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信誓旦旦 ”出自于 ( )(A)氓(B) 国殇(C) 季氏将伐颛臾(D)陈情表2 王安石主张文章应 ( )(A)文道合一(B)有补于世(C)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 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 )(A)白居易杜陵叟(B)陶渊明饮酒(其五)(C)杜牧 江南春(D)曹操短歌行(其一)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最早源于 ( )(A)论语(B) 孟子(C) 左传(D)史记5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 ( )(A)晚风(B)过雁(C)黄
2、花(D)梧桐细雨6 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一座大楼” 象征 ( )(A)革命事业(B)革命者的献身精神(C)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D)对“圣人 ”的崇拜7 鲁迅的灯下漫笔中有“自然就皇恩浩荡 了” 、“古人的良法美意”等用语,这里运用的手法是 ( )(A)夸张(B)反语(C)比喻(D)暗示8 以 1870 年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是 ( )(A)断魂枪(B) 米龙老爹(C) 麦琪的礼物(D)苦恼9 培根认为,学问上“ 装饰 ”的用途是指 ( )(A)幽居养静(B)熟习辞令(C)改变气质(D)增长才干10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关联上片写景和下片抒情的词语是 ( )(A)残照当楼(B)
3、红衰翠减(C)登高临远(D)妆楼颙望11 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 )(A)时间的推移(B)情感的变化(C)事理的逻辑(D)想象的展开12 报刘一丈书中暴露官场黑暗所采用的是 ( )(A)含蓄的暗示笔法(B)客观的描述笔法(C)夸张的漫画笔法(D)犀利的怒斥笔法13 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 ( )(A)聊斋志异(B) 官场现形记(C) 儒林外史(D)红楼梦14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一句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 )(A)刘备(B)杜甫(C)诸葛亮(D)曹操15 杜陵叟中,为了突出急征暴敛的罪恶,作者先写灾情的严重,运用的是 ( )(A)铺垫手法(B)
4、对比手法(C)侧写手法(D)象征手法16 下列论毅力中的论证,属于对比论证的是 ( )(A)人生历程,大抵顺逆两境常相间以迭乘(B)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D)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17 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这种记叙顺序属于 ( )(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18 具体来说,绝句又属于 ( )(A)古体诗(B)楚辞体(C)乐府诗(D)格律诗19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抒写羁旅之情的方法主要是 ( )(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寓情于事(D)寓情于理20 下列作
5、家中,以描写湘西风土人情见长的是 ( )(A)老舍(B)茅盾(C)沈从文(D)巴金二、古文翻译题21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22 广令诸骑曰:“ 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23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4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25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三、词语解释26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27 泣涕零 如雨。28 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29 相公又稍稍 语人曰。30 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四、理解分析30 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假如有一种暴力,“ 将人不当人 ”,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
6、慕牛马,发生“ 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 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31 这段文字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32 在这
7、段文字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3 从这段文字出发,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33 阅读杜甫蜀相一诗,然后回答问题。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4 如何理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二句?35 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36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36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听他们谈了许多,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负担,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些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
8、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 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办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37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所提到的两类人分别指的是什么人?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38 阅读这段文字后,你认为作者忧郁的原因是什么?39 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五、作
9、文40 春季、夏季是儿童手足口病的多发期,为预防手足口病的感染与传播,市卫生防疫站就传染源、医疗准备、公共场合消毒三个方面向市政府写了一份建议性报告。请根据上述材料拟写一篇公文。要求:格式正确,内容清楚明确,用语规范,合乎文体特点,不超过 200 字。四川省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作家的文学主张。A 项是韩愈的主张。 C 项是苏轼写词的主张。D 项是白居易的文学主张。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应当干预社会、反映现实,强调诗歌的“美刺”
10、作用。他的杜陵叟即是一篇新乐府诗。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后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引用。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雁”引发了词人对故国、故家和往昔夫妻情深的追怀,表现词人由家破人亡所造成的痛苦心情。“晚风”用来渲染愁情;“黄花”是自喻,突出词人晚年无依的困境;“梧桐细雨”是通过声音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6 【正确答案】 A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修辞手法。鲁迅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如匕首投枪,擅用反语。灯下漫笔一文中多处使用反语,意与字面意思相反,具有讽刺意味,又如“天下太平”。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断魂枪以传统文
