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97961       资源大小:282.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 )。(A)讲授一听记(B)指导一实习(C)组织一参观(D)实验一讨论2 下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掌握(B)解释(C)交流(D)体会3 中学化学课程的理念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其主旨是提高学生的( )。(A)决策能力(B)科学素养(C)实践能力(D)人文素养4 化学课程目标中,“ 情感 .态度,价值观” 目标属于 ( )。(A)认知性学习目标(B)体验性学习目标(C)技能性学习目标(D)策略性学习目标5 教育部在 2001 年 6 月 8

    2、 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学生的全面发展(B)以学生发展为本(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6 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7 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导人功能的是( )。(A)社会导入(B)激发学习兴趣(C)建立认知冲突(D)衔接新旧知识8 哪项不是化学实验结果处理的主要形式( )。(A)化学用语化(B)公式化(C)表格化(D)线图化9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

    3、1(B)化学 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10 化学实验应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体性是( )。(A)学校和学生(B)学生和设备(C)教师和学生(D)教师和药品11 某教师在学习苯的结构的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自己对苯分子结构的猜想。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说:“大家有分歧是允许的,最好能说出自己观点的依据。”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12 化学课程内容中包括很多概念,例如,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等,对化学基本概念有些要求学生有准确的理解和运

    4、用,下列选项中不是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的特点的是( )。(A)直观性(B)关联性(C)发展性(D)整体性13 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 )。(A)设计教学策略(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评价方式(D)以上三项14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不是认知操作的是( )。(A)获得(B)编码(C)选择(D)提取和使用15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稀碱溶液的 pH,所测定的 pH 值(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滴

    5、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1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足量的硫酸铝溶液与纯碱溶液反应:2Al 3+ +3H2O2Al(OH) 3+3CO2(B) NaHS 溶液的水解:HS -+H2OH 3O+S2-(C) Fe(OH)3 与足量的 HI 溶液反应:Fe(OH) 3+3H+Fe 3+3H2O(D)向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H +OH-H 2O17 将下列固体分别放人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18 络合滴定法

    6、用 EDTA 测定 Pb2+时,要求 pH 为 5 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 )缓冲体系。(A)HAc NaAc(B)六次甲基四胺(C) NH3NH 4Cl(D)一氯乙酸19 今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1)2FeCl 3+2KI2FeCl 2+I2+2KCl (2)2FeCl2+Cl22FeCl 3 (3)2KMnO4+16HCl2KCl+2MnCl 2+5Cl2+8H2O 若某溶液中有Fe2+、I -和 Cl-共存,要氧化除去 I-而不影响 Fe2+和 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 2(B) KMnO4(C) FeCl3(D)HCl二、简答题19 阅读下列材料:高中化学新课程由

    7、8 个模块组成(见下图),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某一方面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21 举几个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21 下面是某教师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片段:如下图: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3 mL 约 5的双氧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滴加 2 滴 1 molL 的 FeCl3 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问题: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

    8、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为什么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23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预测实验现象,并简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24 结合该教案,谈谈化学反应原理的一般教学过程。三、诊断题24 在某 100 mL 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04 mol/L、01 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 g 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A015 B0225C 035 D045上面是某教师设计的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回答下列问题:25 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及原因。26 本题正确答案

    9、为_,解题思路为_。四、案例分析题26 【活动与探究】(实验 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并讨论。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实验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实验 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生:用高于 65C

    10、 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 65的热水互溶。(实验 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 2 作比较。【小结】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65时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27 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28 试说明实验教学的意义。五、教学设计题28 阅读下列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化学能与热能” 的材料。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

    11、同时发生的。3决定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因素(1)微观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新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宏观化学能的变化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总能量保持不变。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1)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三、化学能的应用1利用热量进行生活、生产和科研。2利用热能使很多化学反应得

    12、以发生。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9 写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怎样的知识与技能。30 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1 设计一个运用旧知识引入新课的教学片段。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均属于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故本题选 B。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化学课程目标中的体验性学习目标。故本题选 B。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

    13、生发展为本。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效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课堂导入功能主要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认知冲突;实行目标教学和衔接新旧知识。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双向性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师生对话形式。多向性与双向性互动不何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乏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在课堂上的表现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12 【正确答案】 D【

    14、试题解析】 化学概念是化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化学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活动中的难点之一,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其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故本题选 D。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评价方式。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湿润的 pH 试纸相当于将碱性溶液稀释,pH 减小。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 c=n/V 可知,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导致所消耗标准溶液体积读数偏小。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

    15、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的中和热偏小。故本题选 B。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选项,此反应属于溶液中的双水解反应 (铝离子和碳酸根水解的相互促进)。硫酸铝水解:2Al 3+6H2O=2Al(OH)3+6H+,纯碱水解:+3H2O=3CO2+6OH-,两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故可产生沉淀和气体,2Al 3+3H2O=2Al(OH)3+3CO2 。B 选项,正确答案是 HS-+H2O=H2S+OH2。C 选项,正确答案是 2Fe(OH)3+6H+2I-=2Fe2+I2+6H2O。D 选项,正确答案是+OH-= +H2O。故本题选 A。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放

    16、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的溶解放热物质、吸热物质、并能灵活运用。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生石灰、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食盐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A。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要求 pH 为 35 左右时,可选择 HAc-NaAc;NH 2-NH4Cl 缓冲体系一般控制 pH 为 90105 之间;要求 pH 值为 3 左有可选一氯乙酸。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1)可得氧化性:FeCl 3I2;根据(2)可得氧化性:CI 2FeCl3;根据(3)可得氧化性: KMnO4二、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

    17、课程构成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化和层次性;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21 【正确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有: 凸显模块教学特色,展现课程内容的变化;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核心化学知识的教学;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为学生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相同教学内容主题在不同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水平要求。22 【正确答案】 为了使三个装置起始状态一致。23 【正确答案】 热水中的气球膨胀的最快,空气中的气球次之,冷水中的气球膨胀最慢。判断依据是温度升高反应加快。24 【正确答案】 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过程一般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把握程度进行分析,设计出与原理

    18、相关的实验或背景材料,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自行总结化学反应的原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错误解答:A。 错解原因:由 3Cu+8HNO33Cu(NO 3)2+2NO+4H2O,题目中给出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04 mol,因此, 参与反应的Cu 的物质的量为 0015 mol,因此答案为 A。解题时忽略溶液中仍然存在 H+,在该条件下,生成的 Cu(NO3)2 中的硝酸根离子要和铜继续反应。26 【正确答案】 B。解题思路:根据 3Cu+8H+ =3Cu22+2NO +4H2O 3 8 2 3003 006 004 x

    19、x=3 =00225 mol 因此。铜离子浓度为 0225 molL。四、案例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从之前的课程来引入新课程,并通过提出问题比较与新学内容的区别。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8 【正确答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五、教学设计题29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30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31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