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3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并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A)心理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神话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 下列教育家中,( ) 提出了“ 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3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相互论(D)教育万能论4 我国古代的“ 六艺” 和欧洲中世纪的 “七艺”都反映
2、了古代教育的 ( )特征。(A)教育的阶级性(B)教育形式的个别教育(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D)教育的普及5 西汉时期实行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A)相对独立性(B)继承性(C)历史性(D)永恒性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和态度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7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
3、理论8 教师模拟组织了一场话剧,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心理历程。该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实验法(B)谈话交流法(C)情境教学法(D)读书指导法9 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A)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B)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C)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10 王老师班上有两个学生,都有傲气,无视纪律,不服管教,任课老师每次都向王老师抱怨这两个学生怎么管都管不好,但王老师却看到了这两个学生的巨大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两个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并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问王
4、老师的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疏导性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D)导向性原则11 运用班级中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讨论法12 学生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得出有理数的概念,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B)分析(C)概括(D)抽象13 马丽曾经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车祸,每当她坐车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或听到比较急促的刹车声时,她都会感到十分紧张与害怕,仿佛再次经历了当年的恐怖车祸。这种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1
5、4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 一位数学老师在讲授“圆形” 的概念时,通过向学生描述 “毛驴拉碾子”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这位老师所使用的直观手段属于(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表象直观16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17 有
6、的学生在课堂上忧心忡忡,不信任教师,害怕教师提问和批评;有的学生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和兴趣;有的学生在教室里焦虑不安,心神不定,常常手足无措,答非所问。这属于( )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A)人格型(B)行为型(C)情绪型(D)情感型18 腼腆、暴躁、果断、优柔寡断这些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性格(B)气质(C)人格(D)道德19 为更好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在校课余生活,充分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科技、劳技等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20
7、李某在课堂上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让其下课后到办公室。李某来到办公室后,教师先给他一颗糖,说:“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 李某听后羞愧万分,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不扰乱课堂秩序。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了出色的( ) 。(A)教学技能(B)知识结构(C)教育机智(D)教研能力21 李勇是一个内向的男生,到了青春期尤其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看到人群就绕道。李勇这种情况属于( )。(A)焦虑症(B)恐惧症(C)孤独症(D)抑郁症二、辨析题22 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正向的促进,没有负向的阻碍。23 某中学开设了“ 小主持人 ”“水彩画”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属于地方
8、性课程。24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做笔记是学生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25 人的情绪即情感。三、简答题26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27 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冈素。28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29 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方法。四、材料分析题30 材料:材料一: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 30 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的老师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 15 分钟。”材料二: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材料三: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正式登台
9、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问题: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30 材料: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 老师说:“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比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帮助记忆。”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
10、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问题:31 结合材料,分析学生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习策略?32 教师在训练学生学习策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3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思想。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霍尔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与生产劳
11、动毫无关系。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中的“七艺”的“王冠”是神学,“七艺”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论证神学的合理性。这都说明了古代学校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相脱离的。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西汉时期的文教政策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是教育历史性的表现。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本题干中加强的是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因此体现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
12、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情境教学法即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模拟话剧即为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人物心理,符合情境教学法。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是可接受性教学原则的要求。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题干中的两个学生虽然都有傲气、无视纪律和不服管教,但王老师却能看到他们两个相同之下的不同之处,找出
13、针对他们两个的不同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德育方法中的榜样法是教师利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题干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抓班级中的先进典型,利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体现的是榜样法的运用。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抽象是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得出有理数的概念,是思维抽象化的体现。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叫情绪记忆。马丽对于当年的
14、车祸有情绪记忆,所以每次她坐车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或听到比较急促的刹车声时,她都会感到十分紧张与害怕。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不能脱离实物;前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表象思维,但是由于其思维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性,还无法完成绘图这种活动,因为路线图的绘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或方位去描绘就能实现;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 712 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地图即是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绘制的;形式运算强调的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直观
15、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利用言语描述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是言语直观。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知道道德规范说明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也愿意遵守说明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意志。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堂行为中情绪型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学生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变而导致社会障碍的问题行为。题干描述的是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
16、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薪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
17、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题干描述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二、辨析题22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和作用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即消极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3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课程按照设计开发的主
18、体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来进行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题干中是某中学以学校为基地开设的“小主持人”“水彩画”等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因此题干的说法错误。24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做笔记是学生阅读和听讲时使用较为普遍的精细加工策略。对于复杂的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笔记。做笔记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还有助于概括新的知识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笔记有利于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以及有效地组织材料。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5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
19、误的。情绪与情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情绪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绪与情感也是有区别的:(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最初阶段已产生,如因饥饿而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5)情绪多表现出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与持久性。三、简答题26 【
20、正确答案】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27 【正确答案】 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道德认识。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8 【正确答案】 (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29 【正确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
21、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四、材料分析题30 【正确答案】 (1)从教育的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与材料三体现了备课的重要性。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好了课,教师便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把备课看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从教育意义上而言,材料一
22、中的老师与材料三中的芭蕾舞大师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准备自我的重视。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2)材料二中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要想教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一份教案的问题,而且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 )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态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31 【正确答案】 学生背诵课文时,采用反
23、复读的方法,运用了复述策略;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32 【正确答案】 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这是指学习策略教学中应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内化性原则。这是指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从而能够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特定性原则。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生成性原则。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重新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东西。有效监控原则。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是否有效。个人效能感原则。这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