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2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读某日以 d 点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太阳高度分布图,完成问题。1 a 地纬度是 ( )。(A)45N(B) 6826N(C) 6826S(D)2326N2 a、b、c 三地点中,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A)a(B) b(C) c(D)a、b、 c3 设 b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H,c 地的地方时为 T,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H60,T14 时(B) H60 ,T14 时(C) H60 ,T14 时(D)H60,T14 时4 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
2、系。根据上图,气温在 10,1m 3 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 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 40g,气温应达到( )。(A)15(B) 25(C) 30(D)354 下图中图 1 是“40N 的地形剖面图”,图 2 是“ 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 3 为“40N 纬线附近的著名湖泊及其水位的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问题。5 若图 2 是图 1 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 2 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6 图 1 中四地最符合图 2 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A)(B) (C) (D)7 近年来,图
3、3 中线逐渐靠近 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围湖造田,泥沙淤积(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C)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D)该区域夏季水量减少8 针对图 3 中线逐渐靠近 线,产生原因的问题,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湖(B)大力发展畜牧业(C)大规模调水(D)合理利用水资源8 下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 300 公里,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甲地。读图回答问题。9 一年当中,当乙地降水明显多于甲地时( )。(A)甲地炎热干燥(B)甲地温和多雨(C)乙地炎热干燥(D)乙地受西南风影响10 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有关(B)图中河
4、流径流季节变化小(C)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地形影响(D)图中甲、乙附近自然带相同10 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问题。11 若上图表示 6 月 22 日状况,则南纬 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 小时16 小时 20 分(B) 17 小时19 小时 20 分(C) 19 小时 20 分21 小时 20 分(D)22 小时 40 分23 小时 20 分12 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 12 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 )。 12 读下图,a 、b、c 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
5、、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回答问题。13 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A(B) B(C) C(D)D14 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A(B) B(C) C(D)D14 读下图,完成问题。15 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16 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16 读下面北半球、南半球和全球月均温冰雪覆盖面积对应值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7 从图中可以看出,月均温的高低与冰雪覆盖
6、面积呈反相关的是( )。(A)只有北半球的 1 月(B)只有南半球的 4 月(C)只有全球的 7 月(D)全球全年都是18 当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与欧洲面积相当时( )。(A)为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B)长江口海水盐度一年中最高(C)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塔里木河进入汛期18 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问题。19 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20 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20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
7、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问题。21 该公司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22 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23 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23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 50纬线图,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 、Q 之间和M、N 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问题。24 P 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25 关于 P、Q、M 、N 四地气候的叙述
8、,正确的一项是( )。(A)P、M 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B) Q、N 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C) P 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N 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二、简答题26 简述地理教育学研究的任务都有哪些。27 如何理解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三、材料分析题27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 1 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 2 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28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29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30 说明该地区有利于
9、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31 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32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的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的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一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一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假如你是教师,请为学生设计一个
10、实验,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四、教学设计题33 为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资源写一篇教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2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假设 a 地纬度为 X,则有 90-(X-2326)=45,可得 X=6826。又因为 d 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 a 地纬度为 6826N。因此本题选 B。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位于北回归线上,且太阳高度角达 90,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均达到一年中最大值。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b 地现在太阳高度为 60
