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5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908832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5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85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史官周任的话作论据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这类论据属( )(A)至理名言(B)科学道理(C)具体事例(D)数字根据2 张中丞传后叙中张巡、许远为国死守的孤城是 ( )(A)徐州(B)汴州(C)毫州(D)睢阳3 下列各篇中通篇都用象征手法来抒情说理的是 ( )(A)香市(B) 门槛(C) 故乡的野菜(D)爱尔克的灯光4 论快乐这篇哲理性散文选自钱钟书的 ( )(A)话匣子(B) 闲书(C) 写在人生边上(D)谈艺录5 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秦王喜爱来自外地的声色器物

    2、,却驱逐客卿,这“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6 沈从文的箱子岩这篇游记散文写在 ( )(A)1918 年(B) 1934 年(C) 1938 年(D)1950 年7 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三人于 1921 年发起并成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叫( )(A)创造社(B)文学研究会(C)未名社(D)太阳社8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是 ( )(A)故事新编呐喊彷徨(B) 呐喊彷徨野草(C) 呐喊野草彷徨(D)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9 乐府诗陌上桑中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用了下列哪种表现手法 ( )(A)正面描写法(B)反

    3、面描写法(C)侧面描写法(D)心理描写法10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 ( )(A)周作人(B)郁达夫(C)茅盾(D)巴金11 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 )(A)儒家(B)农家(C)法家(D)道家12 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 )(A)汉书(B) 战国策(C) 左传(D)论语13 “分崩离析 ”一语出自 ( )(A)寡人之于国也(B) 秋水(节选)(C) 季氏将伐颛臾(D)郑伯克段于鄢14 文中孔子引用周任之言作为批评冉有、季路的论据,这种论据属于 ( )(A)历史事实(B)科学公理(C)现实事例(D)名人名言15 下列成语短句出自季氏将伐颛臾的是 ( )(A)望洋兴叹(

    4、B)既来之,则安之(C)夙兴夜寐(D)五十步笑百步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B)(C)(D)17 下列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C)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18 西门豹治邺一文中的“河伯” 指 ( )(A)河流之神(B)黄河之神(C)长江之神(D)淮河之神19 下列句中“ 于” 字表示被动意义的是 (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20

    5、本文中庄子对孔子的态度是 ( )(A)顶礼膜拜(B)毕恭毕敬(C)效仿学习(D)不以为然二、古文阅读题20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21 这段文字写了哪两种“他植者”?他们各自违反了郭橐驼种树经验的哪一方面?22 作者详写了哪种“ 他植者 ”?23 为什么要详写这种“ 他植者 ”?23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况吾与子渔樵于

    6、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4 文中的“吾 ”“子”各代表谁?25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6 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26 阅读饮酒(其五) ,然后回答问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7 “心远地自偏 ”的含意是什么 ?28 “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字,有的版本为“望” 。苏轼认为“ 见”字比“望” 字好。你认为这是为什么?29 “此中有真意 ”的“此

    7、”指什么?三、现代文阅读题29 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暗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30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先生(鲁迅)怎样的感情?31 开头一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2 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2 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我好

    8、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33 “阴暗中的一线微光 ”有何象征意义 ?34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 ,这个比喻的喻义是什么?35 这段文字在抒情方式上有哪些特点?35 阅读我爱这土地,然后回答问题。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

    9、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6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7 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38 诗人为什么强调“ 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85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 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C10 【

    10、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A 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D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过于马虎的和过于殷勤的。前者没有做到“其莳也若子” ,后者没有做到“其置也若弃 ”。22 【正确答案】 过于殷勤的“他植者” 。23 【正确答案】 为下文揭露“好烦其令” 的“长人者”预作铺垫。24 【正确答案】 “ 吾” 代表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子”代表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25 【正确答案】 流露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消极人

    11、生态度,为后文倡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设置靶标。26 【正确答案】 描写的景物有:江水、清风、明月。27 【正确答案】 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表现了诗人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操。28 【正确答案】 “ 见” 为无意之见,境与意融会为一体,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为“ 望” ,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悠然的情趣。29 【正确答案】 “ 此” 表示归隐生活使得诗人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对鲁迅先生的崇敬颂赞之情。31 【正确答案】 烘托反衬“先生” 的精神光芒。32 【正确答案】 象征。33 【正确答案】 象征着封建

    12、家庭、封建礼教的苟延残喘和濒临消亡。34 【正确答案】 困囿于旧家庭、旧礼教之中的姐姐的善良心灵和美好希望的破灭。35 【正确答案】 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36 【正确答案】 诗人是用假设的手法,说自己是一只鸟。当了鸟了,仍然应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他要表达的是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激怒,对未来黎明的向往之情。37 【正确答案】 诗中先运用了假设的修辞手法,变“我” 为鸟,具体抒情。然后又连用了由“这 ”开头的三个排比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三句诗充满了对侵略者(“暴风雨”) 的仇恨,对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自己和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排比句正是诗之精华,加强了全诗的力度。38 【正确答案】 这既是假设,又是进一步的推论,用以表现“鸟”( 诗人)对“土地”(祖国、人民)的永久的依恋,死了也不离开“ 土地” ,让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注意事项

    本文([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5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