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学前家庭教育和( )。(A)学前公共教育(B)幼儿园(C)社区学前教育(D)托幼机构教育2 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叫(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C)幼儿园的计划活动(D)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3 有关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错误的描述是( )。(A)是启蒙教育(B)是义务教育(C)是基础教育(D)是全面发展的教育4 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 )人手。(A)情感(B)意志(C)行为(D)认识5 我国学前教育中
2、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 )。(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D)综合性原则6 下列关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智力的发展,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状况(B)美育有助于发展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能力(C)体育的作用最小(D)美育能协调体、智、德育的发展,是体、智、德育的催化剂7 ( )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A)家庭教育(B)学前教育(C)社会教育(D)日常生活8 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于( )。(A)教给幼儿书写的技能(B)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C)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
3、教育工作(D)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9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教育原则的是(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B)日本幼儿教育协会(C)美国幼儿教育协会(D)英国幼儿教育协会10 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应该以( )。(A)老师的个人经验和教材为基础(B)幼儿园现有条件为域限(C)幼儿家长的要求为导向(D)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11 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12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4、( )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心理成熟因素(D)教育因素13 “发展适宜性原则 ”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 )倾向提出来的。(A)幼儿教育多元化(B)幼儿教育制度化(C)幼儿教育小学化(D)幼儿教育特色化14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 )的过程。(A)社会领域教育活动(B)幼儿的社会学习(C)幼儿的道德品质(D)幼儿的认知发展15 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和需求,是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不需要外界的诱因式惩罚。6 岁的明明特别喜欢收看我是小小科学家的幼儿节目,这种动机是( )。(A)普遍型动机(B)偏重型动机(C)外在动机(D)内在动机16 ( )在西方教
5、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A)教育漫话(B) 爱弥儿(C) 民主主义与教育(D)学校和社会17 通过适当的训练使儿童学会自我服务、独立做事、独立思考,这体现了下列哪一原则?( )(A)活动性(B)发展适宜性(C)独立自主性(D)启蒙性18 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D)综合性原则19 国外研究表明,3 岁儿童如果接受过钢琴训练或合唱练习,那么他们在拼七巧板时,就会比没经过这方面培训的儿童动作更加准确、快捷,这表明( )。(A)音乐教育决定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B)儿童的
6、智力水平依赖于音乐教育的情况(C)美育影响体育(D)美育影响智育20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家的图书带到幼儿园的图书角与其他人分享,丰富了图书角的内容,教师这样做遵守了( )教育原则。(A)保教结合的原则(B)充分利用和发挥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C)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D)注重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二、简答题21 简述活动性原则的实施应注意的事项。22 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观。23 简述家园合作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三、论述题24 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25 论述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教育基本原则。26 实习生小赵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请那几个幼
7、儿发言,有些幼儿茫然端坐,从不举手,她疑惑地询问一个不举手的幼儿,得到的回答是:“反正举了手老师也不会请我” ,请从学前教育原则和教育公平的视角论述上述现象。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前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实施;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要求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3 【正确答案】 B
8、【试题解析】 本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我国幼儿教育性质的认识,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包括幼儿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求幼儿德育目标从情感入手。故答案为 A。【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保教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能真正健康、全面地发展。保教结合是我国特定时间保存下来的教育原则。故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9、 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不存在谁作用大小的问题。【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故选 D。【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幼小衔接工作上,只有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并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这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故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根据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提出发展适宜性原则。【知
10、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应该以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儿童的发展包括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对成长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教育,是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景下提出的。【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的
11、道德品质的过程。【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在动机指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幼儿自愿地收看小小科学家这一幼儿节目,属于内在动机的一种体现。【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独立自主性原则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具体说,就是通过适当的训练使儿童学
12、会自我服务、独立做事、独立思考。使其摆脱传统行为方式的束缚和局限,不事事依赖外力的帮助,不受别人的指示或暗示,不人云亦云。不屈从他人的压力,不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发展适宜性原则,强调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教养并重”。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
13、信息表明的是美育(钢琴训练或合唱练习)对智育(拼七巧板)的影响。【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中信息表明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因此教师遵循的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原则。【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在幼儿教育中应坚持活动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与同伴、教师交往的机会。教师既要相信儿童,放手让儿童进行操作活动、交往活动,又给予其必要的指导,促进儿童身心自由发展。(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儿童在活动中的积
14、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教师要做到的就是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周围所发生的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参加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鼓励儿童积极参加活动。经过长期的培养,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要正视儿童在活动中通过个人努力发现总结出的经验与发明,不要嘲笑儿童的探索。(3)活动是多样的儿童的发展需要是多样的,儿童的兴趣是活的和多变化的,故需要多样的活动满足其发展。活动以适合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最佳。(4)活动不是装饰品在幼儿园里,许多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时,往往出现以活动做点缀物的现象。这样一方面说明教师对活动原则不理解,另一方面也说
15、明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22 【正确答案】 从以下两个方面,正确理解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观:(1)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2)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
16、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23 【正确答案】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幼儿园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家园合作的内容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2)家
17、园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家园合作中,有两个问题是较普遍的,需要引起注意: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常常不过是和幼儿一起游戏,而回家后不大可能把这些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与之相对,家长学校又常常是在家长看不到幼儿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幼儿园进一步开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使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三、论述题24 【正确答案】 幼儿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正确、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
18、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将这种“外在” 的教育目标转化为 “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要受到外来的干扰或影响。例如,来自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园训练孩子某种技能,或要求教小学才学习的读、写、算技能。又如,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幼儿技能大赛的宣传、偏重学历、追求升学率的风潮等,都可能干扰教师按教育目标组织教
19、育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偏离教育目标。因此,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25 【正确答案】 (1)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是:“教育即成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2)杜威的教育原则是:“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因为是儿童,而不是教学大纲决定教育的质和量,所以教学内容、计划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
20、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如看、听、做等,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了杜威的整个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方面都是以这一原则为基础的。【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26 【正确答案】 (1)学前教育原则角度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必须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儿童。(2)教育公平角度从课堂交往看,在师生互动中,有些教师有意地对幼儿实施一种差异性交往。从课堂心理因素看,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和规范着幼儿的学习行为,而教师心理活动中的动机和看法又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表现。同时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也会影响课堂的教育效果,如眼神、手势、身体姿态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教育中的机会均等,即给予孩子同等的关注。【知识模块】 学前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