11、,正午太阳高度为一日内最大值,所以H60。此时太阳直射 2326N,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即 c 的地方时 T 大于 d 地地方时 2 小时以上。因此本题选D。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当水汽量为 40g 时,气温为 35。因此本题选 D。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上,所以排除A、C 两项;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降水均匀,所以排除 B 项。因此本题选 D。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图 2 可知,该位置是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可以推知该位置应位于日本西海岸,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带
12、来丰富的降水。所以图 1 中最符合,应该选择 D 项。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线逐渐靠近 线,说明该湖泊面积在减小,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位置位于中亚,湖泊面积减小的人为原因是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针对湖泊面积减小的现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主要的措施。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特征。从图和材料可知,本区域应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甲、乙分属于不同的两种气候类型,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当中,当乙地降水明显多于甲地时,即为南半球的夏季,此时甲地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乙地因受西风带(西北风)
13、控制,温和多雨。故选 A。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因素的状况。因本区域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所以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其形成应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关;图中河流因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性强,所以径流季节变化大;大陆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甲、乙因分属于不同的两种气候类型,所以陆地自然带也有很大差异,甲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6 月 22 日北极圈(6634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图中最下方的曲线 60。N 出现了极昼,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各地昼长并不是随纬度不同而
14、呈直线关系,应是曲线,因此正确曲线是最上面那条。4050S 的夜长等于 4050N 的昼长。据图可知,40N 的日出时间约为 4:30,那么昼长为 15 个小时,50N 的日出时间为 3:50,那么昼长为 16 时 20 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若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状况,那么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B 、C 错误。当北京时间为 12 点时,30E 为 6 点,150W 为 18 点,可知 150W 为昏线。因此本题答案为 D。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地形、气候、河流都对城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从图中看,B 从三个方面都有优势,而 A
15、 仅在地形上有优势,C 在地形和河流方面有优势,D 在河流方面有优势,故 B 优势最多,最容易形成城市。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亚马孙平原地区兴起得益于交通便利的河流交汇处和河口位置。图中四点唯有 C 点具有地形与河流优势,易形成城市。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甲地岩层的弯曲情况可知,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向斜构造。它由于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乙处有河流经过,该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应为流水的侵蚀作用。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三条直线的斜率都为负数,说明全球月均温的高低与冰雪覆盖面
16、积都呈反相关。因此本题选 D。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A、B、C 三项都发生在北半球的冬半年。因此本题选 D。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随着经度的增大而降低,即自西向东雪线高度逐渐降低,而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升高,由此可推出,A 、B 、C 三项说法均不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 D。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长江上游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因此长江上游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也逐步减少,而雪线高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步增高。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 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式是接收订单和在国外建立贸
17、易分公司,其目的主要是开拓国际市场,为下一步“走出去”奠定基础。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尼日利亚和意大利属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分别建立生产基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的消费者需要,更好地促进产品销售。因此本题选 C。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意大利的技术水平相对先进,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技术。因此本题选 D。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P、Q 之间为亚欧大陆,M、N 之间为美洲。所以 P 点位于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南风。因此本题选 B。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P、M 都位于 50。N 大陆的西岸,都为温
18、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均匀。Q 地为温带季风气候,N 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属自然带为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带。因此本题选 A。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总结已有成就,充实和完善地理教育学。(2)揭示地理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和地理教育的内容及特点。(3)探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学习心理。(4)研究地理教育实践。(5)培养未来地理教师。27 【正确答案】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重要的具有能动作用的要素。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相反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也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讲解者,应该是学习活动的引路人。(1)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
19、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担任着认识主体的角色。这种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要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二是表现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深入钻研性。(2)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宏观而言,表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组织领导者,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内容、形式、进程和效果;从微观来说,表现在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辩证转化中具有引导作用。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掌握处理教材的主动权,充分利用不同教学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使处理后的教材内容,其规律、原理、层次、结构、重点、难度、深度和广度等符合全体学生的实际;并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教材所规定的任务。
