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97964       资源大小:228.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共有( )模块。(A)2 个(B) 6 个(C) 8 个(D)4 个2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 )目标。(A)过程与方法(B)知识与技能(C)知识与能力(D)情感.态度.价值观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 ) 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A)知识与方法、过程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B)知识性、过程性、情感性(C)知

    2、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技能性、方法性,价值观4 “化学与生活 ”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 )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5 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标本(B)电影(C)电视(D)投影6 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 )。(A)经历、参于、认识(B)感受、认同、保持(C)认同、体会、认识(D)经历、关注、增强7 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考试成绩8 化学与社

    3、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通常作为医用酒精(B)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的提镁都包含化学变化(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D)利用高纯度二氧化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9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B)概念图(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10 化学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是从( )时开始。(A)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B)炼金术流行(C)元素周期表出现(D)提出有机结构理论11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广使用一次性木

    4、质筷子;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B) (C) (D)12 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A)50(B) 75(C) 100(D)2513 孔子要求“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认为 “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了我国目前中小学的教学原则的( )。(A)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4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15 关于化学课程中的 STS 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

    5、是 (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育,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B)使学生从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D)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16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羊毛属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 CO2 和 H2O(B)甲烷和 Cl2 的反应与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D)分子式为 C10H4 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3 种17 下列分

    6、子或离子,含有配位共价键的是( )。(A)(B) N2(C) CCl4(D)CO 218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Na +的结构示意图(B)纯碱的化学式为 Na2CO3(C)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 2(D)高氯酸(HClO 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19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C 时,pH=13 的 10L Ba(OH) 2 溶液中含有的 OH-擞目为 02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 与过量的稀 NaOH 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N A(C)室温下,210 g 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

    7、为 15N A(D)78 g Na 2O2 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2NA20 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2Na 218O2+2H2O=4Na18OH+O2(B) 2KMnO4+5H218O2+3H2SO4K 2SO4+2MnSO4+518O2+8H2O(C) NH4Cl+2H2O NH3.2H2O+HCl(D)K 37ClO3+6HClK 37Cl+3Cl2+3H2O二、阅读材料题20 一位化学教师要配制一份 Cu2+溶液,他发现实验室中有两种铜盐,其中硫酸铜是蓝色,而氯化铜为绿色。于是他产生疑问:既然都是 Cu2+,两者的颜色为何

    8、不同呢?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1 请你提出猜想,为何两种铜盐的颜色不同。22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22 探究式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请简要回答下列与之有关的问题:23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24 常见的探究活动的类型有哪些?并简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三、诊断题24 标准状况下,往 100 mL 02 molL 的 FeBr2 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 C1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 50的 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多少?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回答下列问题:25 分析考试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26 对本题给出正

    9、确的解答。四、案例分析题26 案例: 下面是张老师关于“元素周期律”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由上节学习过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分类和有序排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且以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为代表进行学习之后,我们知道了同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在这基础上,再来探讨同一周期中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又是如何从金属性很强的碱金属变化到非金属性很强的卤族元素的呢?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元素周期律。 【问题 1】我们如何研究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呢? 【学生活动 】回忆、再现这几个元素族的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10、 【讲解】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其实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 果。所以,我们要想学习元素周期律,还是要先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在初中,已经学过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一些基础知识于是在这个基础上,就先来回顾一下电子层的含义并介绍其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教材第 13 页图 17),给学生感性认识,更易于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学生活动】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教材第 13 页表 1 一 2,并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情况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理解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以及电子层的符号表示方法

    11、推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在能量高的电子层: (2)每个电子层最多排 2n2 个电子: (3)最外层8 个电子( 当 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2),次外层 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32。 【问题 2】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还引起了其他哪些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下面我们以前 18 号元素为例进行学习。那么对于前 18 种元素的性质,我们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呢? 【科学探究】学生完成教材第 14 页科学探究的表格1,写出元素周期表 118 元素符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教师】完成表格 2 中电子层数及最外层

    12、电子数。 【讲解】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除 1、2 号元素外,最外电子层数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从 1 递增到 8 的变化,对于行与行之间元素的性质表现出来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就称作周期性变化。所谓周期性,就是一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重复出现,且具有其规律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现象或者事件,具有其规律性或者是周期性变化的。例如,在生活中,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从周一到周日七天为一星期,比如今天是星期四,那么七天后还是星期四。 【总结】请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结论: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教师讲解】我们已经知道

    13、,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直接影响着元素的化合价,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预测一下这些元素的化合价呢?同时说明:由于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多都少于 4 个,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正价,即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相反,非金属元素通常得电子,化合价为负。当然,如果是几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有些元素就会表现出正化合价。那事实上到底是不是我们预测的这样呢?现在请大家结合表格给出主要化合价,分析它们的化合价是不是跟最外层电子数目有着一定的联系?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略 【教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并引起了它们的化合价也

