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上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2 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B) (C) (D)2 2014 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 2 月 7 日至 23 日在俄罗斯南部
2、城市索契举行。读“索契地形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3 索契 1 月气温高于 0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B)大高加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黑海的增温作用(C)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D)地势比四周低,起保温作用4 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冬季晴天多,阳光充足冬季降水多,积雪量大北部有高山,积雪多,利于冰雪项目进行河网密布,便于开展水上项目(A)(B) (C) (D)4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所得的值,相当于该时段内平均分布于该面积上的水深。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下游某断面的月径流深的变化示意图。结合材料与示意图,
3、完成下列问题。5 结合材料分析,以下河流中,从中游到下游径流深呈现明显减少的是( )。(A)长江(B)珠江(C)额尔齐斯河(D)黑河6 根据图中的信息,该河流是( )。(A)雅鲁藏布江(B)闽江(C)塔里木河(D)松花江7 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与季节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流域内地下水的埋藏深度(B)流域内河流的补给来源(C)流域内地表的物质组成(D)流域内植被的疏密程度7 下图中圆弧。EF 为某一纬线图的局部,O 点为该纬线图的圆心, E、F 两点分别是某日晨线和昏线与该纬线图的交点,E 点所在经线为东经 165,P 为线段 EF 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8 若当日 E 地昼长为
4、 1 小时,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 、F 两地属于同一个日期(B) E、F 两地分属于东西两个半球(C)当日 E 地 16:00 日落西南(D)E 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9 当 OP 长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A)3 月 20 日 3:00(B) 9 月 24 日 3:00(C) 6 月 22 日 15:00(D)12 月 23 日 15:0010 若 E 位于北纬 70,当 OP 长度增大到一年中最大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京(3954N,11623E)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B)海口 (1950N,11015E)正午太阳高度接近 90(C)我国
5、南极昆仑站(8020S,7707E)出现极昼(D)鄂毕河可能发生凌汛10 读某沿海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理岩沉积作用(B)花岗岩变质作用(C)乙地缓坡流水侵蚀作用(D)丙地丘陵化学溶蚀作用12 该地区适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13 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新到老的顺序依次是( )。(A)石灰岩、花岗岩、页岩、砾岩、砂岩(B)花岗岩、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C)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砾岩、砂岩(D)砾岩、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13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6、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学生在这次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15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15 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 简图中表示变质作用过程的是( )。(A)从岩浆到(B)从 到(C)从 到(D)从、 到17 图中数字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A)岩浆(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17 下图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 8 月表面
7、水温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 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A)(B) (C) (D)19 当新疆喀什(3924N,7554E)区时为 6 月 10 日 8:00 时,甲地的景象可能是( )。(A)旭日东升(B)艳阳当空(C)夕阳西下(D)夜阑人静20 乙地所属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20 亚洲某地(约 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21 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22 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B)
8、德干高原北部(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23 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B)南亚(C)西亚(D)东南亚23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25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 3500 米(B)南坡 2000 米(C)北坡 3500 米(D)北坡 2000 米二、简答题26 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7 地理课外教学指什么?三、材料分析题27 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09
9、年新疆番茄酱总产达到 10183万吨,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茄酱产区。新疆番茄酱产品销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 50 万吨以上,出口贸易量居世界之首。材料二: 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 年 5 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下面为我国六大经济特区面积比较表。28 请你简要分析新疆种植番茄的自然条件的优势与劣势。29 与其他五大经济特区比较,请你谈谈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及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29 阅读下面关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随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扬帆起航,一起下西洋(多媒体播放影片)。同学们,为什
10、么郑和下西洋常常选择在冬季的时候出发,而到了夏季的时候回来呢?学生:受洋流的影响。(从学生熟知的事例入手,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教师:是的,这主要是洋流的功劳。那什么是洋流,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老师来做一个小洋流的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用气筒吹脸盆中的水,水动;加泡沫塑料颗粒,来回吹;用气筒向一个方向吹;周围不吹气的地方,水也流动起来。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有哪位同学能来描述刚才老师做的实验?学生:在风的作用下,水沿着一定方向流动,其他地方的水流过来补充。教师:同学们,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上,那么我们就把这种大规模的海水流动称为洋流。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概括洋流的概念?学生: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
11、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叫洋流。(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观察感知、认识过程,理解成因,从而推导迁移,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海水流动的动力是什么?学生:风。教师:老师有个疑问,不同纬度的海水温度一样吗?不一样。因此我们把从温度高的海水流向温度低的海水称为暖流,反之是寒流。那你们能从纬度的角度来定义这两种洋流吗?学生: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作暖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低,叫寒流。30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什么方法导入新课,并进行简要评述。31 教师在教学中频频使用提问的方法展开教学,你认为教师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12、。四、教学设计题32 请为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编写教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0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7 月高温少雨, 12 月低温多雨,全年最低温在零摄氏度以上,为地中海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 雨热同期,年温差大,且全年最低温在零摄氏度以下,为温带季风季候;雨热同期,年温差大,全年最低温在零摄氏度以上,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本题选 B。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都是季风气候,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3、】 据图可知,索契北部有大高加索山阻挡了来自寒冷气流对其的影响,且西 I 临黑海,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索契 1 月气温会高于 0。因此本题选 B。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据题中的右图可知,首先,索契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积雪量大;其次,索契的北部为大高加索山,积雪多,有利于冰雪项目的进行。综合可得,本题答案为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长江、珠江和额尔齐斯河这三条河流都是外流河,从中游到下游,这三条河流的径流深呈现增多趋势。黑河是内流河,从中游到下游,其径流深呈现减少的趋势。因此本题选 D。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该河流在
14、3、4 月份由于冰雪消融有一个汛期,且 7、8月份径流深最大,所以该河流应该位于温带,且径流深度受夏季雨水补给影响最大,合乎条件的只有松花江。因此本题选 D。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与季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南季风登陆带来的雨水补给。因此本题选 B。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E 点在晨线上,F 点在昏线上,且 E 点经度为 165E,那么当 E 地昼长为 4 小时,F 点经度为 135W,E、F 两地不属于同一日期,同属于西半球。日落时间=12+昼长2,E 地昼长时间为 4 小时,那么其日落时间应为当地时间 14:00 时。E