11、化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为背景,麦琪的礼物以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苦恼以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为背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培根认为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其中,在装饰上学习的用处是辞令。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行文线索,“乐一悲一喜”的情感变化是前赤壁赋的内在行文线索。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聊斋志异借描写花妖狐魅反映现实社会;官场现形记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官场的种种腐败与黑暗,揭露人性的贪婪与丑恶;红楼梦是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
12、程,反映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以严重的灾情作铺垫,使“长吏”的劣迹暴露得更充分,对统治者的鞭笞也更加有力。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引用“功亏一篑”的造山者与“虽复一篑”的填土者形成对比,使“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论证更加有力。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记叙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其中,插叙是在循着主线叙述的同时,插进一段别的叙述,或追忆过去情节的片断,或对上文进行补充和解释。分叙也叫平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情,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
13、,也可两件事情相互交叉平行地叙述。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诗歌按表现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中国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散曲及外国的十四行诗等都属于格律诗。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支散曲除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直接抒情外,其余各句都是直接写景,于景中巧妙地传达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20 【正确答案】 C二、古文翻译题21 【正确答案】 俘获了楚、魏两国的将士,攻取了千里土地,直到现在仍然安定强盛。22 【正确答案】 向前进军,在离匈奴驻扎地不到两里路的地方停了下来。23 【正确答案】 (颛臾) 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2
14、4 【正确答案】 先生不以为羞耻,有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25 【正确答案】 这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是你我可以共同享用的。三、词语解释26 【正确答案】 没有多久。 27 【正确答案】 落下。 28 【正确答案】 延误,拖延。 29 【正确答案】 略微,偶或。30 【正确答案】 恣意践踏。四、理解分析31 【正确答案】 容易苟安满足的奴性心态。【试题解析】 鲁迅的灯下漫笔在否定了保守苟安、容易满足的国民劣根性的基础上,号召和激励青年人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变革历史、变革现实的历史使命。这段文字选自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从民族心理角度重点剖析历史的。32 【正确答案】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
15、,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试题解析】 作者指出正是封建专制的愚民统治造成了民众奴性十足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也使得广大民众长期处于被奴役的地位。33 【正确答案】 鲁迅在文中揭露和批判了中国人的落后心态,即奴性。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是基于启蒙的需要,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试题解析】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对封建社会历史作了深刻剖析后,向青年揭露复古主义者的本质:向往做奴隶的地位,仍是民族心理在作祟。作者揭示中国人的这种落后心态是出于启蒙民众的需要。灯下漫笔一文中,在这段文字之后作者便提出了本文最重要的论题:号召青年创建“第三样时代”。 34 【正确答案】 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
16、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出山后,尽力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鞠躬尽瘁。【试题解析】 这两句诗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35 【正确答案】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的惋惜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所向往的君臣济世、清平政治的理想,表明了报国无门的忧思。【试题解析】 蜀相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二是作者自己的慨叹。二者的融合就是蜀相的主旨。36 【正确答案】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试题解析】 诗的前两联分别描写了诸葛亮祠堂的远景和近景,但写景当中也包含了抒情,“自春色”、“空好音”,含物是人非之感
17、。第三联两句,第四联的前一句,既是追述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也是对其一生的评价,融叙述、议论为一体。末尾叙事兼抒情。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诗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得到充分的表达。37 【正确答案】 前者是与自然妥协的人,后者是与自然毫本妥协的人。他们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对历史没有责任感、使命感,不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后者对自然毫不妥协,想方设法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历史有使命感。【试题解析】 “与自然妥协”和“与自然毫不妥协”即作者所提到的两类人。与自然妥协的人,他们对历史毫无负担。与自然毫不妥协的人,则相尽种种方法支配自然,改造自然。这就是二者的根本区别。结合箱子岩全文内容,前者指的是乡民,后者指的是革
18、命者,中国的未来和希望靠的是这些革命者。38 【正确答案】 故乡人民过着与世隔绝、麻木不仁的日子,他们对历史毫无担负,只把狂热和热情释放在娱乐上。他们这种活法近乎于延存自然生命。【试题解析】 由“对自然和平的态度”等内容可知,故乡人民安于现状,麻木不仁;“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说明故乡人民将狂热释放在娱乐上,这种生活状态使作者不得不忧郁起来。 39 【正确答案】 希望湘西人民精神觉醒,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舟的精神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自己的新生活。五、作文40 【正确答案】 市卫生防疫站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报告市政府:儿童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导致儿童高热不退。为做好我市春、夏两季手足口病的防治,现报告如下。一、我市卫生防疫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能及时控制传染源;二、针对春、夏季手足口病多发的特点,各区县医院准备充足的隔离病房;三、加强宣传,并在公共场合定期消毒。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市卫生防疫站年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