    14、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接下来,请大家再看看它们的原子半径,这里给出了第二、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数据。由于第一周期只有氢、无所谓变化规律,故不讨论。 【学生观察数据并分析】略 【教师】对于行与行之间表现出来的变化趋势,就不难发现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原子半径为什么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呢?同学们想想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教师讲解】同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就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那么同理,同族原子,从上而下,有效核电荷数增加不多。随着电子层数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就减弱,这样原子半径就逐渐增大了。

    15、 【总结归纳】(1)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价逐渐升高,最低负价从A 族开始,从4 变到1。(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反馈练习】略 【结课】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元素的性质又与原子半径有关,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 这个问题又该如何探讨呢 ?请同学们下去之后做好预习,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板书设计】略 问题:27 根据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所用教学策论有

    16、哪些?28 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理论知识有什么特点?29 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可采用哪些学习策略? 五、教学设计题29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 的材料。材料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乙醇” 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 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 2的目录(略)。材料三教学线索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0 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1

    17、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2 除了材料中已用课堂导人方案,请列举一种本节课的课堂导人案例。33 对(3)题中化学课堂导入案例进行评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必修课程设 2 个模块,分成“化学 1”和“化学 2”;选修课程设 6个模块,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教学”。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18、 C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课程标准。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医用酒精的体积分数通常是 75;C 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D 项,太阳能电池板所用的材料是单质硅不是二氧化硅。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A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使大量树木被砍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易造成水、土、空气、食物等的污染;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防止因水质富营养化而造成大量藻类生物的繁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有利于回收利用,保护环境;推广使用

    19、无氟冰箱可有效防止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故本题选 C。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STS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去思考社会问题。故本题选 A。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羊毛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含有 N、S 等元素;B 项,甲烷和Cl2 的反应为取代反应,而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D 项考

    20、查的为丁基(C 4H9)的异构体种类数,应为 4 种。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Na +的质子数为 11,核外电子数为 10,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8,结构示意图为 ,A 正确;B 项,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 Nasub2COsub3,B 正确;C 项,聚乙烯是高聚物,结构简式为,选项中 CHsub2=CHsub2 是乙烯的结构简式,C 错误;D 项,令 HClOsub4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 a,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则:1+a+4( 一2)=0,解得 a=7,即 HClOsub4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D 正确;故选 C。1

    2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5C 时,pH=13 的 Ba(OH)sub2 溶液中 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1,含有的 OH-数目为 01N A;1 mol Cl 2 与过量的稀 NaOH 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 1 mol,标准状况下 224 L Cl 2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与过量的稀 NaOH 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 01N A; 210 g 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075 mol,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75 mol2=15 mol,210 g 丁烯的物质的量为0375 mol,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375 mol4=15 mol,所以 210 g 乙烯和

    22、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15N A;Na 2O2 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 ),78 g Na 2O2 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1 mol,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NA。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D 项表示的反应机理错误;B 项用同位素示踪法正确表示了反应机理;C 项没有用同位素示踪法。二、阅读材料题21 【正确答案】 Cu 2+与 SO2 和 Cl-配位方式不同,导致物质结构的差异,最终呈现出颜色的不同。22 【正确答案】 向 CuSO4 溶液中加盐酸,溶液变成绿色。23 【正确答案】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

    23、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24 【正确答案】 探究活动的类型:观察类,调查类,收集、查阅资料类,讨(辩)论类,实验探究类,制作法等。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引出问题和明确学习目标提出假设和作出预测实验探究的实施探究规律并作出结论巩固开拓。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错误分析:由于 2Br-+Cl2Br 2+2Cl-,根据题意,有 50的 Br-被氧化,即有 002 mol 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气的体积为 0224 L。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忽略离子还原性强弱(Fe 2+Br+)。

    24、26 【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由于 Fe2+还原性比 Br-强,因此 Cl2 先氧化 Fe2+,再氧化 Br-;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应该是:Fe 2+先被完全氧化,然后 Br-再被氧化 50。所以消耗的氯气的体积为 0448 L。四、案例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概念;抽象概念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28 【正确答案】 化学理论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化学理论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

    25、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29 【正确答案】 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可采用的学习策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五、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常识性地了解乙醇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联想、质疑”活动关注乙醇,激发对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 迁移、应用”“ 交流、研讨”“活动、探究” 活动,激发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科学素养;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

    26、联系的紧密性,体验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31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方法。32 【正确答案】 导人案例:【播放视频】山西汾酒集团广告【引言】山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最有名的当数陈醋和汾酒。“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便是著名的汾酒生产基地,山西省的一大经济支柱,也是山西人千百年来的骄傲!【提问】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展示】乙醇【过渡】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乙醇的性质。33 【正确答案】 其一,该导入使学生感到乙醇与自己的生活很贴切,自然会很兴奋。其二,本节课的导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用广告视频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感受,提高学生注意力,体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