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古诗词鉴赏0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 湿 ”“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2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做简要分析。2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3 此诗写景,处处紧扣“ 秋 ”字。请作简要分析。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4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
2、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5 首句中“悠悠 ”在诗中有何作用 ?6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7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8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8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9 诗的前三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遇?10 诗人为什么要写野鸦这一形象?10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
3、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1 前人评论“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12 “枳花明驿墙 ”一句中的 “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13 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13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14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 的原因。15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16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6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4、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 ?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17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18 词中写了哪些“ 风尘恶 ”的景象?19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19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5、。20 这首诗的颔联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21 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 、画家“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1 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22 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一联为例,试作简析。23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疗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23 菩萨蛮.北固题壁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24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
6、”字的含义。25 词的上阕说“ 依也替江愁 ”,下阕说“毕竟笑山孤”,“ 愁”与“ 笑”是否矛盾?为什么?25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26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7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7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鹕鹅儿与雏鸭。28 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 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 “神来之笔 ”,请作简要赏析。2
7、9 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29 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30 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31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2 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请作简要赏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古诗词鉴赏1 【正确答案】 “ 湿” 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
8、两位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迷” 字,描写睡眠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2 【正确答案】 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3 【正确答案】 霜露浓重,黄叶满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深秋景物的特点。4 【正确答案】 落寞、孤愤 (或“ 旷达”“ 无奈” 等)。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寂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直抒胸臆。借庄子的“机心” 之言,故作旷
9、达,表达自己已不在意仕途的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实则反映了诗人久居穷荒无奈之情。5 【正确答案】 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6 【正确答案】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7 【正确答案】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8 【正确答案】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
10、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9 【正确答案】 诗人以孤雁自喻,反映他流落他乡,亲朋离散,杳无音信,可他无时无刻不在渴望重逢。10 【正确答案】 野鸦有群而无情,孤雁不屑与之为伍,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孤雁寻求雁群的坚定忠贞。诗人用野鸦这一形象比喻当时社会的一些无聊的俗客庸夫,也更突出了诗人当时的悲哀凄苦。11 【正确答案】 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 早行”之“早” ;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
11、色,如在眼前。(“鸡声茅店月” ,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 ,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12 【正确答案】 “ 明” 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13 【正确答案】 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结构:与首联中的“ 客行悲故乡 ”照应。14 【正确答案】 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
12、合。15 【正确答案】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16 【正确答案】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17 【正确答案】 由“ 想当年 ”“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借代, “朱翠”,妇女佩戴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18 【正确答案】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 ,百姓 “填沟壑”,千村寥落。19 【正确答案】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
13、情。20 【正确答案】 从“ 新著雨 ”“欲开时”两方面来写。特点:海棠花蕾刚着雨珠含苞欲放,色泽艳丽,娇娆而妩媚。21 【正确答案】 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竞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从侧面对海棠的娇娆妩媚进行烘托;尾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栖宿而产生了艳羡之情,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22 【正确答案】 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 “雨”与“ 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丛丛” 与 “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
14、朗上口,余味无穷。23 【正确答案】 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 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24 【正确答案】 “ 住” 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5 【正确答案】 不矛盾。从“愁” 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26 【正确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
15、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7 【正确答案】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8 【正确答案】 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 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29 【正确答案】 示例一: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示例二: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由用“盔甲” 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
16、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雨之密、之急、之大。示例三: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妻子送饭,让他歇一会儿,他却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示例四:最妙的是尾联,表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品格,模拟农夫的口吻说秧苗还没有生牢,插秧尚未完成,让妻子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以免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农夫的动作和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30 【正确答案】 “ 燕子”“梨花”“碧苔”“ 黄鹏”“ 飞絮 ”,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31 【正确答案】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32 【正确答案】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做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 已闻其声,见其容; “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 “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 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