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43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A)克列门茨(B)奥德姆(C)瓦尔明(D)海克尔2 下列属于 r-对策生物的是(A)老虎(B)大熊猫(C)猫头鹰(D)蝗虫3 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 D 合成4 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 pH 范围是(A)4050(B) 6070(C) 8090(D)10115 下列属于旱生植物的是(A)灯心草(B)浮萍(C)仙人掌(D)荷花6 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 135,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是 250 日.度(d*),则其在日平均温度 2
2、6条件下完成发育所需要的天数是(A)20 天(B) 30 天(C) 40 天(D)50 天7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呈(A)J 型(B) S 型(C)倒 J 型(D)直线型8 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次生代谢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A)偏利共生(B)互利共生(C)他感作用(D)寄生作用9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在云南、广西等地大量出现,威胁当地物种生存,这种现象属于(A)季节消长(B)生态入侵(C)种群平衡(D)年际波动10 下列种间关系中属于正相互作用的是(A)竞争(B)寄生(C)互利共生(D)捕食11 下列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A)银杏(B)白菜(C)蚯蚓(D)
3、牛12 常绿阔叶林的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温带13 森林被火烧或被砍伐以后逐渐恢复所经历的演替过程属于(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世纪演替14 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A)水(B)温度(C)光(D)风15 16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组分不可缺少的是(A)草食动物(B)肉食动物(C)微生物(D)寄生植物17 后营养级对前营养级的取食量与前营养级的净生产量之比是(A)消费效率(B)林德曼效率(C)生长效率(D)同化效率18 在以下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阔叶林(C)温带草原(D)暖
4、温带混交林19 下列选项中,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A)CO 2(B) SO2(C) O2(D)NH 320 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A)臭氧层空洞(B)光化学烟雾(C)温室效应加剧(D)动物捕食二、填空题21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22 在环境条件(食物、领地和邻近其他有机体)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叫做( )。23 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 J 型增长和( )。24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25 根据竞争的作用方式,可将竞争区分为干扰竞争和( )两种类型。26
5、 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幼虫内,随着发育过程逐步消耗宿主的全部内脏器官,这种介于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称为( )。27 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 )。28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3 个层次。29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 )。30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31 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都称为( )。32 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
6、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做( )。33 某森林现存量为 324 t/ hm2,年净生产量为 286 t/ hm 2,则其更新率为0088,全部现存量更新一次约需要( )年。34 磷的循环类型是( )。35 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 )。36 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叫做( )。37 林德曼效率又叫做( )。38 竞争排斥原理又叫做( )。39 物种甲某些性状的进化引起物种乙相应性状的进化,物种乙这些性状进化的本身反过来又影响到物种甲
7、相应性状的进化,此现象称为( )。40 种群内分布型主要有( )、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三、判断题41 哺乳动物大多属于 r 对策生物。 (A)正确(B)错误42 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A)正确(B)错误43 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A)正确(B)错误44 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A)正确(B)错误45 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生境,又称栖息地。 (A)正确(B)错误46 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A)正确(B)错误47 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A)正确(B)错误48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
8、是单向递减的。 (A)正确(B)错误49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A)正确(B)错误50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51 简述风对植物的作用。52 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分为哪五个时期?简述各时期的种群数量变化特征。53 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五、论述题54 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43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A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B
9、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A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D二、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22 【正确答案】 内禀增长率23 【正确答案】 S 型增长24 【正确答案】 生态入侵25 【正确答案】 利用竞争26 【正确答案】 拟寄生27 【正确答案】 机体论观点28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多样性29 【正确答案】 边缘效应30 【正确答案】 群丛31 【正确答案】 辅助能32 【正确答案】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0、33 【正确答案】 11334 【正确答案】 沉积型35 【正确答案】 变慢36 【正确答案】 生态农业37 【正确答案】 十分之一定律38 【正确答案】 高斯原理39 【正确答案】 协同进化40 【正确答案】 均匀分布三、判断题41 【正确答案】 B42 【正确答案】 B43 【正确答案】 B44 【正确答案】 A45 【正确答案】 A46 【正确答案】 B47 【正确答案】 B48 【正确答案】 A49 【正确答案】 A50 【正确答案】 B四、简答题51 【正确答案】 (1)风具有输送作用。(2)风影响植物生理活动。(3)风影响植物形态。(4)强风对植物具有破坏作用。52 【正确答案】
11、(1)开始期:种群数量增长缓慢;(2)加速期:种群数量增长加快;(3)转折期:种群增长率最大;(4)减速期:增长率下降;(5)饱和期:接近环境容量。53 【正确答案】 (1)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的作用下,逐渐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2)主要影响因素:(1)由不同物种组成,物种问相互影响;(2)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有动态特征;(5)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五、论述题54 【正确答案】 (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自养作用的微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 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4)分解者是指以动植物残体及代谢物为食的小型异养动物和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少数无脊椎动物。分解者的功能是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并归还于环境,被生产者再利用,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