20、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 20);全年降水较多,510 月(69月)降水丰富 (为雨季),11 月至次年 4 月(10 月至次年 5 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9 【正确答案】 为(两) 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 200 米),自北(西北 )向南 (东南)( 或自内陆向沿海 )倾斜(或渐低)。30 【正确答案】 水网密布,水量丰沛,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润黄麻。31 【正确答案】 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
21、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工人(技术好、经验丰富)。32 【正确答案】 关闭教室的门窗,尽量保持教室的气流稳定。点燃两根较粗的香,两支香摆放的距离在 3040 厘米左右,在一支香旁边放一个 1 千瓦的电热炉、另一支香旁边放一个较大的冰块,将电热炉通电 5 分钟后,让学生观察香的烟的飘移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热炉上方,说明热的地方近地面产生低气压,气流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而高空气流则由热的上空流向冷的上空。四、教学设计题33 【正确答案】 旅游资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2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2德育目标:赏析我国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与感悟,培养分析问题、参与旅游活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2难点知识:旅游资源的价值。三、教学方法 1问题研究法:给学生设置并变换不同的角色,设置问题情景。2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案例,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四、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图表)表 1: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图表 2: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图讲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我国也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从 1999 年开始实行了五一长假、十一长假后,外出旅游的人数
23、急剧增加。(出示图表)表 3:近几年五一、十一黄金周出游人数及旅游收入讲述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天,我们一起来神游我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出示图片)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设置角色一:学生是旅游者推出两条旅游线路点:(1)黄山游;(2)凤凰古城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两个景区在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上分别属于什么景观?( 播放视频 1)黄山(提问)黄山景区在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上属于什么景观?(出示黄山四绝图)黄山四绝分别属于何种景观? 思考在各种自然风景中,我们能否发现哪一种景观是构景的基础?(地貌景观) 思考你到黄山游览奇松、怪石、云海、温
24、泉的目的是什么?(探险猎奇、游乐、疗养 )(播放视频 2)凤凰古城(提问)凤凰古城在旅游资源的属性上属于什么景观?(凤凰古城以人文景观为主 )(出示凤凰古城三幅图)人文景观可分为哪几种景观?思考 在各种人文景观中,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是哪种景观?(建筑景观)( 出示图片)(毛主席纪念堂)你在参观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崇敬、怀念)思考到北京这一类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区去旅游,我们除了娱乐之外,更多的还应有一种什么目的?(教育性旅游)( 出示图片)布达拉宫提问你参观时,又是一种什么心情?(神秘)学法指导:案例分析法巩固练习: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过渡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它有着资源的一般特征,同时作为一种
25、特殊的资源,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下面研究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上,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现象是千变万化的,人类丰富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一)多样性思考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广泛存在的,但为什么有些地方吸引了大批游客,有些地方人很少,甚至没有人去游玩呢?(必须要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突出旅游资源的非凡性)(二)非凡性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游客吸引力越大,价值就越高。(出示图片)北京故宫思考人文景观的典型代表之一北京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作为文化景观,它的功能出现了什么变化?(原皇帝居住朝政地一旅游胜地,说明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讲述我们在参观时,惊叹于人类的智慧,
26、不仅是故宫如此,许多人文景观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现在许多地方为了迎合游客,大兴土木,造了很多人造景观,如深圳的锦绣中华,因而人造景观具有可创造性。(三)可创造性(这是针对人文景观而言的)但人造景观的建设,一定要注重非凡性(列举镇江的三国城),开发和建设旅游资源时,要遵循旅游本质特性。(四)长存性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旅游者在游览时,注重对景区资源的保护,不要进行人为破坏或干扰。(出示图片)西安乾陵(在十年动乱时期,被认为是封建的东西,很多文物被损毁)(出示图片)雾凇、香山红叶(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出示一组文字)三峡库区蓄水后文物的保护情况分析得出:人文景观还具有可变异性和可移动性。设
27、置角色二:旅游线路的设计者过渡现在有三批旅游团:(1)一批地理学家;(2) 一批历史学家;(3)一批旅游投资考察团。请你为他们设计旅游线路。出示长江流域各旅游景点图:庐山、黄山、长江三峡、乐山大佛、丽江古城、香格里拉提问在设计线路时,要考虑什么依据?依据一:这三批旅游考察团旅游的目的除娱乐外,还想考察什么内容?(地理学家:一些自然风景地貌;历史学家:历史文化古迹;投资考察团: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据二:结合景区的特点(小组讨论,看下发材料)提问 三个考察团的线路(景点)是什么?(一组)地理学家:黄山庐山长江三峡;(二组)历史学家:长江三峡乐山大佛丽江古城;(三组) 旅游投资考察团:长江三峡丽江
28、古城香格里拉。提问谈谈你对该线路设计的想法(思路)?(一组)地理学家:有科学价值。(二组)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景点的文物古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三组)投资考察团:这些景点目前有的尚未完全开发,开发的潜力很大,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当然任何旅游资源都具有经济价值)过渡 旅游资源的价值除了以上三个价值,它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还因为具有美学价值。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句诗句来感悟一下自然景观的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形象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觉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色彩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动态美)过渡 刚才我们作为旅游线路的设计者,为三个团队设计了三条旅游线路,从中我们也了解了旅游资源的价值。下面我们再变换角色,思考下列两个问题。设置角色三:导游思考如果你是导游,如何给旅游者介绍景点,让他们很好地欣赏美景呢?设置角色四:旅游资源的开发者、管理者思考如果你是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你在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又要考虑哪些问题呢?这两个问题将是我们以后接着要学习的内容,留给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思考。结束语同学们,各类风景名胜以具有各自的雄伟、险峻、奇异、朴素、淡雅、妩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大自然是美丽的,就让我们去感受它的魅力吧!大自然是伟大的,就让我们去领悟它的深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