15、 地当日昼长时间只有 4 小时,应位于高纬度地区。因此本题选 D。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当 OP 长度最小时,即 EF 圆弧最大时,全球为秋分或春分,此时OP 长度为 0。此日,E 点(165E)时间为 6:00,那么北京时间(120E)则为3:00,排除 C、D 两项。当北京时间为 3 月 20 日 3:00 时,全球日期为 3 月 19日或 20 日,全球没有全部处于春分;当北京时间为 9 月 24 日 3:00 时,全球日期为 9 月 23 日或 24 日,满足题意。因此本题选 B。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E 点位于 70N,当 OP 长度增大到一年最大时,太阳直
16、射 20N,此时,北京昼长没有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京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A 错;海口纬度接近 20N,正午太阳高度接近 90,B 对;我国南极昆明站此时出现极夜,C 错;鄂毕河位于俄罗斯,凌汛一般发生在春季, D 错。因此本题选 B。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理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图可知,乙地原为背斜,但由于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受流水侵蚀,从而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丙地为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为丘陵,并没有受化学溶蚀作用。因此本题选 C。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开采地下水一般在向斜构造地带,丙海拔太高,乙、丁为
17、背斜,甲地形平坦且为向斜,适合开采地下水。但在开采过程中要注意海水倒灌。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先形成沉积岩,下面的岩层先沉积,上面的岩层后沉积,后期发生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地貌,再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溪谷的变化情况”主要是通过地貌变化来体现的,学生在实习可以得知溪谷在台风前后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变化。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溪谷的海拔相对同一水平线上的其他地方要低,即其等高线应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观察图可知,甲、丙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 B。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为岩浆岩, 为沉积岩,为变质岩,因此简图中表示变质作
18、用过程的是、 到。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上题可知,本题选 C。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据图中的纬度标示可知,此图为北半球,8 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因此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同时北半球夏半年同纬度地区海洋温度比大陆温度低,由此可以得出本题答案应为 A。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新疆喀什为东五区,甲地为西八区,二者相隔 13 个时区,当喀什区时为 6 月 10 日 8:00 时,甲地时间大约是 6 月 9 日 19 时,此时正好“夕阳西下”。因此本题选 C。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乙地位于北美大陆西岸,且在 40N 以北,属于温带海洋性
19、气候,此种气候分布范围最广的是欧洲。因此本题选 C。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该地经纬度(27N,86E)可知,此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属高原山地气候。因此本题选 B。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该地经纬度(27N,86E)可知,此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地理位置区分,喜马拉雅山南侧属于南亚。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图示地形剖面和降水量可知,北坡的降水量大于南坡。因此本题选 B。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降水量曲线图在北坡某一点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通过观察和分析可知,该点位于北坡
20、海拔 2000 米处左右。因此本题选 D。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育系统,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种地理教育活动(现象),为实现地理教育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27 【正确答案】 地理课外教学是为完成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在课堂外进行的教学活动。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自然条件上,新疆种植番茄的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提高番茄的出产质量。劣势: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冬季长,不利于番茄生长。29 【正确答案】 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喀什经济特区位于我国西部边疆,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开
21、展边境贸易;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矿产及旅游资源丰富。其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与邻国有高山阻隔;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水源较为稀缺;沙漠面积大,生态脆弱。30 【正确答案】 教师采用情境导入法进行导入。在上课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郑和下西洋的影片,创设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这样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31 【正确答案】 首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旧知识不
22、断同化新知识的过程,每项新知识的接纳,都必须构架在作为固定点的原有知识上。如果新知识过难,学生会因缺乏基础知识来解释新问题而使思维中止。因此对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具有一定的坡度。其次,不同问题的思考价值是不一样的,新课学习时的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多设计理解提问、运用提问、评价提问,而不能仅落在“是不是”“高不高”“多高” 诸如此类低层次的问题上。再次,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问得确切,学生便能明确题意肯定作答;反之,学生则答非所问。因此设计的问题要明确、新颖。最后,问题设计的客观依据是教学需要,教学中需要提问,提问不可少,并且要精心设计以保证其效益。切忌不用提问的地方,设置多余的
23、问题。四、教学设计题32 【正确答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要重点认识降雨。2
24、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和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课时安排12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中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 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师: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雨、降雪、下冰雹等。师:不管哪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的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
25、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儿去了呢?(蒸发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 )师: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 54 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杯(有实物更好)。(图 3 18 已经画得十分清楚)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
26、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日降水量:一般每天 8 时、20 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日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讲完以上知识点,教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课本第 54 页的学习。活动内容:写出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的降水情况。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回忆一年四季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27、这时教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句话的理解。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教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 55 页(图 319)。板书:三、降水的季节变化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
28、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降水季节差异很大。进行活动练习。读图 320 回答了书上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用表 32 中的降水量数据,通过教师指导绘图步骤,画出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模拟教师的画法练习。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板书:四、世界的降水分布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本第 56 页图 321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书上活动)。(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相比,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
29、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老师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知识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有纬度位置因素,还地形因素。板书:(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2)由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4)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 雨极”,位于乞拉朋齐 (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 ,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 01 毫米。通过读图,让学生大致了解每年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和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了解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