行,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率团出席。 ( )(A)巴西(B)南非(C)俄罗斯(D)印度3 3 月 18 日,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_开工建设,这是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 )(A)青藏
2、联网工程(B)兰藏联网工程(C)西藏联网工程(D)川藏联网工程4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_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该省成为国务院确立的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 )(A)浙江省(B)江苏省(C)广东省(D)福建省5 1953 年 9 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6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3、)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7 19 世纪 60 年代,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 ( )(A)八项主张(B) “一纲四目”(C) “一国两制”(D)“九二共识 ”8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 ( )(A)坚持党的领导(B)加强依法治国(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D)增强党和国家活力9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 ( )(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一切从实际出发(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10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的目标是 ( )(A)以发展为目标(B)以改革为目标(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D)以创新生产更多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
4、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11 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 )(A)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B)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C)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12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提高经济效益(C)以人为本(D)全面协调发展14 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依法治国(C)保证社会公
5、正(D)保持社会稳定15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然而,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相信人民的力量(B)坚持民主集中制(C)党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D)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1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B)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D)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17 2012 年 10 月 10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决定说,经严格审核论证,国务院决定第六批取消和调整31
6、4 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样,从 2002 年以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十年中,分六批共取消和调整 2497 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进展。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D)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8 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第一次正式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是 ( )(A)“十五大 ”(B) “十六大”(C) “十七大”(D)“十八大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7、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 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 ( )(A)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B)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C)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D)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二、多项选择题21 按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要求,党的建设的重点是 ( )(A)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B)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C)以
8、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D)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22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是 ( )(A)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调动(B)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C)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23 党的“十八大 ”指出,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两个方面 ( )(A)人才创新体系(B)技术创新体系(C)知识创新体系(D)智力创新体系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是 (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D)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处理一切
9、社会矛盾的问题25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 )(A)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B)加强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C)加强党的政治路线教育(D)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教育26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党现在 ( )(A)面临执政的考验(B)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C)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D)面临和平演变的考验27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其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C)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D)共产国际的要求28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中属于人民利益方面目标的是 ( )(A)解放生产力(B)发
10、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9 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它们是 ( )(A)工人阶(B)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D)农民阶级3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坚持 ( )(A)社会主义道路(B)人民民主专政(C)中国共产党领导(D)马克思主义三、辨析题3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32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关键体现在量的优势。四、简答题33 对外开放为什么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4
1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5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简述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原因。五、论述题36 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理谈谈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六、材料分析题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据统计,改革开放前 20 年,我国农业生产年均发展速度达到 67,远远超出同期世界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1991 年以来,在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我国占 32;在世界肉类增产总量中,我国占 80以上。我国粮、油、棉、糖的产量 1 997 年分别比 1 978 年增长 062 倍、11 倍、31 倍、29 倍。其中,粮产
12、量年均增速达到 27,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材料 2 据统计,改革开放前 20 年,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与1978 年相比,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 134 元上升到 1997 年的 2090 元,增加1956 元,增长了近 15 倍,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81,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高出 14 个百分点。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 1978 年的 25 亿减少到 1997年的 4000 多万。材料 3 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第一,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种为主。全国机耕面积占 57,机播面积占 21,机收面积只有12,田间管理的机械化程度更低。12 亿人口有
13、 7 亿人在搞饭吃。第二,农业的科技含量低。目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 40%,也就是说,农业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金投入。第三,农产品的商品率低。目前,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只有 30。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自给性消费仍占 30以上。第四,农村经济结构比较简单滞后。农民基本上是卖原料,他们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不经过加工就出卖了。第五,地区之阀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农民收入,1997 年东部地区是 2549 元,西部地区是 1286 元,相差一倍多。少数地区农民富起来了,多数地区只是解决了温饱,还有 4000 多万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第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
14、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差。材料 4 尽管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但农民收入增幅却反而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因此,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 1996 年的 464降到 1 997 年的 433。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出现的工业品需求不旺、积压严重,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份额下降关系很大。请结合材料回答:37 材料 1、2 说明了什么?材料 3 说明我国农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38 根据材料 4,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模拟试卷 3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B3 【正
15、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D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A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D22 【正确答案】 B,C ,D23 【正确答案】 B,C24 【正确答案】 A,B,C25 【正确答案】 A,B,C26 【正确答案】 A,B,C,D27 【正确答案】 A,B
16、,C28 【正确答案】 C,D29 【正确答案】 A,B,C30 【正确答案】 A,B,C,D三、辨析题31 【正确答案】 正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同家的本质决定的。首先,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是完全统一的。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其次,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实现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统一。再次,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也是完全一致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对人民的法律权利的保护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32 【正确答案】 错误。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是相对于社会
17、资产的总体而言的,并排除在个别部门、个别地区非公有资产占数量优势;公有制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四、简答题33 【正确答案】 对外开放是对发展国际分工、国际合作,特别是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外向型经济的简单概括。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世界。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是对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科学概括的结果。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生产的国际化,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打破地域分割,由区域市场发展为统一的国内市场,并进而突破国界发展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由中国的
18、国情决定的,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弥补本国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是协调国民经济各种比例;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3)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全面开放是市场经济的本性。中国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开放。(4)对外开放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全面的改革和发展。只有全面对外开放,中国自然经济的落后状态才能走向繁荣富强。34 【正确答案】 党的“ 十五大 ”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所作的科学表述和基本评价。这一科学表述和基本评价揭示了邓
19、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主要由毛泽东创立的、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阶段和主要由邓小平创立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阶段。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两次巨大的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命题,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把握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重要方法。第一,它表明了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属性: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它说明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定位:一是空间定位,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形成
20、发展和成熟起来的,而不是别的国家。二是时间定位,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发展的新阶段。三是发展定位,它具有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是不断发展的学说。35 【正确答案】 现阶段个人收入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是:(1)因为劳动者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产生收入差距。(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产生收入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五、论述题36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
21、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源源不断、日益改善
22、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利于中华民族和人类的长远发展。六、材料分析题37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前 20 年,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就是说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的阶段;由单一的经济结构向农工商综合发展转变的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的阶段;农民生活由温饱向比较富裕转变的阶段;文化教育由比较落后向比较发达转变的阶段;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向逐步缩小差距转变的阶段。38 【正确答案】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不利于农民小康的实现和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潜力在农村。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则在于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